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週末:世界遺産的疑惑  
張捷

    “老人化粧去賺錢”

    2002年7月,世界遺産委員開始對亞太地區世界遺産地進行6年一度的監測。這個監測將反映各締約國的遺産保護水準。

    8月16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關於世界遺産保護地的研討會上,不少學者認為——“中國目前面臨著如何有效保護世界文化遺産的嚴峻考驗。”

    這次研討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辦事處杜曉帆對某些遺産地的處境打了個讓人心酸的比喻——“就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被逼著喬裝打扮出去賺錢。”

    他説:“我總在遺産地講,它能發揮餘熱,但更需要愛護。”

    專家們認為,遺産地被過度開發的結果就是,失去了真實性和完整性,變得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

    會上有人舉了一個例子——山東泰山的中天門索道:該索道于1983年8月5日建成,著名的月觀峰被炸掉1/3的峰面。1987年修訂的規劃中明確:“泰山索道是一項功不抵過的工程,為了挽回這項世界遺産的損失,建議等到索道承載索使用期滿後,連同構築物一起拆除。”但是2000年10月1日,新的索道在一片反對聲中投入運營,運量由原來的每小時300人增加到1650人。

    在中國文物局世界遺産處處長郭旃看來,敦煌和武夷山是28處遺産中保護較好的。“敦煌的方法是限制人數,輪流開放洞窟。武夷山拆除了大量違章建築沒有回潮,這就比較難得了。”但是他隨即提出了擔憂:敦煌所在地的縣政府想把敦煌石窟從省裏收過去好開發旅遊。而他們以前搞的名人碑廊品位並不很高。

    世界遺産不同於普通資源,它敏感而脆弱,一旦破壞無法挽回。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專家們説。

    誰該對遺産負責?

    沒有一個國家有著中國這麼多的遺産管理機構。誰該對遺産負責?

    中國現在有1268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9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幾百個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大部分世界遺産就散落在它們之中。

    目前文物單位由國家文物局管轄,國家風景名勝區由建設部管轄,國家森林公園屬林業局管,而國家自然保護區又分屬環保總局、農業部、林業局、海洋局、地礦局、水利總局,在遺産地內,也存在由於森林、土地、文物分屬不同部門管理而出現政策衝突的情況。而中央政府對自然文化遺産基本上沒有直接控制,也幾乎沒有管理經費。

    以武陵源為例,它頭上的桂冠有:建設部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林業部的國家森林公園、國土資源部的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旅遊局的4A級景點。

    一些以前沒什麼“婆家”的新遺産地,則是直接由當地政府管理。國家遺産名義上屬於國家所有,但是各級政府都可以參與遺産的管理,這是中國遺産管理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哪一級政府能代表國家管理遺産?這是又一個模糊問題。

    文物局遺産處郭旃處長説,甚至有些遺産地“幾乎是鄉鎮管理水準”。

    此外,立法也不完備,中國沒有專門針對世界遺産的立法。1985年,國務院發佈了《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到現在還是“暫行”身份而沒有“扶正”。

    專家質問:“偷一個兵馬俑的頭可以判死刑,可泰山月觀峰的頭在一片反對聲中,被炸掉1/3,居然找不到處罰的依據。”

    “轉包”風潮

    1996年—1997年,與泰山、黃山、峨眉山、八達嶺有關的四家公司上市,更多的公司躍躍欲試。

    社科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們調查後向國務院進言———風景名勝區不宜上市,專家們認為:遺産地的“社會公益事業”性質應作為一切討論的出發點。將遺産地納入公司名下,不是改革,而是歷史的倒退。

    上市暫停了,其後建設部又明確發文:禁止將風景名勝區轉讓或者變相轉讓。但是這也無法阻止暗流涌動。

    社科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鄭易生副主任給近期遺産地發生的轉讓行為總結了三個特點:

    整體性:企業索要的不只是景區內個別的項目,而是所有承包整個遺産地或是其核心區的經營。

    壟斷性:幾乎在遺産地內的主要收費如吃、住、索道都要由一家企業專營。

    長期性:經營權轉讓年限多為50年以上。

    “地方政府是這類活動的積極推動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地方迫切希望將旅遊作為支柱産業做大做活做強。由於地方條件缺乏,將景區的經濟營利潛力預支給開發商,似乎是換取資金的捷徑了。”鄭易生分析説。

    可是當佔有、使用、收益等所謂“經營權”長期轉移到企業手中,國家所有權實際也就被架空了。

    一些專家認為,地方政府要對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負責,其短期收益的目標,與國家公共資源長期保護的目標相矛盾。因此是必然要積極推動此類活動的,問題是如何納入良性的軌道。

    誰受損,誰受益?

