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黨將使以色列政壇進一步分化組合 
陳雙慶

    繼11月5日以色列總理沙龍宣佈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後,11月9日晚,約4000人在特拉維夫參加了一個名為“另一個以色列”的新政黨成立大會。一名該黨的擁護者宣稱:“有人説他們(該黨成員)缺乏政治經驗,但比起那些‘將國家引入歧途的政客們’要強得多;有人將他們稱作是一群‘幻想家’,但別忘了這個國家(以色列)就是依靠這樣的人才得以建立的!” 據悉,這個新成立的政黨還得到了以色列秘密情報局“摩薩德”前局長沙維特、安全部隊前任司令佩裏,以及國內一些知名人士的支援。

    該黨已宣佈將參加明年1月舉行的議會選舉,目前正積極進行準備活動,一方面“招募”工黨和利庫德集團中的年輕黨員,同時著手擬定參加議會選舉的候選人名單。

    據以色列媒體估計,由於以國內目前內外交困,不同階層人士及群體在巴以衝突及經濟不景氣引發的貧困等社會問題上的分歧加大,必將導致政壇進一步分化組合。

     一、政壇分化組合由來已久

    自以色列建國起,因實行西方式議會民主制及獨特的“比例代表制”選舉制度,造成了以色列政壇黨派眾多,且分化組合頻繁的局面,新興黨派的出現更是屢見不鮮。

    早在以色列建國前,由於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內部對未來猶太國的性質、版圖的大小以及達到目的的手段等根本性問題存在著嚴重分歧,形成了工人陣營(以工黨為代表)、中産階級陣營(以利庫德集團為代表)和宗教陣營三大黨派體系。

    建國後,一方面,因採取比例代表選舉制(一個黨派只要獲得1.5%選民的支援,就可在議會中佔據1席),造就了多個小黨,使以色列政壇出現黨派林立的局面;另一方面,由於三大黨派體系圍繞國內經濟及對外政策等重大問題常常發生爭鬥,各黨派中的一些成員因政見不同“憤而出走”、導致黨派分裂、重新組合的事件時有發生。1993年巴以《奧斯陸協議》簽署以來,以色列政黨分化組合更趨頻繁,每次大選前都出現各黨派重新組合的局面。

    1996年第14屆議會大選前,成立了由來自前蘇聯猶太移民組成的“移民中的以色列”黨(在議會中佔7席),以及主要由從工黨內部分裂出來的退役將軍組成的“第三條道路”黨(在議會中佔4席)。這兩黨都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主張耶路撒冷問題不容談判,特別是第三條道路黨在被占領土和戈蘭高地問題上毫不讓步,成為內塔尼亞胡政府推行強硬政策的有力支援者。

    1999年第15屆議會大選,又冒出了從利庫德集團中分裂出的“中間黨”(6席)、“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4席)、“民族聯盟”黨(3席)以及世俗的“變革黨”(6席)等。其中作為“溫和派”的中間黨加入巴拉克領導的工黨政府,在政府和平政策的實施過程中起到了“穩壓器”的作用。

     二、新黨的“平衡”作用

    目前,以色列國內安全形勢嚴重惡化。據統計,以色列境內已有640多人死於自殺性恐怖襲擊,傷者達3300多人。此外,以色列安全部門一週內破獲的未遂自殺性襲擊就達20多起。80%以上的以色列人對此深感恐懼,民眾情緒明顯右傾。以色列輿論普遍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提前舉行大選,利庫德集團很有可能大獲全勝。據最近民意調查結果,如果現在就舉行議會選舉,剛剛退出聯合政府的工黨只能在議會中得21席(現為24席),而利庫德集團將獲29席(現為19席),躍居第一大黨。

    在此情形下,“另一個以色列”異軍突起,可在某種程度上遏制利庫德集團咄咄逼人的態勢,對未來政局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從該黨綱領來看:對內,該黨表示將致力於解決失業和貧困等一系列“被忽略”的社會問題,非常具有針對性。

    自從2000年9月底巴以流血衝突以來,以色列經濟大幅度下滑。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GDP)下降了6%,失業率已近12%。由此,以色列社會本已存在的貧困問題日趨嚴重。據統計,以色列處於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已達117萬,佔總人口的18%。貧困問題已引起以色列國內上上下下的普遍不滿。鋻於此,抓住貧困問題大做文章,就是抓住了當今以色列社會問題的要害,較易贏得中下層選民的支援,具有挖利庫德集團“墻腳”的功效。在對外政策方面,該黨支援拆除位於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猶太人定居點。這明顯是與以沙龍為首的右翼唱對臺戲。

    正如該黨代表羅斯曼所説,他們既不相信利庫德集團,也不信任工黨,而將依靠自身的努力,建設一個“不同於以往的以色列”。

    三、黨派分化及多元化的影響

    猶太人自古就有民主的傳統,以色列的一院制議會即沿襲了西元前5世紀猶太教先知在耶路撒冷召集猶太人代議機構(大會)的做法。加上以色列本身是一個移民國家,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大家都勇於在重大問題發表不同看法,故有“兩個以色列人三種意見”的説法。隨著國內外問題日益突出,以色列人分裂加劇,反映在政界則表現為多黨化趨勢的加強。因此,每逢大選,以色列政壇總會發生重新“洗牌”的現象。比如1999年第15屆議會選舉時,參選的黨派達33個,比上一屆(14屆)議會增加了50%;而進入議會的黨派數量則由上屆的11個增加到15個。以色列議會(120席)中現有18個政黨。據以色列方面的權威人士稱,下屆大選,以色列議會中有可能出現28黨“齊聚一堂”的局面。

    “另一個以色列”黨的出現並參加議會選舉,儘管尚不至打破以色列政壇“三足鼎立”的格局,但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黨派分化組合,並可能對削弱利庫德集團的力量起到一定的作用。與此同時,該黨的出現意味著以色列政壇黨派多元化初現端倪,其結果勢必會使議會席位更加分散,導致未來的政府在決策時受到更多的牽制。

    (陳雙慶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網 2002年11月13日


為尋報復 以軍開進巴難民營
以決定明年1月28日大選 兩大黨派新領導本月選出
巴方要求制定實施美國和平計劃時間表
以成立新政黨"另一個以色列" 並布將參加議會選舉
五人角逐總理寶座 誰是以色列下任總理
沙龍宣佈提前大選的背景分析 
中東和平
巴以衝突專家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