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角逐總理寶座 誰是以色列下任總理

    11月5日,由於未能就組建新聯合政府與其他黨派達成一致,以色列總理沙龍作出驚人決定,宣佈內閣辭職,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大選初步定在明年1月28日舉行。一時間,以色列政壇風起雲湧,誰將成為以色列的下任總理等問題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因為此時正值海灣危機關鍵的時刻。

    不管利庫德集團和工黨實力有多大差別,兩黨的重磅政客已經開始為爭奪總理寶座做好準備了。他們分別是利庫德集團的內塔尼亞胡和沙龍,工黨的本 埃利澤、米茨納和拉蒙。

    ■仍不放棄強硬立場的沙龍

    因為右翼而走到頭的沙龍幾乎可以肯定要競選下任總理,這倒不失為沙龍的風格。

    沙龍,1928年生於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地區的馬拉勒村,曾在英國坎特伯雷參謀學院、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學習,自幼參加巴勒斯坦猶太防衛組織“哈迦納”的活動。在接下來的軍旅生涯裏,沙龍因勇敢而傳奇,因傳奇而步步高升,他從普通的教官,到偵察連長,又到精銳部隊旅長、師長及至以色列南部軍區司令。

    1973年7月,沙龍辭去軍職競選議員,同年9月參與組織右翼聯合陣線——利庫德集團。此後,他又幾進幾齣以色列國防軍,任高級指揮官。1981年8月,沙龍出任國防部長。1982年6月策劃和指揮了侵略黎巴嫩的戰爭。1983年3月因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事件被揭露,被迫辭去國防部長一職,先後改任不管部長、工商部長、住房部長、國家基礎設施部長 。1998年10月13日至1999年7月6日任以色列外交部長。1999年9月8日正式當選利庫德集團領導人。作為集團中著名的右翼強硬派,反對以巴和談,主張在被占領土上修建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2001年2月以利庫德集團領導人身份參加了以色列總理競選並獲勝,當選以色列總理。

    沙龍是出了名的強硬派,主張對巴勒斯坦人實施強硬政策。2000年9月28日,他訪問了東耶路撒冷的伊斯蘭第三大聖地聖殿山,從而引發了一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暴力衝突。他出任總理之後,多次下令以色列國防軍入侵巴勒斯坦領土,圍困阿拉法特。但這些強硬手段換來的卻是更多更血腥的暴力衝突,最終把他自己也逼入了絕路。

    不過,儘管他被迫宣佈提前舉行大選,但沙龍卻不言放棄,表示要參加新的總理競選。

    ■伺機東山再起的內塔尼亞胡

    以色列國內和國際社會普遍看好沙龍看守內閣的外長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認為這個當過總理的人必定會東山再起。

    內塔尼亞胡1 9 4 9 年1 0 月2 1 日生於特拉維夫,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學士、碩士學位。19 9 6 年5 月2 9 日在以色列新一屆大選中當選為以色列第27屆政府總理,1 9 9 8 年兼任外長。

    1999年,在大選中敗北的內塔尼亞胡辭去了利庫德集團領導人的職務,並對政治保持低調,儘量避免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據説,內塔尼亞胡每演講一場的收入高達6萬美元。這還不是內塔尼亞胡的全部,因為對權力的渴望和追求才是內塔尼亞胡生活的真正主旋律。別看他作為高科技公司顧問的辦公室設在耶路撒冷技術工業園內,其指示路牌寫的卻是“總理辦公室,內塔尼亞胡”!

    內塔尼亞胡不缺東山再起的資本:不論是他在臺上,還是下臺之後;無論在以色列普通民眾中,還是在利庫德集團內部,甚至其他黨派內,內塔尼亞胡的認同率都相當高。同不善於發表演説、形體形象欠佳的沙龍相比,內塔尼亞胡年輕英俊、風度翩翩、能言善辯且講得一口漂亮的美國英語。這些外在優勢,即使是沙龍本人也不得不嘆服。沙龍執政以來,內塔尼亞胡一直都是其最激烈的批評者。尤其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內塔尼亞胡不斷抨擊沙龍優柔寡斷、搖擺不定。同時,他還猛烈批評沙龍在經濟改革方面乏善可陳,導致出現建國以來最為嚴峻的經濟形勢。這兩點都擊中了沙龍的要害,使其無言以對。在這種情況下,內塔尼亞胡在國內的支援率一路走高。

