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中推動生産力發展  

    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是江澤民“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思想,就要扎紮實實地工作,在創新中推動生産力發展,促進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

    制度創新是推動生産力發展的關鍵

    在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中,生産力的發展總是要對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不斷提出新要求。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無論什麼樣的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都要隨著生産力的發展而發展,如果它們不能適應生産力發展的要求,而成為生産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障礙,那就必然要發生調整和變革。”在我國現階段,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依據生産力發展的具體狀況,不失時機地進行制度創新,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並相應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與經濟全球化趨勢相統一的、與WTO規則相適合的新的制度模式。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看,在5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雖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起過重要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體制的弊端就逐漸暴露出來,不改革這种經濟體制,生産力就不會得到解放和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黨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不斷衝破教條主義的種種限制,勇於進行制度創新,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制度創新為我國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極大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但也應該看到,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初步建立,還很不完善、很不成熟,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市場規則不健全,有了規則執行也不嚴格,市場經濟秩序混亂。一些公共部門利用手中的權利,以權謀私、假公濟私,嚴重動搖了市場經濟誠實守信的根本原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制度優勢不能充分體現。因此,當前制度創新的重點和關鍵就是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通過建立與國際市場規則接軌的、與WTO規則相一致的、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規則,構建一個有效的市場體制,來約束市場主體,規範交易行為,規範市場秩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展生産力,真正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

    科技創新是推動生産力發展的動力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程來看,科學技術的創新是人類財富增長的不竭的源泉,是生産力發展的巨大動力。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科學技術的創新都一直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引起生産力的深刻變化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以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為標誌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使人類邁向蒸汽機時代。19世紀40年代開始的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誌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使人類邁向電氣化時代。在20世紀初期開始的以無線電技術及原子能的使用為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使人類邁向電子時代。當今世界正經歷著一場以資訊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電子資訊和生物技術及其産業的普遍應用和發展,正在把世界推進到一個新時代。科技革命和生産力發展的歷史表明,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生産力的迅速發展是一條普遍規律。當今時代,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動力量,現代生産力的飛速發展首先得益於科學技術的進步。

    當前,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集中在知識創新、科技創新以及高新技術産業化上。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能力低,高新技術産業化的程度差,就很難在這場競爭中有立足之地。面對這種挑戰,我們必須對我國科技發展的實力和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看到20多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要看到我國目前的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科技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能力薄弱,高新技術産業化程度低,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對此,我們要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技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能力,努力發展高科技,加速高新技術産業化,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和服務業。正如江澤民所提出的,“無論是解決産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準落後、勞動生産率低、經濟增長不高等問題,還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創造國有企業的新優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無論是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形成國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還是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進社會全面進步,我們都面臨著許多艱巨的任務,都需要加速科技進步與創新。”離開了科技進步與創新,我們就難以保持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就難以實現跨越式的現代化建設目標,就難以為生産力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管理創新是推動生産力發展的保障

    在現代經濟中,管理和科學技術一樣也是生産力。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管理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提高管理水準。我國科學技術總體上還比較落後,管理更加落後。在這種情況下,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就必須進行管理創新,為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管理創新涉及到許多方面。在宏觀層次上,要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斷進行管理制度創新,改變過去長期以來黨政不分、政企不分和資政不分的狀況,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和完善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體系,強化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職能。在微觀層次上,企業面對資訊技術飛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也要不斷進行管理創新。首先,在企業管理思想上,要追隨發達國家在企業管理思想上的新發展,從重視物的管理轉向以人為本位的管理。其次,在企業管理組織方面,加速推進在歐美國家廣為傳播的“企業再造工程”,將傳統的金字塔型企業組織改造成為網路型組織,從而達到減少企業管理層次,加快資訊傳遞和反饋的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再次,在管理手段上,廣泛應用現代資訊技術,實現企業在生産管理、庫存管理、銷售管理和服務管理等方面革命性的變革。最後,在管理方法上,引進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採用決策論、資訊論、控制論、價值工程、目標管理、網路技術和行為科學等管理方法來進行管理。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必須不斷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光明日報》 2002年2月12日


如何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健康氣氛?
京深滬構成中國創新經濟“金三角”
科學家指出:加快完善我國技術創新體系
經濟創新水準誰是老大?京滬深北京最佳
留學生掀起中關村新一輪“創新”潮
日本2002年新潮流:“融知創新”
學術創新呼喚“高級加工”
學術風氣與文化創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