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歐盟為何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海人

    日前,中國外經貿部官員敦促歐盟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客觀評價中國在市場經濟建設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從中歐雙邊經貿關係的大局出發,早日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其實,中國與歐盟等發達國家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上的爭論由來已久了,該問題的關鍵在於歐盟迄今未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使得歐盟現行的對華反傾銷政策及其實踐不能反映中國的現實,具有極大的不公平性。

    儘管歐盟1998年宣佈將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中取消,但仍將中國視為市場轉型經濟國家,實際上並未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此,歐盟在反傾銷調查中,一直用第三國的生産成本來評估中國産品的正常價值,從而造成較大的隨意性和不公平性。

    那麼,歐盟在此問題上一再堅持自己的錯誤立場,究竟是因為它們確實不知道“市場經濟”的真實含義,還是另外有所圖謀?

    在國際貿易中,由於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各國不得不尋求其他更為有效合理的“保護”措施,反傾銷就是其中一種被世界貿易組織認可的保護國內産業免受國外産品不正當競爭的最為常用的措施。雖然世界貿易組織也有相關條例規定,但每個國家在實際反傾銷實踐中主要還是以本國反傾銷法律為“準繩”並進而造成反傾銷措施的濫用。

    而中國由於改革開放國際貿易飛速發展,因此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世界反傾銷的“重災區”。據WTO反傾銷委員會統計,1987年到1997年間,各成員國提起反傾銷調查案2196起,共有1034起裁定傾銷成立,裁定率47%。這其中,針對中國産品的調查有247起,佔總數的11.25%;158起裁定傾銷成立,佔總量的15.3%,裁定率高達64%。這三個數字均列各國之首。而同期,中國佔世界貿易的份額只有3.8%。

    之所以造成這種嚴重的情況,與歐盟等國家一直把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有非常大的關係。在這種前提下,歐盟在確定中國商品是否以低於成本價在其境內傾銷時,往往脫離公平原則,不以中國的産品成本為基礎,而以第三國的成本為基礎,但是由於他們選取的第三國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因此造成中國“傾銷”的事實。

    以彩電為例。1993年之前,中國彩電年出口歐盟100萬台以上,但後來的反傾銷造成中國彩電在歐盟市場上幾乎喪失殆盡。其原因就是因為歐盟在此案選取的參照國是新加坡。但新加坡的勞動力成本是中國的20倍都不止,以它為參照,中國的彩電焉有不“傾銷”之理?

    其實,歐盟、美國之所以把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主要是他們認為中國是計劃經濟國家,産品的定價缺乏市場原則。但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早已對價格機制實行了徹底改革。1992年底,商品零售環節,農産品收購環節,生産資料出廠環節,市場調節價的比重就已經分別達到了93.0%、81.8%、73.8%。而199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的正式實施更標誌著中國已形成了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價格形成機制。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美國還有什麼理由來把中國看成“非市場經濟國家”呢?

    他們並不是不知道中國所發生的這一切變化,這些國家這樣做無非是要為中國的進口産品設置一道看來很合理的“橫杠”,從而保護本國的弱勢行業。

    針對這種不公平的情況,中國有關官員指出,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已成為中國企業應訴歐盟反傾銷時的重大難題,並嚴重阻礙著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的發展。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早日得到解決,不僅對中國有利,而且也對歐盟有利。

    歐盟日前宣佈,包括寧波新海、溫州東方在內的5家申請市場經濟地位的打火機企業,其申請全部獲得通過。這件事雖然意味著更多的單個中國企業將在以後的反傾銷調查中可能獲得“市場經濟”待遇,但歐盟關於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這仍需要中國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敦促歐盟等國家儘快給予中國以市場經濟地位。

    《國際金融報》 2002年10月17日


中國5家打火機企業歐洲申請市場經濟地位全獲通過
中國官員敦促歐盟早日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特別報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十年間
沿海發達地區率先探索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
專家解析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程度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