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污水處理面臨“斷糧“之憂

    目前,我國水污染中,城市污水所佔的比例正愈漸突出,在淮河流域已高達50%,河南省已超過52%。在水污染和水緊缺的雙重危機下,城市污水處理廠所起的作用也愈顯突出。

    但記者在河南採訪了解到,目前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普遍面臨“斷糧之憂”,在一些地方,各級政府耗鉅資建成的污水處理廠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半停半開甚至白白閒置,地方財政也為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建的越多包袱越重

    河南省最早立項建設的污水處理廠焦作污水處理廠。投資1.05億元,2001年6月建成試運作,因為資金困難,從當年10月起至今一直停運。先後分別投資4500萬元的禹州市污水處理廠和長葛市污水處理廠,設備也都閒置1年多。

    這3個市縣都是河南省經濟實力較強的市、縣,但每年污水處理經費和建設還貸利息負擔,都讓地方財政感到捉襟見肘,污水處理廠也形同虛設,更不用提配套設施建設了。

    污水處理的高投資、高補貼、經濟效益低,對一些財政相對緊張的地區而言,確實負擔不輕。另外,為解決水污染問題,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到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要達到45%,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要達到60%以上。”可是,目前河南的污水處理廠,從建設、運營、維護費用全由財政負擔,單一的投資渠道,更基於經濟相對落後地區的窮財政,已經嚴重制約了污水處理業的發展,污水廠連單純的污水處理功能都無法保證。

    與此同時,記者還發現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許多污水處理廠包括已經停開的,都有不少世界各國的投資商來尋求合作。許多業內人士介紹説:污水處理行業本身屬於微利行業,但最大的優點是風險低。如果污水處理走上産業化之路,按市場化運作,低風險足以吸引大量的資金。記者在一家污水處理廠看到了某國外公司的一份投資意向書,投資10億元只要8年回報期,足見其中利益。

    遺憾的是,能與外商真正談成合作的幾乎沒有一家,為什麼會出現一方面資金嚴重貧血,另一方面大量資金卻徘徊門外的現象呢?其中固然有外資要價過高的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國內污水産業化市場機制尚未建立,許多污水廠仍循著事業單位的運作模式在操作,無法實現市場化的對接,一些地方甚至還抱著污水處理措施“只能由政府投資、國有單位負責運營管理”等落後觀念。一些專家分析道:事業化的管理體制已經限制到了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不走市場化的道路,污水處理設施難免陷入“建的越多,包袱越重”的惡性迴圈局面。

    管理體制亟待理順

    河南污水處理廠的普遍運作困難,暴露出政出多門、管理混亂的情況也令人咋舌。業內人士戲稱,目前排水管理體制可稱得上“門類齊全”,嚴重制約了産業化的發展。理順管理體制,實行行業化管理是業內人士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僅就污水處理廠的隸屬管理而言,有的屬於環保局管,有的屬於水利局管,有的屬於公用事業局管,有的屬於建委管,有的屬於市政局管,有的還屬於自來水公司管。在河南省安陽市,全市3家污水處理廠,竟分別隸屬於3家單位管理,排水設施的多頭管理造成責任不清、管理混亂等一系列麻煩,一些單位和市民在管網遇到問題時往往不知道該找哪一家。

    管理混亂帶來的最大惡果,就是造成污水廠的運作費用——污水處理費的大量幅流失。目前的城市污水處理費一般由自來水公司和節水辦兩家共同徵收,多頭管理加上截流挪用,使得污水處理廠本就有限的經費越來越難於保證,以商丘市為例,1998年至今共上交污水處理費300多萬,但其中今年僅徵收3.2萬元。

    在許昌市,污水處理費有4家單位徵收,分別是市供水公司、市節水辦和許昌縣自來水公司和縣節水辦。但從1997年以來,許昌縣的污水處理費就一分也沒交過,而市節水辦又有兩家,一家歸建委一家歸水利局,職能交叉導致處理費收繳越收越少,2000年市節水辦上交了300萬左右處理費,此後每年上交竟不到60萬元,污水處理費的流失更加劇了污水廠的困難。許昌市污水處理廠現在已處於半停半開狀態,加上拖欠工程款2000余萬,已經被4家施工單位告上法庭,5個銀行賬號連續被封,工資發放都成了困難。

    擠掉“政績投資”泡沫

    面對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滯後狀況急待改變。對於這個資金格外緊缺的行業而言,一方面要加快資金引進力度、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按市場規律運作,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不能再讓“政績投資”的泡沫摻雜其中。

    每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可研報告中,都有著詳盡的投資、效益分析,但為何還會出現“建好一個,趴下一個”、“投資閒置,污水照流”的怪現象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是為“政績”搞投資,而不是為治污搞投資。目前污水處理廠建設中,國債資金支援和國外銀行低息貸款佔了大頭,一些地方政府認為這些錢“不要白不要”,想方設法爭取立項,但項目爭取到,廠子建成後卻撒手不管,地方配套資金遲遲不到位,一些污水處理廠因此天天債主登門,甚至當了被告,污水處理廠的運作經費更無從談起。

    污水處理廠建好後,不光當年經濟指標能出數字、出政績,還能給城市貼上個“環保標簽”,充當“花瓶工程”。一些廠長告訴記者,現在城市要提升品位和檔次,要評“三優”杯,評衛生、文明、園林城市,都需要污水處理廠這個硬體。一些污水廠甚至專供“接待”:平常不開,每有上級領導來檢查參觀,便突擊運作,領導一走,機器照停。禹州市污水處理廠,目前光欠電費便達10多萬,一直處於停運狀態。但經常是第二天有領導來,當天下午市領導便打電話通知污水廠開起來,污水廠趕快和電力部門協調連夜運作;今年5月,該市的中華藥城建成開業,為了配合氣氛展示形象,在領導的協調下污水廠才又開了20多天。

    這種扭曲的投資衝動,導致不少污水處理廠陷入“一建就死”的局面,而且地方財政也背上了沉重包袱。河南省財經學院的史璞教授分析認為:投資污水處理廠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項目,但好事該怎麼辦好呢?首先項目的投資論證要科學、要實在,投資動機要單純,不能異化為“貼金工程”甚至“套錢工程”,否則會對投資效果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社會、經濟效益也無從談起,甚至會影響到地區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在這方面,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更加嚴格的項目可研報告評估和審批程式,加強對項目的宏觀調控,提高投資效益。另外一方面,要改變長期以來政府為主導的投資模式,放開思路招商引資,這樣既能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又能學習國外産業化的現成經驗,在短時間內實現治污行業有一個大的發展,並在學習中用産業化的辦法盤活現在的資産。只有社會效益不叫産業化,為此,有關部門也應儘快理順體制,完善配套政策,讓污水處理廠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雙贏,走上産業化良性迴圈之路。 (梁鵬 古文洪)

    

    經濟參考報 2003-1-13


廣州污水處理費漲幅超一倍
深圳明年居民污水處理費漲兩毛
污水處理費到底該怎麼收?
南京污水處理打破政府壟斷
城市污水垃圾大半未經處理 污水處理率只有36%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