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國輸出通縮論”言不符實

    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各國經濟普遍承受著不同程度的緊縮壓力,尤以美、日等發達國家為甚。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更加引人矚目。由此,“中國輸出通縮論”悄然興起並開始蔓延。今年10月,國際權威諮詢機構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經濟師斯蒂芬羅奇發表了一份題為《中國因素》的報告,認為中國正在通過商品出口,將自身的通貨緊縮轉向全球。其主要論據是,中國經濟今年高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通貨緊縮,國內消費嚴重不足,但憑藉商品價格上的優勢,將過剩的商品輸往國外市場;中國廉價的商品削弱了進口國同類商品的生産能力,而人民幣對美元等外幣的匯率使中國的出口商品價格更低,致使其他國家貨幣壓力相應增大,造成惡性迴圈等等。他由此得出結論:“中國是當前世界通貨緊縮的來源之一。”

    “中國輸出通縮論”出籠還不到兩個月,羅奇在訪問中國之後,最近又發表了一份含有更正意味的論文,題為《停止對中國的抨擊》,其道德勇氣讓人欽佩。羅奇在文中呼籲:“在世界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穩定的中國的時候,對中國的無端指責沒有任何道理;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對中國的指責!”羅奇指出,中國出口産品在美國國民生産總值中所佔的比例非常小,並未對美國和世界經濟造成威脅。他認為美國人的低儲蓄率、貿易赤字和消費指數下降是美經濟疲軟的誘因。相反,廉價的中國商品倒是讓美國消費者受益,並促使美國的商界和産業提高了競爭力。羅奇的“修正報告”還認為人民幣沒有升值的必要,而美日的通縮則各有成因,“把中國説成是全球通縮的源頭,是在為自己找開脫的替罪羊”。

    關於“中國輸出通縮論”的議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的見解似乎更有説服力。他日前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談話指出,中國經濟成長不會導致全球通縮。他説,“經常聽到有關中國引發其他國家通縮的説法,坦白地説,這是言過其實的”。與此同時,有關“中國輸出通縮論”的鼓噪和擴散,遭到業界人士和新聞媒體的駁斥。他們認為,羅奇將中國經濟説成是全球通縮火車頭的説法缺乏依據,甚至不適當地擴大了一些事實。許多經濟專家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實際上是全球通貨緊縮的受害者。

    儘管中國經濟實現了持續高速增長,但從貿易的規模來看,中國的貿易規模僅佔全球的4%,居世界第六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認為中國是全球通縮的源頭顯然難以自圓其説。近幾年,為了促進亞洲經濟走出困境,加快復蘇,中國在努力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有力地拉動了亞洲經濟總體增長,對地區和世界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中國為防範金融風險而保持人民幣穩定和合理匯率,不僅符合中國國情,也有利於地區和世界經濟的穩定。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提高自身經濟和産品的競爭能力至關重要,單方面要求中國調整貨幣匯率,甚至散佈“中國威脅論”或“中國輸出通縮論”,不但於事無補,還會掩蓋自身經濟復蘇乏力的真正原因。

    透過“中國威脅論”和“中國輸出通縮論”等論調,可以看出某些人對中國經濟崛起的複雜心態,也反映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及其對國際市場影響力的增強,國際社會必然關注並研究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無論外界怎樣看待和議論中國的發展及其影響,中國都將繼續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並加深與周邊國家及世界各國的經濟互惠合作,以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 (朱夢魁)

    

    《人民日報》2002年12月25日


中國真的通貨緊縮嗎?(下)
一石千層浪 專家學者批駁“中國輸出通縮論”
中國真的通貨緊縮嗎?(上)
樊綱:通貨緊縮不一定妨礙增長
北京青年報:大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認錯了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