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工業生産是否步入高增長階段

    2002:工業生産實現歷史性突破

    國家統計發佈的最新月度形勢報告顯示,2002年12月份當月完成增加值3216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4.9%。200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總計達到3.148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增速比上年加快2.7個百分點,成為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2002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等各經濟類型企業生産增速全面提升;輕重工業生産均保持了快速增長,重工業和輕工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7.5和5.1個百分點;工業産品銷售率達到98.03%,比上年提高0.31個百分點,前11個月企業産成品庫存佔用資金僅比上年同期上升2.8%,遠遠低於生産增加的幅度。

    國家統計局分析,2002年工業生産之所以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是依靠國家擴大內需政策以及出口快速增長的共同帶動。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經濟運作與發展室主任王小廣博士認為,投資回升、結構優化、出口拉動等多種因素共同發力促成了2002年工業生産的突飛猛進。

    王小廣説,從2001年開始,工業部門的基建投資和技改投資都已經有明顯回升,1996年以來製造業投資連續下降的局面已經扭轉。2001、2002年工業部門的投資增速都在25%以上,投資的高增長帶來了工業生産的高增長。

    2002年工業增長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以汽車為代表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等七大行業成為帶動工業生産實現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對全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5%,拉動增長7.4個百分點。王小廣説,這一現象説明2002年工業生産結構正在進一步發生積極的變化。汽車工業快速增長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其本身的增速上,還帶動了鋼鐵、能源、電力等相關行業的快速增長。

    2002年我國出口呈現高增長態勢,全年共實現出口3255.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其中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達到1.99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4%,遠遠高於2001年9.9%的增幅。出口對工業增長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其中佔我國工業産品出口半壁江山的4大出口行業均有不俗表現,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和電氣機械器材製造業出口交貨值分別比上年增長42.7%和21%,傳統的紡織和服裝行業也分別有14.2%和12.2%的增長。

    國家經貿委經濟資訊中心總經濟師張銘也指出,國家的積極財政政策對於2002年工業生産快速增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説,2002年重工業對增長的拉動作用仍然大於輕工業就是一個例子。

    2003年:利好因素存在,而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中國經濟資訊網首席經濟師梁優彩認為,從總體上看今年的工業生産有三大“利好”:世界經濟繼續保持溫和復蘇的態勢;國家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家將在政策取向上更加注重擴大內需。

    王小廣認為,2002年我國工業生産的高速增長既有入世效應等“突發”因素,更多的則是投資增長、結構調整等長期因素,今年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保持。但他同時指出,必須注意到2002年的高增長畢竟還是帶有恢復性色彩,而工業生産能夠從前幾年的低迷中出現明顯反彈,除了正在形成的內生因素外,外力的作用顯得更加明顯。所以還不能就此下結論認為工業生産已經進入了高增長階段。今年以及今後幾年要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還有賴於經濟增長內在動力的增強。

    展望今年,王小廣認為,由於促進工業生産增長的外部因素將有所減弱,工業生産的增速將有所回落。

    從投資方面看,今年國家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但與2002年相比,所産生的效應會有所減弱。因為2002年投資高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國債資金撥付速度加快,上一年投放的國債相當一部分在當年形成了工作量。對於今年我國能否繼續有那麼多的新開工項目,項目的資金能否及時足額到位,王小廣顯得比較謹慎。

    從出口看,入世效應在今年會有所遞減,出口的增長速度將有所回落,其拉動作用不會像2002年那樣強勁。

    王小廣預測,2003年工業生産增速將能夠達到11%。“與1998、1999年工業生産不到10%的增速相比,這仍然是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王小廣説。(鄒建鋒)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1月17日


首破3萬億 去年工業發展五年來最快
王小廣:工業化交易成本過高影響産業格局
陳耀:工業化應以就業增長為中心
42個中心城市全年工業生産預計增長17.7%
從數字看巨變:我國工業生産步入“快車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