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信用評級業初露端倪

     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我國信用評級事業開始穩步推進,並在加強信用管理、防範金融風險、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方面初顯作用。

    

    貸款企業信用評級點上推進。上海、福建、湖北、江蘇等地,在當地人民銀行的指導下,商業銀行與信用評級仲介機構聯手合作,對貸款企業,特別是貸款大戶和多頭貸款企業資信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並採用國際通行的方法評定其信用級別。這種信用評級已成為銀行發放貸款的重要依據。

    

    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普遍開展。2001年,經國家批准,長江三峽工程、中國移動等12家大型企業集團發行了企業債券,籌資總額達到300億元以上。從1993年我國開始發行企業債券就介入信用評級的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為其中的7家企業債券作了信用評級,對企業債券的成功發行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上市公司可轉讓債券評級異軍突起。去年我國證券市場推出了上市公司發行可轉讓債券的新舉措,60家上市公司邀請信用評級機構對其債券進行信用評級,申請發債額度超過400億元。

    

    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有了突破。由國內的信用評級機構對國內的金融機構進行信用評級,一直是個難點,去年國內的信用評級機構突破性地對平安保險集團公司、泰康人壽保險公司以及一些上市銀行發行可轉債進行了信用評級。與此同時,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的信用評級也在籌備之中。

    

    評級向國際化、規範化靠攏。我國信用評級機構加大了對國際先進評級理念和技術的吸收消化力度。繼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之後,大公、上海遠東、深圳鵬遠等信用評級機構也加快了國際化步伐。

    

    在日前召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評級座談會”上,與會經濟界專家指出,我國的信用評級業是朝陽事業,但其本身面臨著解決規範化和權威性的雙重任務,評級機構要自珍自愛,堅持原則,堅決杜絕一切信用級別與金錢掛鉤的現象。(完)

     新華社2002年2月5日


首批520家守信企業公佈
信用問題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揭牌運營
標準普爾降低日本國債信用等級
標準普爾報告顯示香港企業信用質素穩定
吳敬璉:信用擔保與國民信用體系建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