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萬春:對“非典型肺炎”現象的經濟學思考

     ——談談理性消費與風險機制

    內容提要: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過程中,要從制度、政策上加強市場消費主體建設,培育理性消費居民,形成理性消費社會。消費者要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的、健康的市場消費主體,首先要樹立市場意識,其次要樹立消費者的自主意識。同時,我國必須建立一整套的預警、預告和化解消費風險的機制:一是資訊披露機制,二是物質儲備機制,三是正確的輿論導向機制,四是社會的誠信機制,五是社會消費風險組織管理、協調機制。

    當前,起源於廣東河源市的非典型肺炎,鬧得廣東省及其周邊地區一時沸沸颺颺,謠言四起,人心不安,搶購風興起。目前,這一風波雖已過去,但值得我們深思。從經濟學上去思考的話,我想從居民的理性消費和社會經濟風險機制兩個方面談點看法。

    一、培育理性消費居民,形成理性消費社會

    這次受廣東部分地區非典型肺炎病例的影響,我國一些地方近日出現了藥品、白醋、食鹽、大米搶購風。這種現象的産生不排除一些不法商販的商業炒作因素,而我國居民的消費心理脆弱,非理性消費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還不成熟,深層次原因可以説是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強調的是社會經濟活動包括社會再生産的生産、分配、交換和消費各環節都必須聽從行政計劃,居民的消費是一種被動接受性的消費,沒有自己的市場主體意識,這種市場主體意識不強、不計成本、盲目跟風的消費意識至今還沒有真正轉換過來。再加上消費本身是一種社會行為,它受到消費者收入水準、文化背景、個人喜好、公眾輿論及社會發展水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當社會生産力發展到一定水準時,人們會更多地通過其消費行為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時以此增加自己對所在階層的歸屬感,這就更進一步強化了消費行為本身的非理性。

    這次“非典型肺炎”造成的藥品、食鹽和大米的搶購風潮就是一種典型的消費從眾心理作祟,相當一部分參與搶購實物中的消費者根本不明事情真相,甚至有些消費者本人也不相信“食鹽荒”、“大米荒”這樣的謠言,但看到左鄰右舍都去搶購,自己心不由己地參與進去了。這就是經濟學理論中所説的消費示範效應,這也是消費心理不成熟的一種體現。

    因此,我們要從制度、政策上加強市場消費主體建設,培育理性消費居民,形成理性消費社會。消費者要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的、健康的市場消費主體,首先要樹立市場意識。這樣就會認識市場風險、把握市場風險、自主化解市場風險,提高自己判別和化解市場消費風險的能力。其次要樹立消費者的自主意識。市場經濟健全、完善的標準之一是市場消費主體的自主性。消費者從眾消費表面上看起來是具有自主性消費,似乎是我想買就買,這不是自主嗎?當然,想買就買是消費者自主的體現,但不是消費者自主的全部,深層次想一想,消費者為什麼買?是自己正確判斷基礎上的買,還是盲目的買,這種盲目的買,就是一種不自主的體現,這也就是説,盲目地從眾買東西就是一種不自主的消費行為。消費者要具有自主的消費行為,必須具有二個條件,一是消費者具有自主的購買決策權,二是消費者具有完全的市場資訊。這二個條件缺一不可。盲目跟眾消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不具備第二個條件。這就要求我國今後要加強市場資訊的披露(對於這個問題下面會分析),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建立在市場資訊充分的基礎上,市場資訊的充分化是消費者消費行為理性化的保障。

    二、應對網路化的挑戰,建立社會消費風險機制

    網路化對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的推動作用是自不待言的,但另一面是市場消費風險和社會風險也大大增加。這次“非典型肺炎”風波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波及千家萬戶,就是網路化普及快速反應的結果。在網路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我國面臨的各種社會的、市場的風險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建立一整套的預警、預告和化解風險的機制。本文聯繫這次“非典型肺炎”事件談談社會消費風險機制的建立問題。

    (一)、資訊披露機制

    資訊及時準確地披露是市場經濟正常運作的條件,同時,資訊的及時準確披露也是化解任何謠言的有力武器。前面已經分析到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就是以獨立的市場生産主體和消費主體的建立為前提的,而獨立的消費主體的建立除自身人格有自主性外,還一個重要因素是市場資訊充分化,如果消費者能及時地掌握各種社會和市場的資訊,就能進行準確地判斷和預測,所有的社會謠言就會沒有傳播的市場。在現代的網路化社會,國家要從全國整體出發,建立事業性的資訊披露組織機構,形成資訊披露機制,及時地向社會發佈正確的市場資訊和公用資訊,使消費居民掌握的資訊盡可能充分。

    (二)、物質儲備機制

    一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現有生産力水準的市場經濟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沒有風險和危機,只不過是風險和危機的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從市場消費這個角度來看,由於戰爭、災害等一些突發性事件的發生,在一定時期內肯定會造成消費環境的惡化。要應對這種突發性的事件,化解消費風險,必須要有足夠的相應物質儲備,才能達到平抑市場物價、穩定社會的目的。在全球一體化的現代社會,我國要擴大開放,要充分利用世界的資源來發展本國的經濟,但我們要認識到我國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在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物品上要立足於本國,同時,要對諸如糧食、主要的藥品、石油、重要的工業原料等關係到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商品必須建立國家物質儲備機制,形成一個合理規模的物質儲備體系,以保證全球一體化社會中我國社會經濟的安全。

    (三)、輿論導向

    在資訊化的市場經濟社會中,各種利益主體的矛盾是錯綜複雜的,社會消費市場也是瞬息萬變的,各種利益主體都會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發出有利於自己的資訊,從消費市場角度來看,供求雙方都有自己的利益,都會提供一些虛假的資訊而謀求自己的私利,這是市場經濟中經濟人行為的必然體現。因此,在這個利益不斷多元化、資訊不斷變化和迅速廣泛傳播的市場經濟社會裏,要保持社會、經濟運作的有序性,社會輿論的導向是至關重要的。

    (四)、社會的誠信機制

    這次“非典型肺炎”風波的産生和發展,不排除一些非法商人缺乏誠信,妄想乘機獲取非法暴利,有意製造謠言這些因素。鋻於此,我國必須高度重視社會的誠信機制建設,加快誠信制度的立法,嚴厲打擊各種非誠信行為,建立社會市場主體信用檔案,同時,加強政府的信用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形成誠信社會。

    (五)、全國性的社會消費風險組織管理、協調機制

    在網路一體化社會,社會消費風險和市場風險都是全局性的,而且這種風險的擴散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就像這次“非典型肺炎”事件,本來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非典型肺炎的病例出現正處於春節前後,隨著探親訪友等人員的相互流動,加上南方正處溫濕、乍暖還寒氣候,非典型肺炎等呼吸道病例的傳播進一步加劇和擴大,是件很自然的事。但由於對病原沒有完全搞清和防護措施不當而引起初次接觸該病例的醫護人員感染,加上開始時緊急病情的控制(處理)應急機制不夠健全,從而造成比較大的範圍內的謠言四起,居民的盲目跟風搶購的現象出現。因此,在不斷市場化和全球化的社會中,社會消費市場風險逐漸增大,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從全國一盤棋出發,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完善的社會消費風險組織管理、協調機制,對市場運作中出現的各種風險能及時地作出分析、處理和預防,對消費者提供的各種資訊能及時地作出反應,從而達到及時預防和處理各種市場風險、保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2月21日


人民日報華東新聞:誰最應反思
新快報:如何看待“疫情經濟”
廣東部分地區發現非典型肺炎 專家提醒及時就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