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中國與東盟共贏的歷史性步驟

    11月4日,中國和東盟領導人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一協議的簽署,標誌著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正式開始啟動,成為促進中國與東盟在當今世界經濟挑戰面前爭取實現共贏的關鍵一步。

    2001年11月,在中國-東盟第五次領導人會議上,朱鎔基總理與東盟領導人共同決定,在未來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一重大決定,體現了中國和東盟領導人加強睦鄰友好合作的政治意願,也是中國和東盟經濟聯繫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

    專家預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後,中國與東盟將創造出一個擁有17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國內生産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中國向東盟出口預計將增加106億美元,增長55%;東盟對華出口將增加130億美元,增長48%;雙向投資也將有較大增長。

    中國與東盟有關部門就建立自由貿易區問題進行了多次接觸。今年5月,中國-東盟貿易談判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正式啟動關於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工作級磋商。5至10月,貿易談判委員會舉行了6次會議,就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全面磋商。

    在此基礎上,9月13日,第一次中國-東盟經濟部長會議在汶萊舉行,雙方就自由貿易區建成的時間框架等主要問題達成共識。在中國-東盟第五次領導人會議之前,雙方就剩餘的其他問題達成協定,最終確定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文本。

    當天簽署的這一協議實際上奠定了未來自由貿易區的法律基礎。協議規定了自由貿易區的目標、範圍、措施、起止時間,先期實現自由貿易的“早期收穫”方案,經濟技術合作領域的具體安排,給予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個非世貿組織成員國以多邊最惠國待遇的承諾以及在貨物、服務和投資等領域的未來談判安排等內容,總體確定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基本架構。

    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理位置鄰近,發展經貿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政治關係上,到1991年,中國與所有東盟成員國建立或恢復了外交關係,5年後,中國成為東盟全面對話夥伴國。1997年,江澤民主席與東盟領導人共同確立建立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為雙方樹立了新的奮鬥目標。

    睦鄰友好的政治關係,為發展雙方經貿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雙方在資源構成、産業結構和工農業産品等方面很強的互補性,形成了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近年來,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貿關係發展十分迅速。1995年以來,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以年均15%的幅度增長。

    去年,在世界經濟不景氣和“911”事件的影響下,雙方貿易額仍達416億美元,同比增長5%。東盟目前是中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東盟的第六大貿易夥伴。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385.5億美元,增長27.19%。

    中國國民經濟近年來的強勁增長給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機遇。作為中國的近鄰和主要貿易夥伴之一,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不景氣衝擊的東盟國家能否從中國經濟發展中爭取最大利益,成為東盟許多國家領導人關注的焦點。

    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實現共同繁榮和發展的成功之路。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經驗已證實這一點。去年以來,亞洲和世界經濟出現下滑局面,更凸顯出中國和東盟進一步加強經濟聯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成為發展中國家之間合作的一個成功範例。它不僅將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而且對於雙方實現優勢互補、聯合自強,開拓新的發展機遇,共同抵禦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增強亞洲國家在國際經貿事務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華社 2002年11月5日


外交部談朱總理出訪成果
中國與東盟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朱鎔基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併發表講話
朱鎔基和東盟領導人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朱鎔基總理出席第六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