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深滬構成中國創新經濟“金三角”

      一項最新課題研究表明,北京、上海、深圳三市的創新經濟正在崛起,開始構成中國創新經濟的“金三角”。其中北京的創業最活躍,上海的科技成果轉化最火熱,深圳吸引人才與技術的力度最大。

    由北京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進行的《京滬深三地創新經濟比較研究》的課題成果表明,京滬深三地構成底角近似30度的等腰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個頂點周圍地區代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三角形的頂角向內輻射著廣大的中西部,向外直指廣闊的太平洋。

    根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長城研究所用資金狀況、人力資源、科技實力、創新服務、創業動力、國際化水準、資訊化水準和經濟結構等8大類指標來衡量區域創新經濟活力。

    課題組認為,北京在創業動力、創新服務和科技實力上的優勢明顯;在經濟結構上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産值所佔的比重大,反映出北京“以科技實力為基礎、以創業為主要方式、以良好的創新服務環境為支撐”的創新經濟發展特點。但北京在資金狀況和人員流動方面得分較低,反映出二者對北京創新經濟的發展存在制約。

    深圳在資金狀況、人力資源(人員的流動性)、國際化水準和經濟結構方面優勢突出;在經濟結構上高技術製造業産值比重較大,尤其是資訊製造業佔到了高技術産品産值的91.9%。深圳正利用其窗口地位和體制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的高技術製造業。但深圳在創新服務、創業動力方面得分低,科研機構數量少,其自主創新和持續創新能力明顯不足。

    上海在科研水準、高技術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方面都有較快的發展,不像北京、深圳那樣存在明顯的落後指標,其區域經濟的發展條件較好。上海在創新服務、資訊化水準等指標上的相對得分也不低,在金融服務機構數、國際勞務服務合作水準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長城研究所的研究認為,北京作為中國知識經濟的中心,可重點發展價值鏈的高端和相關的服務業群落,不在沒有競爭優勢的製造環節與外地開展惡性競爭。可以認真建設創業孵化體系和創新服務體系,鼓勵創新創業可以進一步發展技術交易市場,主動開展區域合作,從技術交易中獲益。

    深圳作為制度創新的典範,可以將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和提升産業技術結構作為兩大主要任務。在提升産業技術結構上,深圳市可以發揮産業積聚優勢,大力吸引外地的科技成果到深圳轉化;同時,推進現有企業的裝備改造,尤其是資訊化改造,提高製造能力。

    上海市作為中國經濟的龍頭,在今後可以堅持大力發展資金密集型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成為21世紀的全球製造基地,做“中國製造”的先鋒和主力。同時提升區域創新經濟的活力,做到製造業與新經濟“雙輪驅動”。

     新華社 2002年02月07日


京滬深成為人才求職熱點城市
經濟水準誰是老大?京滬深三地經濟大比拼
哪掙得多 京滬深穗四地經理人薪酬大揭密
調查報告:直擊現實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