人民日報:小靈通挑戰手機資費

    無論小靈通該不該發展,但至少有一點應該肯定:小靈通引發的價格衝擊讓我們重新思考行動通訊資費體系的合理性。

    技術缺陷明顯,僅僅因為便宜就如此受寵的小靈通從一個側面證明,目前多數消費者對手機資費依然敏感。換言之,目前手機資費高了。

    舉一個或許不恰當的例子。盜版光碟為什麼屢禁不止?除了觀念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正版之間的價格過於懸殊。如果正版的價格只有5元一張,價格對多數消費者就不再敏感,盜版再便宜恐怕也就沒了市場。

    任何一項業務或産品,其定位、定價不能一成不變。現行的手機資費形成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全國的手機用戶還沒有現在一個城市的用戶多。因此,手機並不是基礎通信設施,甚至國際電聯都不把手機的普及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基礎通信狀況的指標。由於當時手機的“貴族”色彩,導致其資費自然也會按照“貴族”的市場定位制定,因此遠遠高於市話。

    而眼下,手機用戶已經與市話用戶相當,超過兩億之巨。手機的貴族光環也早已消退,甚至農民、中學生也用上了手機。在國際上,國際電聯也開始把手機用戶數納入普及率指標。因此,手機已經從滿足部分人群的通信消費需求變為大眾基礎通信設施的一部分。作為“基礎設施”,顯然昔日形成的資費體系就不再適應。

    此外,單從成本看,電信業的特點也是用戶越多邊際成本越低,成本降低就有了降價空間。而從市場情況看,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目前政府指定的雙向收費、一分鐘4毛錢的資費標準真正嚴格執行的只有北京、上海等極少數幾個城市,其他地方早已衝破底線。

    綜上所述,業內不少人士認為,與其名存實亡,不如儘早制定更符合當前市場特點的資費體系。甚至更激進的觀點認為,乾脆放開資費監管,讓市場説了算。小靈通作為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不僅讓我們更清楚看到行動通訊資費體系的問題,而且其帶來的巨大衝擊波很可能會加快調整進程。如果真能最終導致“手機資費地震”,小靈通對消費者、對行業也可謂功不可沒矣。(蕭然)

    

    人民日報 2003年4月14日


小靈通:是壟斷的延伸 還是打破壟斷的“利刃”
小靈通正在北京市區覆蓋 遭遇“壁壘”影響開通
周其仁再論電信改革:為何唯獨主管部門反對降價
小靈通:讓人歡喜讓人憂
各地小靈通發展態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