    當然,內塔尼亞胡想東山再起得克服一個障礙:消除受賄醜聞的陰影。內塔尼亞胡下臺後不久,以媒體披露説,內塔尼亞胡在擔任總理期間,一位承包商曾長期免費向其提供私宅裝修、清潔等服務,費用總額達11萬美元,內塔尼亞胡與夫人薩拉同時還將700件應屬於國家的禮品據為己有。隨後,警方開始對內塔尼亞胡進行長達7個月的調查,並於2000年3月正式要求總檢察長魯賓斯坦以涉嫌腐敗罪對其提出起訴。雖説以色列檢察院最後不予追究,但如何消除以民眾中的這道心理陰影還要看內氏的努力。

    ■以溫和著稱的本埃利澤

    本埃利澤,剛剛辭職的以色列國防部長,工黨下任總理最熱門的候選人,也是出名的溫和派。

    本埃利澤1936年出生在伊拉克,1949年移民以色列。作為一名職業軍官,他先後參加過“六日戰爭”和“贖罪日戰爭”。雖説本 埃利澤立過赫赫戰功,軍銜至准將,但這位會説一口流利希伯萊語、英語和阿拉伯語的前軍人卻是出了名的鴿派人物。儘管他任國防部長期間,沙龍政府對巴勒斯坦執行的是前所未有的強硬政策,沙龍本人和沙龍政府的諸多官員力主驅逐阿拉法特,對巴勒斯坦武裝分子採取鐵血手段,但本埃利澤屢屢反對沙龍的強硬政策,這次乾脆辭職退出了沙龍的聯合政府,從而迫使沙龍政府倒臺。

    本埃利澤主張巴以之間的關係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也只有和平談判才能換得真正的和平與民族和解。憑其在工黨內的聲望,幾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本 埃利澤將是工黨頭號總理候選人。

    ■準備走拉賓和平之路的米茨納

    阿姆拉姆米茨納,海法市現任市長,於今年8月13日正式宣佈角逐以色列工黨領袖,目標是下任以色列總理寶座。

    這位海法市市長曾任以色列國防軍中央軍區司令,駐約旦河西岸以佔領軍司令。1993年,他脫下軍裝競選海法市市長一舉成功,並在1998年競選連任時再次成功。這在以色列是一個政治奇跡,因為作為以色列第三大城市的海法市是一個猶太人、阿拉伯人多民族、多宗教信仰混居的城市,然而,這裡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居民間和平共處的氣氛比以色列任何城市都強,這得益於他推行的民族和平共處政策。

    這位已經宣佈將競選總理的海法市市長政治觀點明確:以色列要想達成最終的和平協議的話,那麼就得忍痛作出妥協,拆除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的猶太人定居點;如果談判失敗的話,那麼以色列應該單方面劃定邊界,直到雙方再次恢復談判為止。米茨納表示,他準備走拉賓的和平之路。

    ■主張睦鄰相處的拉蒙

    哈依姆拉蒙,1950年出生在以色列港口城市雅法。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起,他就積極介入政治,是一名非常活躍的以色列工黨成員。1983年當選以色列議員,直到現在仍是以色列工黨議員。1992年出任以色列政府衛生部長,在拉賓遇刺後任政府的內務部長,後又任政府的改革委員會委員。

    拉蒙的政治目標非常明確:以色列要想實現真正的和平,就應該與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鄰國和諧相處,這當然意味著以色列得作出合理的妥協。為實現這一目標,以色列政府應該加大與巴勒斯坦方面的談判力度,用拉蒙的話説:“只有我們尊重巴勒斯坦人的自決權,他們才會敬重我們的和平安全權利。”

    《北京青年報》 2002年11月07日


阿拉伯國家輿論擔心以大選可能産生更強硬政府
內塔尼亞胡任以看守內閣外長
沙龍宣佈提前大選的背景分析 
沙龍聯合政府緣何垮臺
沙龍辭職並宣佈提前舉行大選
中國代表呼籲全面解決中東問題
比沙龍更強硬的以色列國防部長默法茲
中東和平
巴以衝突專家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