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大做的教訓——對南亞核國際政治的思考  
龐中英

    南亞的核危機似乎又是虛驚一場,雖然歐美各國緊張到從高級外交斡旋到撤僑的地步,但當事國的印巴,特別是印度最終還是緩解了它們之間的激烈對抗。這一次印巴危機有一個深刻的教訓,有關各方,包括一些媒體與評論家,小題大做,極盡玩弄核政治之能事。

    世界輿論其實對所謂克什米爾以及恐怖主義問題已喪失了興趣,這些“公眾輿論”其實關心的是南亞是否爆發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核戰爭。一時間,風起雲湧,5、6月的亞洲本來已經因為氣候變暖而更加熱烈。每每早晨起來迎接炎熱的太陽,因為有這種世界範圍的核戰爭恐怖氣氛,我就在想,是否此時此刻印巴已經陷入核衝突。

    其實,我的思維一再告訴自己,這是錯誤的,是極端錯誤的!這是不可能的!我還是相信印巴兩國人民與政治家的智慧的,因為多災多難但命運與共的第三世界大國再怎麼不和、不合,再怎麼敵對,也不能如此糊塗地自殺與互相殘殺啊!

    相對而言,與印巴之間如果爆發人類第一次空前慘烈的核戰相比,克什米爾問題無疑只是小題。但這樣一個小題怎麼就被大作到與印巴核戰爭相聯繫的高度?印巴會因為克什米爾的反恐問題而打核戰爭嗎?

    克什米爾問題本來只是印巴兩國之間矛盾的傳統熱點,一個幾乎毫無“藥方”的頑癥,現在卻風雲突變為有可能導致所謂印巴核戰的熱點。

    雖然印巴兩國政治、外交與軍事領導人不斷地向國際社會保證,兩國之間不可能爆發核戰爭,但是,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關於印巴兩國爆發核戰爭的輿論卻主導了這次印巴危機。難道印巴之間真的要爆發核戰爭,還是各方在搞核政治?

    何謂核政治?簡單地説,就是與核武器有關的種種國際政治。具體來説,捲入衝突或者與衝突有關的各方都在圍繞著核武器、核衝突而做國際政治文章,諸如威脅使用核武器、製造或者散佈核戰爭恐慌、擔心常規衝突演化為核戰爭、把核戰爭的衝突後果當作勸和的基本理由,甚至實行一般的核訛詐進而達到其政治目的。

    自從印巴有了核武器,它們的衝突就已經結束了傳統國家間衝突的時代。這一點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很不一樣。印巴是核時代的衝突,而以巴則是現代化與傳統之間的衝突,因為巴勒斯坦(包括激進的伊斯蘭組織)並沒有核武器。

    按理説,有了核武器後,印巴之間就可以建立起一種核恐怖的平衡與和平,兩個傳統夙敵為了生存無法不和平共處,就如同美國與蘇聯兩個核超級大國並沒有同歸於盡而是長期處在冷戰的狀態下。事實上,與現在許多媒體的惡意炒作相反,核武器在印巴身上起著鎮定作用。在印巴進入核武器時代前的30年,它們打過3次大戰,而在進入核武器時代後的第2個30年(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印巴兩國在那時開始研製、試驗核武器),它們之間沒有大戰。這一效果還可以在眼下的危機中體現出來,雖然危機已經惡化,雙方幾乎忍無可忍,但是,因為各自都知道對方是核國家,誰也不敢輕啟戰端。

    目前流行的輿論似乎對此核時代的戰爭邏輯不以為然,認為可能印巴是個例外,人類正處在第一次核戰爭的邊緣。原因據説是:(1)作為新興核國家,印巴兩國不知道核武器之深淺,它們沒有美國、蘇聯或者其他老資格的核國家那麼理性。(2)傳統衝突在印巴之間可能演化成核戰爭。巴基斯坦屬弱勢一方,當巴國面對著印度的強大軍事壓力下,為了彌補常規軍力上的不足,巴國要動用核武器。雖然印度早已宣佈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但巴基斯坦迄今沒有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一旦巴基斯坦戰爭受挫,國家存亡受到威脅,不能排除巴基斯坦對印度進行核攻擊的可能性。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伕日前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已表達過這樣的觀點。

    如此邏輯,使得世界各大國與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相信:印巴之間存在著所謂“一觸即發的核戰爭”危險。南亞一時間成為2002年初夏最熱鬧的外交舞臺,超級大國、歐洲聯盟國家與周邊大國(中國、俄羅斯)無不在勸和與調解印巴危機,其最充足理由無非是為了避免印巴之間的衝突不幸演變為核戰爭。

    在我看來,上述兩條擔心印巴開核戰的理由中,第一條實在很牽強,幾乎是美國有關部門、研究所,甚至社會上流傳的對事態演變的嚴重擔心、實驗室的模型推斷與某些商業遊戲設定,與現實的南亞實際核戰爭的距離相當遙遠。因為確實是,任何理性的政治家、控制核武器的戰略家都不願意發動核戰爭,由此付出的最極端悲慘代價是他們誰也承擔不起的,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在這個意義上,不能猜測性地説印巴兩國對核武器不知深淺。資料顯示,如同其他核國家一樣,這兩個國家也花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在預防可能的核戰爭。第二條似乎站得住腳,但卻經不起進一步推敲,印度難道真的愚蠢地逼迫巴基斯坦不得不起用核武器確保生存嗎?印度的政治家與戰略家當然比誰都明白,必須避免將巴基斯坦逼到被迫使用核武器的境地。

