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發展需把握戰略趨勢

    近日,在世界銀行、中國社科院等主辦的“培育機構投資者:國際經驗及中國的戰略研討會”上,就中國機構投資者的基本情況及進一步發展的指導原則,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巴曙松認為,當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髮展中有五大問題值得關注,迫切需要戰略性地把握基金投資者結構的未來變動趨勢。

    分析基金髮展存在的問題,巴曙松認為,首先,中國目前的基金市場缺乏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能被廣大投資者認同的基金業績評價體系。現有的評價方式實際上是對基金業績的扭曲和對投資者一定程度的誤導。

    其次,受託資産管理業務是成熟市場基金公司的一項基本業務。但發育良好的、可供選擇的基礎性金融産品的缺乏和一些金融市場發育滯後及對基金公司業務範圍的限制,制約了中國基金業的發展。

    再次,中國基金業的進入門檻與國際成熟市場的水準相比還相對較高,由此影響了基金業充分獲取來自競爭的繁榮。

    第四,對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護還有待加強。在現有《暫行辦法》框架體系下,基金持有人與託管銀行的聲音太小,這也是影響基金銷售的重要制度原因之一。

    第五,如果沒有優良的業績保障,基金的快速發展將難以持續。

    巴曙松表示,以過於短期的眼光看待基金的持有人、過於強調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可能成為基金業面臨贖回壓力的一個隱憂。

    他認為,從發展趨勢看,應吸引廣泛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充分吸收社會保障資金、企業年金等應當成為基金公司關注的重點。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日趨完善、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趨勢日趨明顯等,退休市場和社會保障市場上累積的大量資金需要尋求穩定的投資渠道,基金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巴曙松強調説,按照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總體方案的設計,社會養老保險由國家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三個支柱組成。其中,前者由國家強制執行,後兩者則是自願購買。而企業年金是由企事業單位為員工提供的福利保障計劃。

    從長遠趨勢分析,將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部分分離,並與企業年金整合,則企業年金就成為最有增長空間的基金投資者之一。(單羽青 劉明彥)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4月10日


巴曙松:産業基金興起的積極意義
巴曙松:香港能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嗎?
巴曙松:應著力推動基金銷售渠道的多元化
巴曙松:券商融資渠道應進一步拓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