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中國紡織何時走出品牌加工廠?

    三分之一齣口額來自來料加工,八萬戶紡織企業無一國際知名

    紡織業被公認為我國加入WTO後最有優勢的行業。昨天,記者從在北展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紡織布料、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上了解到,加入WTO一年後中國紡織産品出口的數字更加驚人,到2002年底紡織服裝産品出口額達到617.69億美元,這一數據表明加入WTO後第一年,紡織服裝出口增幅達到100多億美元。

    紡織品出口創歷史性增長的確令人歡欣鼓舞。不過,記者隨後獲得了另外一組資訊:200多家義大利、德國、法國等國廠商攜其最新産品趁本次展會爭奪中國國內市場,這一數字也是近年來最高的;我國600億美元出口額中,386億美元為國內企業出口,其餘三分之一強的出口份額仍是國外廠商來料加工,這在我國紡織服裝業最大的出口國——日本表現得尤為明顯。一直困擾著我國紡織業的問題依然存在:中國紡織業仍是“世界品牌的加工廠”,中國品牌何時能成為世界品牌?

    ■中國紡織品出口去年突破600億美元

    據了解,2002年全年中國紡織品進出口貿易額達到761.6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3.63%,其中出口達到617.6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5.66%,實現了加入世貿組織第一年出口開門紅,出口增幅達到近年來最高,貿易順差也大幅提高。中國貿促會紡織分會秘書長楊兆華把“出口高速增長”的原因歸結為“加入WTO後配額的逐步取消和國內企業與國際服裝、布料的同步成長”。

    根據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從2005年1月1日起,紡織服裝業所有配額將全部取消,從而實現完全的自由競爭。加入WTO第一年,內衣、毛巾等配額已逐步取消。這些取消配額的領域,都是我國出口增速最快的,例如文胸出口增長比例就超過了200%。同時,由於我國紡織業80%以上都是機制靈活的民營企業,在加工工藝、産品品質上都比加入WTO前有大幅提高,因此出口的增長幾乎涉及到紡織服裝業的方方面面。

    ■國外廠商仍佔據高檔紡織服裝市場

    在展會上,國外的紡織廠商多是以統一的姿態在中國亮相。德國、義大利、英國等廠商紛紛以國家展團的形式參加,其中義大利組織了80多家紡織服裝廠商,幾乎一個展廳都被他們所佔據。就算是一些獨立的紡織廠,可能本身就是跨國的知名企業,像日本的伊藤忠集團,在三個展廳內都有展位,而且伊藤忠集團本身就是産銷一體化的大集團。

    據悉,國外廠商對中國國內展會熱情如此之高,一方面是2002年中國國內服裝銷售額接近4000億人民幣,巨大的市場需求已使中國成為世界布料主流市場,國外廠商也想從中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國外廠商在一些高檔紡織服裝市場上仍佔有較大優勢,也讓他們對進入中國相當有信心。

    例如,在製作西裝、職業裝的高檔毛紡布料上,我國紡織業仍有不少軟肋。“中國人喜歡穿西裝,但是西裝的檔次卻相差很大。西安有一家西裝企業僅靠製造中低檔西裝,每年就能達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産量,這也致使有些國內企業已經被目前良好的銷售所滿足,在産品研發、品質工藝上與歐美、日本企業仍有差距。”據悉,我國目前每年要從歐洲進口2億多美元的高檔毛紡布料,從日本進口高檔毛紡布料,再出口成衣的數額也達到了22億美元左右。

    ■我國紡織業缺乏國際知名品牌

    在昨天公佈的“2002年中國紡織行業十大熱點詞彙”中,除了“貿易順差”、“競爭力”等詞彙外,“綠色壁壘”、“反傾銷”也列于其中。據專家介紹,我國紡織業具有勞動力成本低、原料供給充足等諸多優勢,但是即使在配額取消後,也應看到環境指標、安全認證、原産地規則和反傾銷等限制手段,仍有可能成為我國紡織品出口壁壘。同時,價格競爭愈加激烈,國內企業競相壓價的現象也時有發生,2002年雖然沒有發生大的反傾銷事件,但這根弦也該隨時上緊。

    目前讓紡織管理部門最著急的是,國內8萬戶紡織企業,大部分都屬於中小企業,沒有一家國際知名的大企業,這種企業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整個行業發展的“瓶頸”。楊兆華透露,今年將會組織一些在國內知名的紡織企業去參加國外展會,並且通過行業《紡織業白皮書》及時通報全球行業發展現狀。雖然中國紡織業走出“世界品牌加工廠”還將有比較長的一個過程,但培養中國紡織服裝業的“世界品牌”則需大大提速。(王旭)

    

    北京青年報 2003年3月18日


中國紡織業遭遇“彈性壁壘”
歐盟針對中國紡織品出臺措施
韓紡織企業紛紛涌向中國淘金
美派專員來中國調查 中國紡織業何去何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