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如何看待“疫情經濟”

    在廣東非典型肺炎事件中,一些商家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他們或散佈虛假資訊,誤導消費者,或積貨居奇,哄抬物價,對“肺炎事件”的惡性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影響。前不久,廣州和深圳兩市的物價部門組織調查組分別對本市的市場進行了深入檢查,對部分不法商家進行了嚴厲查處,比如對廣州市二天堂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和廣州市港灣商業有限公司分別處以20萬元的罰款,起到了整頓市場,穩定民心的良好作用。

    但是,我們還發現,隨著“肺炎事件”的發展,一些商家抓住商機,大戰“疫情經濟”,他們有的在媒體上大量投放廣告,這段時間,廣州各大媒體的醫藥和食品保健方面的廣告鋪天蓋地,極大地擴大了商品的知名度;有的做了大量的慈善事業,向學校免費贈送藥品,向清潔工人免費贈送消毒藥劑,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商家這些行為都産生了非常大的經濟效益。我們認為,對這些企業是不能進行指責的。

    在這魚龍混雜的商業浪潮中,如何甄別不同商家的行為,對完善市場經濟秩序,健全市場經濟法則,培育消費者成熟的消費心理,規範商家的行銷手段,都具有重大意義。

    毫無疑問,商家總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為其根本宗旨的,但是以什麼手段謀取這種利益最大化,是辨別其是奸商還是合法商家的重要標準。那些在社會危機或災難時期,故意甚至惡意發佈有利於自己商品銷售的資訊,混淆視聽,哄抬物價,擾亂市場,動搖民心的商家,就是不法商家,就是奸商,就應該受到嚴厲懲處。

    而那些撫危濟貧,雪中送炭的商家,是值得鼓勵和稱讚的。我們至今依然記得1998年長江流域的洪災時,無數商家千里迢迢向災區送衣送糧送藥的感人情景。甚至在遙遠的抗美援朝時期,濟南一傢俬人棉紡廠的老闆向國家捐贈一架飛機的事跡,至今還讓我們談起。這些商人雖不乏有“政治意圖”,但他們卻向世人昭示了愛心和良知。

    對那些把“危機”當商機,做“機遇品牌”,大搞産品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和市場銷售量,只要是合法地經營,只要是遵循市場秩序,也是無可厚非的,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試想,當商機來臨,當市場急需某種商品時,商家依然無動於衷,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那也是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相對而言,國內企業不失時機樹立“機遇品牌”表現出很好的市場意識,但與國際大型企業相比,無論經驗還是手段都還顯得稚嫩。

    因此,在這次非典型肺炎事件中,商家無論打了大勝仗還是打了敗仗,都值得認真反思。同時,我們呼籲政府有關部門應甄別姦誠,分出良莠,對那些在事件中確實有違法行為的奸商要依法懲處,如此才能讓市場活躍起來,讓經濟繁榮起來,讓人心穩定起來。 (束學山)

    

     新快報 2003年2月19日


肺炎事件“達菲”涉嫌造謠牟利 廣東已佈置調查
廣東發現非典型肺炎病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