    如此,雖然仍然有相當多的人與機構像戰爭販子、幸災樂禍者、惟恐天下不亂者那樣在預言印巴之間不可避免的衝突與其核戰爭演化,但是,印巴之間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可以基本排除,除非印巴各自擁有的核武器“走火”,或者核武器真的不幸擴散到與印巴有關的恐怖主義者手中。所以,在筆者看來,不是擔心印巴兩國使用核武器、而是對印巴核武器系統的管理與控制,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問題。

    但是,為什麼“印巴要開核戰爭”(不管是其可能性還是現實性)卻能使這樣多的人信以為真?我覺得解讀這一點需要從國際核政治的角度入手。除了新聞媒體在炒作核危機外,我覺得以下各方都是南亞核政治中的重要角色:

    (1)印巴都在打“核”牌。核武器曾在冷戰中扮演過最重要的國際政治角色,沒有核武器就沒有所謂“冷戰”。20世紀60年代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衝突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已經接近核衝突的邊緣。這次印巴兩國都在打核戰爭的牌。印度2002年7月要舉行總統選舉以及10月要舉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地方議會的選舉,不太可能在此期間對巴基斯坦動武。印度非常逼真的戰爭姿態只不過是想借助反恐的國際大氣候來向巴基斯坦與美國施加更大的政治壓力,要求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伕兌現他在2002年1月12日作出的制止越界恐怖主義的諾言,以及美國也向巴國施加壓力達到印度的政治條件。

    (2)長期存在的衝突導火線——克什米爾問題,這次被印度“放大”了。印度反對黨指責政府打擊恐怖主義不力,一些強硬派人士也要求政府對巴動武。個別印度政客甚至主張一鼓作氣,將巴控克什米爾“收復”。據印度媒體透露,在內閣安全委員會內就是否對巴基斯坦動武問題也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內政部長阿德瓦尼和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主張對巴基斯坦進行“有限度”的打擊,即向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伊斯蘭武裝分子的訓練基地發動攻擊。外交部長辛格和國家安全顧問米什拉則主張以外交手段對巴基斯坦施加政治壓力,要求巴基斯坦停止支援“越界恐怖主義”活動。在外交努力徹底失敗後才能考慮使用武力的問題。

    (3)美國對印巴之間可能爆發戰爭極為“擔心”。而這種擔心的背後卻是十分複雜的。表面上,911後,重新加強的美巴關係與美國在巴基斯坦的軍事存在是對印度的最大“威懾”。自從去年美國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以來,美國提升了巴基斯坦的戰略地位,將它視為國際反恐陣營的前沿國家。巴基斯坦積極配合美國的軍事行動,並將一些軍事基地交給美國使用。目前,美國正在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余黨進行追剿,一旦印巴開戰,就將干擾美國的戰略部署,這是美國絕不能同意的。美國擔心印巴衝突轉移反恐視線,也許印巴衝突是“基地”組織在搗鬼。美方已經派遣副國務卿阿米蒂奇與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前往印巴進行斡旋,國務卿鮑威爾也密切關注印巴局勢的變化,多次同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伕和印度外長辛格聯繫。更深一層,也許美國不僅在擔心而且也在製造核恐慌,以便更深地捲入南亞事務,在印巴之間左右逢源。美國的捲入符合巴基斯坦的利益卻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因為不像巴基斯坦,印度一直反對克什米爾問題國際化。

    (4)印度在克什米爾危機中炫耀核力量具有證明其地區超級大國地位的地緣政治效果,而巴基斯坦的不屈不撓則顯示,巴基斯坦對軍事上強大的印度霸權十分擔心。巴基斯坦傾向於核邊緣政策可以引起有關大國介入南亞戰略局勢而平衡印度的影響。這一招隨著全球大國的快速外交與戰略反應、調解而奏效。

    克什米爾問題上升為印巴之間的核戰爭問題本身就是核政治的最好例子。核政治下,任何傳統的衝突都可能被政治化為核衝突,筆者把其叫做“核政治化”。比如,前不久發表的美國《核態勢評估》(NPR)報告就指出,美國為保衛台灣,在海峽兩岸的衝突中可能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這是臺海兩岸問題的“核政治化”。我的結論是,在核時代,玩弄核政治是自然的事情,但一條基本的規律是,核政治玩弄的不是核武器本身,而是人們對核武器的恐慌與對核戰爭可怕圖景的擔心。但是,無論如何,核政治本身是極度危險的,它不能當作好玩的東西玩弄在政治家與輿論操控者的股掌中。在印巴問題上,有關各方尤其不應小題大做。

    (龐中英博士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

    人民網 2002年6月13日


巴印關係 局勢趨緩 問題尚存
美俄總統就印巴局勢進行電話交談
印巴雙方激烈衝突繼續 國際社會緊張斡旋不斷
印巴戰爭危機為何如此難以化解? 
巴基斯坦拒絕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看印巴“有限戰爭”對“全面戰爭”
印巴是否會使用核武器?
巴導彈試射對南亞局勢有何影響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