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跳出模式看蘇南
高淵

    蘇南是個特別的地方。一提起它,總會讓人很懷舊地想起“蘇南模式”那個名詞。但近來去蘇南的人,卻會産生新的疑問:究竟誰是“蘇南模式”新的“代言人”?這是因為,現在的蘇南已不是以前的蘇南。

    最近,有關權威部門評出了“2002年中國企業500強”,其中有6家企業來自蘇南地區的江陰市。一個小小的縣級市,竟有這麼多企業位居全國同行業中的“領頭羊”地位。這不能不令人側目。

    而蘇南有些更為關鍵的變化,卻往往被人忽視。前幾天,筆者去了次昆山。這又是一個蘇南縣級市,也許是因為那裏亮點太多,有條新聞被媒體“集體遺漏”了。在當地的陸楊鎮上,筆者問起前些年赫赫有名的農工商總公司的情況,工作人員淡淡地答道:“蘇南所有鄉鎮的農工商總公司,在前不久已經全部撤消了。”

    事情就是這樣,很多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事,常常卻意味著某個重大變化的開始或終結。據説,只是開了個短會,收回了公章,多年來代表政府管理鄉鎮企業的農工商總公司,從此便消亡了。在當地人看來,這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因為蘇南以前集體所有的鄉鎮企業,現在基本上都已改制為股份制企業或私營企業。在這種情況下,農工商總公司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一個轉捩點,表明鄉鎮企業轉制完成,蘇南經濟發展已經全面超越了“舊蘇南模式”時代。在經歷了産權變革與結構調整,以及城市化與外向化的推動後,眼下的蘇南正在脫胎換骨。

    其實,這些年來,關於“蘇南模式”的爭論就沒有停息過。10多年前的爭論焦點在於:“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孰優孰劣?從本質上説,當時的“蘇南模式”明顯帶有計劃經濟的特點。但同時,它卻是圍著市場轉,市場缺什麼就生産什麼。這使它充滿活力,並且迅速擴張。

    但漸漸地,“蘇南模式”的弱點開始暴露出來。與“溫州模式”的最大差別在於,蘇南的鄉企産權不夠清晰,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企不分的問題。這導致許多企業發生虧損,甚至難以為繼。

    可以説,“蘇南改制”是被市場逼出來的。從1996年至今,經過兩次改制後,雖然許多企業的名稱沒有變化,但企業所有權已集中于經營者個人或少數經營層。恰恰在蘇南貼近溫州時,發展私營經濟起家的“溫州模式”也在靠攏蘇南。現在,溫州的許多企業正在放棄純而又純的單一私有制,構築在市場競爭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混合所有制經濟。

    專家學者們吵了十多年的架,突然發現被他們形容為“尖銳對立”的蘇南和溫州兩大模式,正呈現出“殊途同歸”的態勢。這多少有點讓人啼笑皆非。

    而現在,又一個爭論正在進入高潮:誰能代表“新蘇南模式”?焦點集中于江陰與昆山。江陰是依靠自身力量,通過資本運營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而昆山經濟發展則主要靠土地招商和引進項目。一“內”一“外”,哪個是正統呢?

    爭得熱鬧時,又有人想起還有一個常熟。它似乎介於兩者之間,把集體企業向産權明晰的多元股權的企業轉變,開放程度和技術水準都比較高。於是,有好事者把“兩強決鬥”改為“三雄逐鹿”,繼續著那場“蘇南模式代言人”之爭。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爭論毫無意義。因為蘇南人所走的道路,並不是完全由他們主動選擇的,而是由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決定的。中國農民選擇的發展道路,不應該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尤其是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

    現在,當局外人還沉浸在各種關於模式的爭論中時,蘇南地區實際上已經進入一個多模式的時代。那些對“舊蘇南模式”的微詞,以及對“新蘇南模式”的種種定義與包裝,在一個多元的蘇南面前,都顯得蒼白而無力。

    很明顯,今後不論是何種模式,明晰的産權和規範的競爭行為,將成為各地共同遵守的遊戲規則。而混合所有制、統一市場、産業升級和城市化等,將成為近期經濟發展的主要走向。

    雖然變數仍多,但現在可以肯定的是:蘇南今後的發展道路還會有變化,而這將引導這塊富裕的地區進入一個無模式時代。

    《國際金融報》 2002年10月14日


江蘇蘇南現代化進程測度與解析
蘇南綽墩考古驚現良渚珍寶
蘇南隱居地搜索(圖文)
蘇南成為臺商投資大陸最鍾情的熱土 
“蘇南模式”告別粗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