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我國股市認識上的混亂必須解決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教授指出,我國資本市場理論認識上的混亂必須引起關注,並加以解決。

    吳曉求教授認為,在我國資本市場理論認識方面,目前至少存在五個方面的混亂:

    第一,怎麼發展資本市場的問題。是簡單地為了某個企業解困,從完全實用主義的角度去建立資本市場呢,還是其他?理論是至關重要的,理論上不清楚會帶來政策上的偏差。

    第二,資本市場究竟是否創造價值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我國存在一定爭議。資本市場不僅僅是財富轉移,有效的資源分配應該是創造價值的。金融服務部門也在不斷升級,不斷拓展。資本市場是對資本的剝離重組,重新整合,向社會推薦,所以是有價值的。資本市場除了資源配置,還有價格發現功能。

    第三,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問題。現代社會離不開以資本市場為平臺的現代金融架構。虛擬經濟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援是可怕的;同樣,沒有資本市場的發展,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是浪費。

    第四,資本市場是不是泡沫、萬惡之源的問題。資本市場至少不是泡沫資源,但可能出現泡沫。泡沫不可怕,應該有危機意識,但不能因此放棄金融改革。

    第五,國際慣例和中國特殊歷史背景的融合問題。國際慣例肯定要遵行,中國不可能搞與世界脫鉤的中國特色,必須要遵行世界的慣例,WTO的規則就是一些慣例。但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在公有制佔絕對地位的基礎上發展的,是在特殊的環境下發展的,所以不能簡單套用國際慣例,否則會引起市場動蕩。

    吳曉求教授指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解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問題。“一個中心”是指結構性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則會影響人們的預期。而在中國,預期機制的形成是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宏觀經濟因素建立起來的。這裡所説的宏觀經濟因素,不是指貨幣或財政政策,而是未來的穩定的政策導向。“兩個基本點”是指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公司的高成長性。公司業績的成長性是基本前提。這兩點是資本市場成長的支柱。中國的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是否相關,很多人産生懷疑。GDP增長8%,可是公司利潤卻下滑,股市也下跌。這説明內部結構出了問題。中國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格式化很好,與美國幾乎沒有區別,但是法人治理結構有問題。(秦煒)

    

    《證券日報》 2003年1月10日


吳曉求:證券公司的重組時代已經來臨
吳曉求:國有股減持已失良機
吳曉求稱中國股市正在過大關
吳曉求:3至5年內至少一半券商退出
吳曉求:中國基金業靠壟斷賺錢 亟待市場化改革
吳曉求:我國最好在下半年推出創業板市場
吳曉求把脈中國資本市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