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華東新聞:誰最應反思

    各打三十板的反思方式

    近兩日的嶺南輿論界,正展開一場對已逐漸平息的“非典型肺炎”風波的反思。主要的話題集中于“政府”、“媒體”、“民眾”三個不同的社會層面,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各自該有怎樣的功能和責任上。

    《羊城晚報》連續刊登了“反思肺炎事件”的專題報道。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蔡銘澤教授認為,廣東迅速處理搶購板藍根、白醋風波這一成功實踐,至少有兩點值得總結——其一,今後如遇到類似情況,政府應更好地發揮主流傳媒的作用;其二,群眾應樹立正確的媒介觀、資訊觀,不應被以訛傳訛的流言牽著鼻子走。

    《新快報》以《考驗政府與媒體》為題,提出了對政府和媒體關係的思考。評論文章説,媒體的公信力在於及時把真相告訴公眾,而政府的公信力在於真誠地為百姓服務,取信於民……在這一點,政府與媒體是一致的。事實表明,政府與媒體相互信任,建立誠信關係,是有利於社會安定的。

    甚至域外的報紙也在認真觀察著這一發生在中國某一地區的社會現象。法國《歐洲時報》發表的一篇報道,對三個社會層面在肺炎風波中的表現各打了三十板。文章認為,“當事的三方——政府、媒體和民眾表現都有一定典型性,一是某些部門出了事先‘捂’著,二是媒體沒有完全盡職,三是老百姓也出了洋相”。文章還把“上街排隊買醋”和“紅茶菌”、“打雞血”等曾經發生的社會現象聯繫起來,認為是“先一哄而上,再問青紅皂白”的隨大流心理的表現。

    這種各打三十板的反思,似乎比較全面地揭示了事件發生的多重社會原因。但是,它真的有助於提高我們對通過肺炎風波暴露出的社會反應機制方面的清醒認知嗎?

    理性不是空中樓閣

    讓我們看看多家媒體提及的“一哄而上”吧:藥店裏的板藍根、副食品店的白醋都被排隊爭購;許多人上街時戴上了口罩;及至後來,因為某些以訛傳訛的流言,廣東及福建的某些地方還出現少數群眾積購大米、食鹽的風潮。

    在《羊城晚報》的報道中,中山大學一位教授分析説:當謠言四處傳播時,會增加人們的危機感——也許很多人也知道這樣做不一定能解決什麼問題,甚至他們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當買回了足夠的米、鹽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心中的危機感——他們會感到踏實一些。

    這樣看來,從眾並不一定就意味著盲目——當並不完全確定發生了什麼事情,也缺乏可以信賴的渠道獲知有效的資訊時(據統計,大量誇張的流言最初通過人際傳播來擴散),自我保護心理驅使一些市民去購買物資以備不時之需,這種行為應當説符合正常人的反應特徵,與“打雞血”、“喝紅茶菌”等等有著本質的分別。在缺乏資訊、無從作出判斷的情況下,如果還要求一位群眾保持所謂的“理性和冷靜”,這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公眾的理性,是由完備的資訊獲知渠道、可以信賴的社會保障機制等生成的。

    《羊城晚報》報道説,在稍後的搶購風中,政府發佈“廣東備有百日鹽半年糧”的權威資訊,立刻就風平浪靜了。可見,問題的關鍵還在於資訊。再進一步説,出現搶購風是社會資訊發佈主流渠道出現了問題,沒有及時發揮作用。把原因歸於部分群眾脆弱情緒,顯然是沒有理清因果層次,至少,也有不分主次之嫌。

    “沒有你的資訊,就會有別的資訊”

    在社會突發事件發生時如何發揮政府功能、保持公信力,許多媒體都發表了十分深刻的見解。《中國青年報》刊發的《消除恐慌需要資訊的“陽光操作”》指出,“政府應對資訊問題以及資訊公開問題予以關注,對其實行陽光操作,應該把來龍去脈告訴公眾,這是有效消除傳言的最好方式。當一種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發生時,讓公眾擁有知情權,是對民眾的關懷和尊重。這些,理應成為身處資訊時代的人們所具有的基本理念。”

    “這是一個無法存在資訊真空的時代,沒有你的資訊,就會有別的資訊。”《北京娛樂信報》的這句評論,簡練地道出了現代資訊社會中傳播的多樣化特徵。當資訊的流動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無法阻擋時,這就不僅需要政府部門根據社會形勢的發展,積累經驗,建立起適合於現代社會的突發性事件應急程式和制度,還需要對某些“捂著蓋著”的處理方式和觀念加以更新。民眾知情有利於保持社會穩定,套用一句曾經熟悉的話:主流聲音不佔據輿論陣地,流言蜚語和小道消息就會去佔領。對此,該反省的也許不僅是一個醫政部門。

    近期的上海市“兩會”期間,一位來自新聞界的人大代表在分組討論中説,廣東的非典型肺炎傳染之初,天花、炭疽、禽流感的猜測與傳言不一而足,到2月11日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之後,許多謠傳就不攻自破了。這位代表以此為例指出,尊重公眾知情權,首先要建立重大事件快速反應機制,高度重視“政府公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媒體的傳播力與公信力,正是政府部門“危機公關”的重要手段。

    來自上海東方網的這則報道,大概也顯示出某些有識之士對這場肺炎風波反思中的認識正在不斷深入吧。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3年02月21日


記者十問廣東非典型肺炎 有關部門正面回應
廣東發現非典型肺炎病例
廣東中山市肺炎傳言造成恐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