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光青:釋放民營經濟解決就業的巨大能量
顧光青

    ●就業並不是一個僅靠經濟增長就能解決的問題。實現充分就業關係到勞動人口、現有産業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待業人員的觀念、技能、素質等因素,需要進一步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予以保證

    ●再就業工作的重點,可以著眼于從政策環境上扶持那些能增加就業崗位的民營經濟,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建立生産自救基地、創辦勞動服務企業、興辦各種社會服務性機構和自謀職業

    ●民營小企業歷來是實現就業的重要途徑。它的特點是,由幾個創業者辦起企業,帶動一批人實現就業。上海這幾年創造的“4050工程”和“非正規就業”等多種形式,其目的也是通過扶持一部分下崗人員創業,帶動更多的人重新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就再度表明中央對就業與再就業工作的一貫高度重視。近年來,上海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勞動管理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也較早部署了再就業工作,積極倡導並實施就業創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我們仍要保持清醒頭腦,充分認識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因為就業並不是一個僅靠經濟增長就能解決的問題。實現充分就業關係到勞動人口、現有産業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待業人員的觀念、技能、素質等因素,需要進一步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予以保證。

    從産業的角度來看,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就要求政府實行就業導向的增長策略,鼓勵發展能吸收大量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它包括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發展就業門檻低的服務業。在這些産業中,民營經濟起著主力軍的作用。因此,再就業工作的重點,可以著眼于從政策環境上扶持那些能增加就業崗位的民營經濟,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建立生産自救基地、創辦勞動服務企業、興辦各種社會服務性機構和自謀職業。

    從就業者個人的角度,則要轉變不切實際的陳舊就業觀念。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大,經濟發展的程度不高,政府的資源也有限,要實現充分就業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這種條件下,特別需要強調勞動者自主就業,依靠勞動者本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去發現就業機會,實現就業。在民營經濟活躍的溫州,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就業的壓力,因為當地一直有著自謀職業、創業生存的傳統,溫州人遍佈全國,甚至大量走出國門,從事各種營生。並且溫州通過民營經濟的發展,還吸收了大量外地的就業人員。但現在不少城市中,人們往往還沒有擺脫靠政府安排、等單位幫扶的心態,對“自主就業”的取向比較消極。比如,沿海某城市今年二季度勞動力市場用人單位29個,崗位需求866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求職人員1163人。最終成交248人,空崗率71.4%。成交低的原因是,29個用人單位中,私營、個體戶24個,用人需求佔總需求的81.52%。而下崗職工要求到國有、集體、三資企業就業的佔89.8%,願意到私營個體的僅佔11.2%,成交率自然就低了。可見,社會上這種“有事沒人幹”與“有人沒事幹”的結構性的勞動力過剩背後,是傳統、陳腐的觀念在作怪。在就業的問題上,態度和觀念往往比技能更重要。一般認為,技能掌握得越多、再就業的希望就越大。其實很多人就業不成功,是擇業的態度不端正,發現不了機會或者發現了也抓不住機會。很多人上了崗又下崗,是因為學技術時,淺嘗輒止;掌握了技術,又不精益求精。所以,觀念和態度應作為提高就業者素質的重中之重。

    民營經濟是實現“自主就業”的重要途徑。上海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形成國有經濟佔主導、多種所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及港澳台資、各種混合經濟競相發展的多元格局。從現階段各种經濟類型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來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以外的民營經濟在上海經濟發展總量中已佔有重要的位置:2001年,非國有經濟已佔全市GDP的45.6%、工業總産值的89.3%、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61.9%、外貿出口的5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6.6%、納稅額的半壁江山、各行業從業人員的75.5%、職工人數的42.9%、城鎮新就業安置的85.8%。顯示出民營經濟正在新的條件下成為解決就業問題越來越重要的渠道。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小企業歷來是實現就業的重要途徑。它的特點是由幾個創業者辦起企業,帶動一批人實現就業。美國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增就業機會是由小企業創造的。失業人員走向小企業、興辦小企業已成為美國近年來就業市場的重要特點之一。法國政府實施鼓勵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勞工部和財政部通過資助失業人員創辦小企業來增加就業崗位。上海這幾年創造的“4050工程”和“非正規就業”等多種形式,其目的也是通過扶持一部分下崗人員創業,帶動更多的人重新就業。人們形象地説:扶一人創業,促一群就業;助一人上崗,使一家脫貧。因此,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創業,無論是對發展經濟,還是對擴大就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入世後,民營企業已有了與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同等的發展機遇,進入了大發展時期。經過這些年的摔打與摸索,更有一批勞動者走上了自我創業的道路,在自己實現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新的就業崗位。為此,我們不僅要鼓勵再就業者不等不靠、自主就業,還要引導更多的人進行自主創業,為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解決就業問題事關千家萬戶,它也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再就業者自己的努力。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也一定能夠走出一條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的路子。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文匯報》 2002年10月9日


“2002華人經濟論壇”聚焦中國民營經濟
遼寧省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吳敬璉指點民營經濟 成本過高是致命傷
江西降低民營經濟準入“門檻”
中國民營經濟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代表委員共話發展民營經濟:眼睛向外也要向內
工商聯就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獻計獻策
李建國:民營經濟開發文化旅遊資源的成功探索者研究報告
吉林省積極推動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
民營經濟撐起中國經濟半壁江山
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
茅于軾:民營經濟發展關鍵是突破軟約束
中國民營經濟希望獲得“國民待遇”
民營經濟為何發展不快?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