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德國:要經濟 還是要移民?

侯樹人

    歐洲經濟首強德國危機又起:出生率下降,人口不斷老化、從業人口比例隨之下降。據統計,假若德國堅持“非移民國家”政策,50年後德國人口將由現在的8170萬下降到5880萬。與此同時,養老比例(15~64歲的人與65歲以上的人的比例)由目前的4.4:1下降到1.8:1。

    若想保持目前具有就業能力的人口5580萬,養老比例維持在目前的4.4:1的這一水準,德國每年就需要外來移民340萬。考慮到生産力的提高等諸多因素,專家認為德國現時每年需要移民50萬,否則,將無法保證合理的養老水準。

    最近,德國聯邦教育部部長布爾曼女士宣稱,目前全德國缺乏7.5萬~10萬名IT人才,而且,這個缺口每年還可能增加6萬。但德國本地每年只有1000來人從IT專業畢業。即使把每年從IT領域職業培訓結業的8000人和改行到IT專業的3萬來人全部算為IT行業的可用之才,全德IT人才仍然呈現出無法彌補的巨大空缺。

    然而,面對勞動力匱乏、高新技術人才奇缺的危機狀況,德國政府似乎直到近日方才如夢初醒。8月3日內政部長席力公佈了由他于2000年7月指定成立的“移民政策研究委員會”提交的“移民法規建議”,其主要精神是:放寬入籍手續以便吸納國外高層次人才和外來勞力,並改善人口結構;取消現行的“容忍居留”(即給予未經批准難民申請人的容忍居留)以及將難民法變得更加嚴厲,以防濫用難民法;引入加拿大等移民國家的評分制,吸引高素質人才。

    德國從1953年到1973年不間斷地從土耳其和南歐諸國招攬大量勞工。然而,德國朝野各黨一直把移民問題當成一隻燙手的山芋。誰也不敢或不願去碰,害怕在競選時丟了選票,使得不少在德國的外籍勞工只有納稅的義務,沒有公民的權利。因此,幾十年來,德國一直就沒有解決好移民問題。

    這也迫使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近兩年開始在公開演講時一再呼籲,要求簡化外國人的入籍手續。德國總理施羅德也要求放寬外籍電腦人才的入境條件並“收留”在德完成了德國急需專業的外籍學人,以提高德國經濟在世界上的競爭能力。但迄今為止,德國雖然在外國人法中早有“入籍”一説,也有國籍法以及于2000年元月1日生效的“國籍法行政條例”來補充管轄外國人的入籍事項,但沒有一套完整的移民法。

    面對IT人才匱乏的險峻局面,德國朝野各黨爭來吵去,勉勉強強通過了一項于2000年8月1日生效的並被置於《外國人法》之下的《電腦人才簽證條例》。

    然而,德國政府錯誤地、盲目地估計了形勢,以為有了這個條例,第二、第三世界的電腦人才便會蜂擁而至。德國政府原本希望藉此“綠卡”制度在兩年時間內從全球、主要從第三世界招攬到兩萬名急需的電腦人才,以提高德國在IT領域乃至德國整體經濟的競爭力。然而,條例出臺至今已一年多,但全德卻僅僅簽發了8000份“綠卡”,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究其原因,這個“電腦人才簽證條例”本身不切實際。其並不合理的規定把德國急需的電腦人才硬生生、穩噹噹地攔在了德國境外,使得大量真正的電腦人才都去了能提供更加優惠條件的國家,如美國和加拿大。該條例不顧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也不考慮世界各國爭搶IT人才的殘酷現實,而是硬性規定:電腦人才要麼必須是大學IT專業畢業,要麼來德國的年薪超過10萬馬克,才可得到德國簽證,而且,也最多只能在德國居留5年,此後便得走人。

    這一規定雖然也的的確確解了少數公司的燃眉之急,但勞資雙方都怨聲載道,認為“規定”太死。因為,很多德國自己的電腦人才並非高校畢業,而是經職業培訓或從其他專業改行半路出家,而且最缺人才的年輕的新技術公司現行支付給電腦技術新手的年薪通常只有該規定的一半左右(其他則靠給他們提供股票期權當作額外津貼)。更何況,公司老闆認為,外籍人才不通德語,難與德國同事溝通不説,要在僅憑審核簡歷後並確定給他們10萬馬克年薪(加上老闆要為此另行支付的各項稅收、保險等,老闆的實際支出便高達14.6萬馬克),按照德國現行的工資標準,無異於強迫他們高價隔山買牛。而“電腦人才”卻認為,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工薪不高不説,稅賦之重卻世界聞名。10萬年薪最後進個人腰包的只有五六萬,稅後收入明顯偏低。5年之後就得“滾蛋”的規定,更使得電腦人才在德國期間被迫接受“客籍勞工”這一身份,無法很好地安排他們的個人生活,更嚴重影響他們的個人長久發展計劃。

    儘管如此,去年8月1日,德國的第一張“綠卡”發給了來自印度的一名IT專業人士,還是在德國鬧得沸沸颺颺。強烈反對綠卡制度的政治家們居然毫無常識,似乎對世界各國爭搶人才的殘酷現實一無所知,甚至提出幼稚、過激的口號,公然喊出:寧要德國孩子,也不要印度人(意即:要從德國孩子中培養IT人才,不要外來移民人才)。深怕外來移民搶了德國人的飯碗。

    殊不知,德國的這個條例自身條件苛刻不説,而且德語難學而且用途又小,為此,只有傻瓜才會去為德國在“5年賣身契”的約束之下賣命。難怪行內人士談及這一確實也吸引了一些第三世界電腦人才的規定時無不認為,德國是暫時用“傻瓜政策吸引了瞎眼人才”,德國網羅IT人才的計劃落空自然不足為奇。

    目前,德國政府有意亡羊補牢,移民法正在依照移民委員會的建議緊急草擬之中。由於移民、難民、勞力市場等矛盾總是被朝野各黨有意無意地攪和在一起,導致內政部長現在不得不承認,要在議會通過移民法,路途仍然異常艱險,但他對掃除障礙充滿信心,滿懷希望於今年年底由議會通過《移民法》,讓德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移民國家。

    然而,綜合分析德國的現狀,人們不難發現,即便《移民法》在年底獲得議會通過,德國恐怕也很難如願以償,輕易從第二、第三世界揀到便宜,攬到大量其他國家免費培養的勞動力甚至高層次人才。因為,德國在國際社會中“保守、排外”的形象恐怕不是一紙《移民法》便能雲消霧散的。德國還在工資、稅收以及德語本身在用途上面的限制等方面面臨其他國家的強有力競爭。很多在德國享受完免費高等教育的外籍人才,甚至不少德國本地的頂尖人才,最終還是選擇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傳統意義上的移民國家發展去了。

    可以預見,德國若不努力揚長避短,建立一個寬鬆、開放的移民制度,那麼,德國要想走出勞動力匱乏、高新技術人才奇缺的困境將是十分困難的。

    《中國青年報》 2001年8月20日

    

    

相關新聞

德國經濟增長陷入停滯

德國內政部提出新移民法案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