    一種流行的説法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可以讓公司更好地經營遺産地,從而提供更多的保護資金。

    但一些專家透露,他們在調研中發現,雖然一些地方從世界遺産上獲益不淺,但遺産地的保護管理資金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峨眉山管委會一位剛剛退休的官員在談到峨眉山的上市公司時不無懊悔。原來的門票收入全部由管委會掌控用於景區維護。但是股份公司成立後,50%的收入納入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收入中。“原來是老子管兒子,現在老子有麻煩,還得管兒子要錢。”

    利益上的切分,往往是遺産地很大的一個矛盾。北京大學景觀規劃中心李迪華以武陵源天子山索道為例:“一條索道的收入相當於一個區全年的財政收入。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幾乎無償使用了能帶來巨大經濟回報的公眾資源。這是不應該的。”

    “國外的經驗,當地老百姓和政府應該自動擁有股份。政府是代表國家來管理公共資源的,國家利益應該得到體現。而當地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你來開發,實際上是利用了他們的家園。開發商擁有的股份只能是它投入資本的那部分。”

    企業經營還直接導致了對遺産地公益性質的漠視。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秦兵馬俑博物館,2000年1月,由於為學生辦免費參觀專場而遭到了旅遊股份公司的指控。

    另外,企業進入往往伴隨著門票價格提高。以黃山為例,旅遊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門票提高而非遊客增加。1986年—2002年,遊客始終在120萬人左右,但是門票卻從2元提高到了132元,達到61倍。

    有專家作了調查統計後得出結論:中國風景名勝區的門票價格已經處在世界很高的水準。

    來自學者層的比較普遍的意見是:當務之急是理順管理體制。應該借鑒國外通行的國家公園體系,首先抓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中央直管的工作;選擇適宜的國家風景名勝區進行國家公園制度的管理。與景區景點的試點相比,這是更重要更有意義的試點。

    ■縱深觀點

    質疑“貴族式旅遊”

    □李迪華 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中心

    我不懷疑武陵源的觀光電梯會受到國內多數遊客的歡迎,我們從很多地方看到這樣奇怪的現象———那些旅遊情趣低的東西,好像都能得到國內遊客的歡迎;在更多時候,他們有著這樣的心理———他們希望在世界遺産裏得到貴族式的享受,氣都不喘、汗都不出,就能欣賞到世界上最美的風光。

    由遊客的裝束就可以看出———到張家界的遊客中,男人穿皮鞋的,女人穿高跟鞋的,比比皆是。明明知道到野地裏,為什麼不穿上登山鞋呢?媒體有報道説女子穿短裙登長城,內褲不雅地露在外面。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那些人對自己的出行沒什麼概念,“到此一遊”也就滿足了。

    爬山上去,或者坐電梯上去,這是個選擇,無論從哪個角度,前者都應該更加自豪。但在很多人眼裏,前者就有了被斥為寒酸的危險。

    現代社會已經運轉到“隨心所欲”的時代:在技術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但也有人擔心———這也是人類最危險的時代。當技術代替人的很多行為時,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退化。

    從長遠來看,自然景觀中的很多人為建築都是要拆除,這除了牽涉利益以外,公眾支援也很重要。而公眾支援的前提就是遊憩觀念的慢慢改變———到什麼地方遊憩就要有什麼樣的方式———到世界自然遺産中去,不去認識植物,不去聆聽野外的鳥叫,呼吸大地的氣息,那你去野外幹嘛?(採訪整理/本報記者張捷)

     ■連結

    “國家公園”模式

    美國:

    19世紀初,美國藝術家、探險家開始認識到西部大開發將對原始自然環境造成巨大威脅,同時頗有勢力的鐵路公司也發現西部荒野作為旅遊資源開發的潛在價值。於是保護自然的理想主義者與強調旅遊開發的實用主義者聯手反對伐木、採礦等另外類型的實用主義者,並最終説服國會立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

    今天美國的國家公園體系包括自然、歷史、休閒三大塊,共379個單位。美國國家公園的管理者將自己定位於管家或者服務員的角色,而不是業主的角色。作為非營利機構專注于自然文化遺産的保護與管理。日常開支由聯邦政府撥款。國家公園體系內全面實行特許經營制度,公園的餐飲、住宿等服務設施向社會公開招標,經濟上與國家公園無關。

    南韓:從1967年建立第一個國家公園———智異山公園至今,南韓已經建立了20個國家公園。國立公園管理公團代表國家行使生態保護、研究等各項職能。

    公園的入園費屬於自行收入,用於人員工資等日常管理開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修由國家負責。

    考慮到環境的承載力,國家公園推行自然環境輪休制度,1999年推廣到12個國家公園的44條道路,10個植物群落損毀地。

    在夏秋旅遊旺季和公休日,國家公園開展野營地和棲息場所預約制度,避免了國家公園遊客的過度集中,也提高了公園設施的利用率。

    實行失業者免費入園制度,為他們提供休息空間。公園內推行公共勞動制度,雇傭失業者從事清潔公園的活動。

    《南方週末》 2002年9月6日


中外專家匯集峨眉共商中國世界文化遺産保養方案
“三江並流”申報自然遺産
各界專家聚峨眉 《樂山宣言》讓世界遺産萬世流傳
《樂山宣言》讓文物萬世流傳
世界遺産保護論壇國際會議在四川峨眉山舉行
為中國提建議 聯合國教科文代表齊聚峨眉山
保護世界文化遺産 平遙大規模遷移城鎮居民
世界遺産不是“搖錢樹”
世界遺産不是“搖錢樹” 專家呼籲遺産保護制度
中國涌動申報世界遺産熱
市場報:“申報世界遺産”緣何熱潮涌動?
我國14處世界遺産將受監測
保存僅存明版紙經 北京雲居寺申報世界遺産
僅存明版紙經申報世界遺産
遭污染的華山離“世界遺産”越來越遠
臭水染黑絕壁污染古松 華山遠離“世界遺産”
中國14處世界遺産迎大考 長城故宮名列其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