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單邊主義傷了歐盟人的心  

    2月中旬的一天,英國《觀察家報》發表一篇評論,標題是《英國不應再當美國的哈巴狗了》。這題目讀起來有點不雅,但反映了部分英國人的情緒。評論寫道,“美國的單邊主義已成為其意識形態,這使得美國變得格外危險”;“英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必須和歐洲站在一起”。

    此前一兩天,歐盟委員會外交事務專員彭定康在《金融時報》上發表一篇文章,敦促美國放棄單邊主義。人們知道,彭定康是英國人,目前在歐盟機構中擔任要職。他的觀點既反映部分英國人的想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歐盟的聲音。

    彭定康的文章寫道,“911”事件後的一段時間,美國似乎意識到只有得到盟友的合作才能對付共同的威脅。然而,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出人意料地迅速取得成功,助長了美國某些“危險的本能”,使美國認為武力是保障安全的唯一基礎,它也可以不需盟友的合作就能獨打天下了。

    把時間再往前推一點點,彭定康在接受《衛報》專訪時指責美國,“不論你多麼強大,也不可能單靠自己的力量辦成所有的事情。”《衛報》安全事務編輯諾頓也撰文寫道,“911”事件後,國際社會都希望美國能開始尊重這個世界,然而“現在越來越讓人感到,布希政府根本不理會歐洲的觀點”。

    如果説英國的批評聲還不是來自官方的話,那麼歐盟其他大國對美國的批評則都是出自高級政府官員之口。法國外長韋德里納直言不諱地説,美國正出現一種危險傾向,在國際事務中“僅僅從自己的判斷和自身的利益考慮,從不與別的國家商量”。有報道説,韋德里納在紐約參加“世界經濟論壇”時,當面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表達了法國的不滿,他説,“任何持久的聯盟都是現實的,如果我們是在談現實世界的聯盟,那麼僅僅一起反對恐怖主義是不夠的。”

    在歐盟的另一個大國德國,一向被認為明顯親美的外交部長菲舍爾也加入了批評美國的行列。他警告美國“不要像對新興帝國的衛星國那樣對待歐盟國家”,也不要對類似伊拉克的國家採取單邊主義的軍事打擊行動。德國防部長沙爾平則強調,今後的反恐行動應事先得到聯合國的授權。

    義大利政府也發出了相同的聲音,國防部長馬蒂諾指出,國際安全出現的新形勢,“不是美國一家就能對付得了的,需要歐洲作出更大的貢獻”。

    按説,來自盟友的這些勸告和批評,應該對美國具有一定的牽制力。然而,至今沒見美國對歐盟的勸告做出積極的回應,依然是我行我素,以至有人這樣描述當前的狀況:許多歐盟人覺得自己像被捆綁在一列即將失控的火車上,而火車頭的司機則根本不理睬乘客們發出的警告。有報道説,瑞典前首相比爾達特就憂心忡忡地表示,可怕的是,“歐洲人不知道這列即將失控的火車駛向何方”。比爾達特批評美國根本沒把北約當回事兒,“美國還會通過北約發動另一場戰爭嗎?我表示懷疑!美國人保留了發動戰爭的權利,而把昂貴、煩瑣的維和及國家重建任務丟給了北約。”

    這一系列的批評言論足可以表明,對美國的失望和不滿正在歐盟這個大家庭中迅速滋長,從而被觀察家們視為近期歐美關係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有人士認為,導致這種局面有多種原因,歐美在國際戰略和價值觀念上本來就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分歧。但最新和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是美國“邪惡軸心”論的出臺,以及這一論調所體現的美國越來越明顯奉行單邊主義的傾向。

    回想一下“911”事件剛發生的那段時間,歐盟對美國所表示的支援是何等的堅決!作為北約成員的大部分歐盟國家,一致同意首次啟用《華盛頓條約》第五款,把對美國一國的攻擊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並做出了“集體上陣”和“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準備。當時的美國,也覺得歐盟真夠朋友,極為重視歐盟和北約在外交甚至軍事上的重要作用。那段時光,可稱為歐美真正的“蜜月”期。可現在看來,“蜜月”似乎已經度完,美國已不再像當初那樣急切地需要歐盟的合作了。這著實傷了歐盟人的心。而這種傷感引發的不滿,或許可以看作歐美之間隱現的一條裂縫吧!

    人民網 2002年2月26日


歐洲反對“單邊主義”聲音高漲
慕尼黑國際安全政策會議閉幕 美外交單邊主義受質疑
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單邊主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