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束縛“長三角”經濟發展的“漢界楚河”

    長江三角洲,全世界的目光正在向這裡聚焦——

    上海:規模經濟張力充沛、全球範圍內資源配置能力越來越強;

    江蘇:鄉鎮企業脫胎換骨再現活力、外資引進如火如荼;

    浙江:私營經濟興旺發達、製造業傲視世界市場。

    “上海為龍頭,蘇浙為兩翼。”長江三角洲以全國2.2%的陸地面積、10.4%的人口,創造了全國22.1%的國內生産總值、24.5%的財政收入、28.5%的進出口總額。這裡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科技、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許多有識之士認為,“長三角”不僅已經或者即將成為中國經濟巨輪的領航者,而且極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下一輪復蘇的“發動機”。

    如何讓“長三角”保持高歌猛進的態勢?“長三角”在發展中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諸如此類問題成為正在北京參加“兩會”代表委員們的熱門話題。

    交界地區的水、電、路互相分割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滬、蘇、浙三省市,地域相連,文化相近,經濟相融,人緣相親,相互聯繫十分密切。然而,在這些自然形成的經濟、文化和社會親善的背後,卻是一條條無形的行政區劃線,涇渭分明。

    據調查,由於競爭手段單一,目前“長三角”出現了嚴重的産業重構現象。在相距不遠的15個城市中,有11個城市選擇汽車零配件製造業,有8個城市選擇石化業,12個城市選擇通信産業。目前“長三角”地區一些跨行政區域的企業依舊受到諸如行政收費等方面的制約,位於區域交界地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仍處在互相分割的狀態。

    一位來自民營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向記者講了這樣一樁事:在江蘇免檢的産品到了外省市還要再檢,甚至在同一個省內,這個城市的免檢商品進入其他城市還要再從上到下“跑一趟”。這實在讓許多企業吃不消,“時間成本、入市成本太大了”。

    “長三角”雖然經濟總量很大,但是,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中心。按照國際標準,稱得上國際經濟中心的城市,其GDP必須佔全國GDP的15%左右。如此計算,行政區劃意義上的上海市遠遠達不到國際經濟中心的要求。據有關專家測算,如果按照現行的行政區劃,上海市的GDP要達到15%的比例至少還需要40年;但是,如果把江、浙、滬的15個城市作為一個城市群,目前整個“長三角”已經創造出佔全國22.1%的國內生産總值。因此,上海要確立國際經濟中心的地位,離不開江浙這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人大代表、嘉興市市長陳德榮説:“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上海處於中國東部地帶和黃金水道的盡頭,有江浙兩地為依託,長三角已被公認為是全球第六大都市區和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目前“長三角”地區的國內生産總值已經達到了總量比重上的要求,但‘長三角’在區域一體化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經濟一體化未形成。特別是由於行政區域的限制,生産要素還不能自由流動,各城市之間經濟要素間的流動受到嚴重阻礙。”

    讓“漢界楚河”淡出“長三角”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説:“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一體化,從而形成長江三角洲新的區域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講,可以為實施分區域基本實現現代化戰略打造‘試驗田’,可以構築我國經濟騰飛所需的世界級大都市帶,還可以為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提高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培養‘重量級選手’。 如果沒有合理規劃,使各地間形成優勢互補,‘長三角’經濟帶很容易造成地區産業過於雷同,最終會浪費‘長三角’地區黃金般的資源。應該讓‘漢界楚河’淡出‘長三角’,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説:“建設沿江工業走廊,揚長江之長、補隔江之短,是發展的一個大題目。建設滬寧高速鐵路或磁懸浮,在上海和南京之間形成城市間的快速通道,可以進一步加強‘長三角’其他地區與上海‘前店後廠’的合作關係,提升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城市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市長史和平説:“目前,包括上海、蘇南和浙江東北15個主要城市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雖然只有不到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集中了近半數的全國經濟發達縣,聚集著近百個工業産值超過100億元的産業園區,還有數千家巨人型企業。超大型的長三角城市群正日益引起世界的關注。我想,城市之間要打破區域,包括環境在內的基礎設施應該實行共用,産業之間應該形成一個互補的配套鍊。”

    全國人大代表、廣廈控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樓忠福説,“長三角”區域經濟要更快發展,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政府要做好服務工作。隨著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資金的流通、人員的流通、項目的流通、各種生産要素的流通,必然會更加頻繁。其中,相當一大部分都發生在不同省份的不同城市之間。如何讓這些要素能夠更加順暢地流通起來,這是一大題目。

    整體協調“長三角”經濟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陳守義説,應該在“市場之手”推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政府之手”,組織一個協調機構來整體協調“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市長金德水説,寧波市現在的發展戰略就是全方位和上海經濟對接。寧波市在交通、産業、能源、旅遊等方面都與上海有著相當強的互補關係。寧波通過跨海大橋和上海進行陸上對接,通過上海到寧波的短途航班進行空中對接;在産業對接上主要採用錯位發展的戰略,利用上海的技術優勢,打造寧波的八大先進製造業基地。寧波的發展目標是成為華東地區重要口岸,扮演“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的角色。“長三角”的整體發展應該有個規劃。“長三角”還不像“珠三角”——“珠三角”在廣東省境內,協調起來比較方便;“長三角”就涉及到跨省協調問題。

    習近平代表説,主動接軌上海,加強上海與滬蘇兩地的合作與交流,這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諸多方面的內容。三省市應該在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分工、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市場的拓展、環境保護以及科技、資訊、教育、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地進行雙向對接,加強交流,推進合作,共同發展。

    浙江省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方面表現出更為迫切的要求。目前,浙江省已提出從7個方面進一步加強“長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一些初步設想: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共同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建設,加快建設功能完善、高效暢通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在資訊化建設領域,以電子政務和企業信用資訊資源共用為重點和切入點,共同開發建設綜合性或專門的共同資訊交換平臺;在産業分工領域,充分發揮浙江省民營經濟發達和製造業的優勢,積極呼應上海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城市功能的升級,承接上海産業的輻射和轉移;在農業領域,把浙江省豐富的山海資源和發展效益農業的優越條件,與上海發達的城郊型、都市型農業基礎和強大的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聯手發展生態農業和優質高效農業;在科技教育領域,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進人才交流、人員培訓、聯合辦學,通過高校合作和網上技術市場等渠道,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在旅遊開發領域,以上海2010年“世博會”為契機,完善旅遊合作協調機制,加快制定旅遊合作規劃,加大旅遊市場拓展、項目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共同構建滬蘇浙旅遊經濟圈;在環境保護領域,加強太湖流域、黃浦江源頭地區及沿江、沿海等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聯合開發利用區域水資源。

    

    新華網 2003年3月10日


15城市交通不超3小時 “長三角”都市圈呼之欲出
代表委員共論“長三角”發展戰略
陳守義委員:拆除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門檻”
“長三角”隱患:各自為政
習近平誓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