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健康氣氛?  
史華

    一個民族的文化常常影響到她的興衰存亡。中華文化中艱苦卓絕、不折不撓的魅力正是它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續的根本。由於強國富民的主要動力和物質基礎是科技創新,最近幾年,引發了對科研的評價標準問題的爭論,包括對SCI(科技引用索引)、科技創新和源頭創新等的不同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幾十年來,我們對西方科技長期的跟蹤性、重復性研究工作,已經成為習慣和“正宗”。尤其在一些重大的自然科學理論問題方面,對西方學術界的任何理論抱有無比虔誠的依賴性。不少朋友尚不了解、缺少或者毫無創新意識。跟蹤性、低水準重復的研究受到大量支援和鼓勵,原創性研究受到阻礙、打擊、排擠和“打假”。這一切,正嚴重阻礙國家的科技進步、危害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長,不能等閒視之。

    縱觀世界文明史,由創新文化和環境所決定的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的國際地位。例如,歐美層出不窮的新制藥産業和技術,一直控制著全世界的藥品市場和不斷繁榮的經濟;美國近年來的微軟公司等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電腦工業和資訊産業,多方面工業技術的領先地位一直帶動著全球的航空運輸、水上運輸業、汽車工業、電子産品的發展和更新,並且這一切使得一些發達國家長期處於絕對的軍事優勢和政治強權地位。

    由於本民族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原因,尤其是根深蒂固的“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因而在學術和科技等諸多方面長期鼓勵跟蹤和模倣。

    基礎科學研究通常構成了産生産業技術的平臺和搖籃。例如SCI僅僅是一個粗略衡量基礎科學研究數量指標,並無品質方面的考慮。我們很少有人認識到,雖然跟蹤性、重復性、學徒性的研究工作的品質,程度不同地由所發表論文期刊的影響因子來衡量(但不是決定);但是,原創性研究的品質不依賴於期刊的品質。也就是説,研究工作的原創程度越大,其重要性越不受所發表的雜誌的影響因子的影響。而且,原創性工作是提高期刊品質的唯一依據。一些朋友不追求創新、但一味的盲目追求影響因子和SCI的心態,類似于一種依賴性的“傍學術大款”心理。

    大凡在西方重要研究部門有較多、較深的工作經驗的人,不難了解到,科技期刊主要是一群科學家用於宣傳和保護自己科研成果的“展覽館”。任何與這群科學家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對手,都容易受到拒絕和排斥。因為期刊不是上帝辦的——沒有絕對的公正。一些幹部和朋友,由於對西方科研競爭體系和本質缺乏了解,常常耐心地、盲目地崇拜SCI,這是科技落後國家和地區對科技競爭廬山真面目缺乏認識的綜合表現。

    然而,科技期刊同時也是科技界和學術界的“司法部門”的“陪審團”,所以,需要辯證地對待國內、外期刊和SCI。處於激烈的國際經濟、科技、知識競爭的今天,迫切需要提高國內期刊的國際地位,這十分重要。一個大國一百年來僅僅依靠國外科技期刊評介自己、而在國際上不擁有自己的科技界和學術界的科技“司法部門”是難以令人置信的。我們尤其迫切需要通過百家爭鳴、學術會議、科技媒體與創新研究環境相結合,提高本國科技期刊的品質,以營造有利於創新和科技強國的文化環境和氣氛。

    雖然科學是無國界的,但是,每一個國家的科學家都自然形成一個群體,需要自己的科技期刊作為支撐陣地。一個沒有自己所控制的高品質科技期刊或“科技成果展覽館”的國家,由於失去了對國際上大量的原始創新研究工作的優先審閱權,從而很難形成一個在國際上處於強大和領先地位的科研群體和科研陣地。除了在重大科學問題上沒有發言權以外,沒有能力在保護重大科學問題方面建立具有自主産權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平臺。

    商業産品需要打假,然而,嚴肅的學術研究中只存在批評和爭論,“學術打假”則容易導致擾亂學術界的混淆黑白和人身攻擊。這種對科學家的公開化騷擾和人身攻擊,容易走向扼殺科技創新、窒息科技進步的死衚同。例如,1999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提出瘋牛病自由基化學的概念。在國際最大學術會議上被作為學術會議主題新聞(Highlights)介紹以後,自2000年下半年開始,歐美學術界的瘋牛病自由基化學研究正象洪水暴發,競爭空前激烈。可是,在亞洲的某些媒體上,對瘋牛病研究知識的介紹尚僅僅停留在人身攻擊階段。個別人打著“打假”的旗號,混淆視聽,上竄下跳地大批判、對“瘋牛病自由基化學理論”“打假”,十分“忙碌”。原因是,“瘋牛病化學的概念”在“西方教科書上沒有”,“洋人在教科書裏還沒有點頭”。

    更為遺憾的是,二十一世紀的前沿學科之一、生命科學中的蛋白化學、蛋白研究領域裏的化學理論,正在受到類似于上一個世紀的“共振論”、“孟德爾的遺傳學”一樣被扼殺的命運。而且這方面對科學家的騷擾、侮辱和打擊,正在狂妄地阻礙著後基因組時期對蛋白科學的全方位研究。後基因組時期,由於對蛋白科學的全方位研究將是一切新藥研製和發展生物技術的前提,對蛋白化學理論的阻礙和扼殺,或者“等待洋人承認和定調”,非常可能在未來的二、三十年裏,給國家帶來天文數字的産權和經濟損害。

    科技創新需要實事求是、當仁不讓。歷史研究證明,學術權威是相對的,流動的。科技事業是永無止境的,需要冷靜的思考、嚴密的論證、容忍不同見解的寬闊胸懷和尊重探索精神。 科學發展史上,一些重大的科學思想,常常是在特定的歷史場合下産生的。百家爭鳴是在學術界進行的。要堅決反對斷章取義、捕風捉影、蒙太奇、混淆是非,大字報、大辯論、大批判等死纏爛打的誹謗行為。學術界的腐敗現象,尤其是借“反對學術腐敗”為名,搞學術界的人身攻擊、政治陷害、對科技創新冷嘲熱諷、妒忌誣陷,以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壓制和打擊創新科學的萌芽,只能危害了科技創新的正常進行。

    正常的學術批評是必要的,因為科學是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科學真理及其客觀標準,需要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科技創新在於繼承和發揚。學術界和科學界里長期的、而且令人髮指的“洋人點頭才放心”的心態,“槍打出頭鳥”的文化環境需要杜絕。自然科學領域裏的所謂“學術打假”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成為個別人企圖通過群眾運動而爭名奪利的口號,扭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精神,這嚴重阻礙科技強國事業的開展。只有發揚務實的作風,培養健康的心態,拋棄狂熱的偏執,光明磊落做人,建立創造性、建設性、合作性的文化,才有利於實事求是的科技創新事業。所以,文化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前提、動力和保障。

    (作者史華係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邀高級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人民網 2002年2月09日

    


國家科技格局深刻變化 企業研究院成為科技創新産業發展主體
我國區域創新能力哪最強
中科院繼續實施科技創新戰略計劃
徐冠華部長:獨創將獲政策支援
尋找成功的起點——他們為什麼能獲得原始性創新成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