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騰飛為東亞帶來機遇

    1月22日—23日,由福岡亞洲國際會議主辦的第二屆福岡亞洲國際研討會在福岡市舉行,來自日、中、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台灣、香港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或民間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東亞地區合作”的主題展開討論。與會者一致認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為世界及亞洲各國帶來機遇和挑戰,加強以中日兩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經濟合作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經濟的繁榮。

    日本原國際金融局長、慶應大學榊原英資教授在討論會上做了基調報告。他暢談了世界經濟發展史和亞洲各國今後面臨的課題。在高度讚賞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日本日趨保守的經濟制度提出了批評。

    榊原教授指出,人類社會經歷過三次産業革命後,現正迎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新時代。世界經濟一體化並不是説世界經濟美國化或將美國的經濟標準國際化。世界經濟應當是多元的,世界經濟中心也是在不斷轉移的。據西方學者研究,200年前的中國就曾是世界的經濟中心。最近,以IT産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又在向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亞洲地區轉移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如醒獅般迅猛發展的中國經濟勢不可擋,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雖然目前美國在經濟、技術和軍事實力方面都處絕對優勢,但它已處於頂峰狀態,今後有可能走下坡路。中國經濟不僅保持高速穩定增長,而且具有潛力無窮的巨大市場和包括海內外華人在內雄厚的人才市場。致力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經濟今後無疑將取得更大的發展。

    榊原説,現階段再奢談什麼中國威脅論不僅是無益的,也是站不腳的。中日兩國經濟各有所長,應努力探討建立一種相互協調的經濟關係。面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日本國內少數人竟感到擔心,這其實是國家主義抬頭的表現。日本要想擺脫長期的低迷狀態,必須進行徹底的經濟結構改革。與保守的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改革也許更容易些。榊原呼籲,日本的經濟改革和外交改革可從地方開始,從福岡開始。福岡如有勇氣吸收上海的企業前來投資,必將為福岡的經濟發展開闢新路。

    在隨後的發言中,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的代表分別以本國為實例,介紹了中國經濟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為他們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他們一致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不是威脅,關鍵是要看各國能否抓住機遇,搞好本國經濟改革。

    日本代表、九州經濟調查協會調查研究部長高木直人向大會介紹了福岡擬在當地建立3個特區的設想。他説,為了向國外開放市場和廣納海外資金與人才,福岡準備參照中國創辦深圳特區的經驗,在福岡地區建立一個經濟貿易合作特區,一個生物工程特區,一個IT産業特區。在特區內,各國企業不僅可以開展經濟貿易交流,也可在科研和培養人才方面進行合作。高木説,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把福岡與中國和亞洲各國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最後,在宣讀並通過了包括“必須把經濟迅猛增長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視為給亞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等內容在內的聲明後,大會宣告閉幕。

    光明日報 2003年1月28日


中國的崛起是機遇不是威脅
中國發展快 中日都有利
中日經濟發展差距懸殊
史蒂芬羅奇:中國對世界是巨大機遇而非危險
質疑中國威脅論:威脅還是機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