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孩子為何與你作對

    二年級學生小雲的媽媽找老師告狀,説小雲在家裏非常不聽話,常常蔑視媽媽的話,有時反著來,叫她上東她上西,讓她不幹什麼她偏要去試,跟她説話好像從來都聽不進去,沒有反應,有時拔腳就走,還頂嘴爭辯。

    一位15歲的初中男生,兒童時期偏于嬌溺,從小沒有養成勞動習慣,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上學以後,家長工作忙,對孩子具體關心、教育、幫助均少,尤其是上了初中以後,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幫家裏做一些事情,但孩子卻不會做,因而責備增多,有時打罵;到了初二期末考試時,孩子三門功課不及格,他認為自己成績不佳是家庭造成的,從此表現出對家庭的強烈反感,尤其對父親,不讓父親進他的房間,不許他動自己的東西,動輒就發火、罵人、毀物,一天用破紙在廁所點火,母親勸止則大罵其母,揚言要改名,單立戶口,自己獨立生活。

    應該説,當孩子的心裏覺得有關的權威人士或法令規章不夠公平,受了不應有的或不適當的待遇(如批評與指責等),或感到不被理解和接納等,就會表現出對任何權威的敵視態度。上述兩例都是典型的違拗或盲目反抗的表現。家長和老師,家規和校規,這是他們最早認定的權威,也是他們在遭受不能接受的待遇時所産生的不滿和敵意情緒最早指向的目標和盲目反抗的對象。

    父母、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上述類似的現象,多數大人遇到違扭、對抗的孩子後,常常勃然大怒,覺得“簡直是反了”、“怎敢如此倡狂”?因而用自己最嚴酷的懲罰來對付他們,而事實證明,他們會“變本加厲”,搞得你無所適從。

    這些行為問題多發生在兒童自主性發展過程中的幾個反抗期內,2-4歲為第一反抗期,8歲左右為第二反抗期,青春期為第三反抗期。處於這三個時期的孩子60-80%都普遍存在著“不聽話”的現象。違扭和對抗的孩子多見於大人常常對孩子要求高、質疑與批評多、限制孩子活動自由、較多嘮叨、經常用羞辱、批評、生氣和找茬兒、體罰等方式對待孩子。

    違拗(多見於幼兒或小孩)常常因父母未能滿足其某些要求而爆發。患兒雖表現違拗與不服從,但內心常感焦慮與害怕,怕受成人懲罰。

    對抗(多見於年齡稍大點的孩子)常常因盡了自己最大努力仍達不到或實現不了家長或老師的要求,放棄目標之後迫不得已、孤注一擲而採取的強硬措施。

    對此家長應注意:

    反省自己 別總是説孩子“死擰”、“犟驢”,您自己是否也個性太強了點?您自己是否領導慾望、控制慾望太強了些?對孩子的佔有慾望過分了些?自己是否忘記了“孩子越大越不屬於媽”的規律?

    修復關係 修復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用“愛”建立信賴,使其不忍心傷害父母的心,不希望父母煩惱或悲傷,使其“良心”發現、體恤父母,使其建立健全羞辱心。

    檢討管教 有許多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是過度的關照,過度嚴格,嚴重“侵權”,這樣會導致孩子的反感。如管得太多、太細;家長愛叨嘮、婆婆媽媽沒完沒了、過分挑剔、愛找茬、本來就不該管、甚至管錯了等。

    不要粗暴 強迫壓制雖可暫時消除孩子的表面違拗,但孩子常常口服心不服。強迫壓制還給患兒提供不良的示範作用,導致孩子今後更加違拗。

    堅持真理、不能遷就 如果確實是正確的,不能因為孩子的違拗或對抗而膽怯就放棄原則,否則孩子今後會以此為“武器”更多地來迫使父母或老師就範,滿足其不合理的要求。

    查明原因 通過調查了解孩子違拗或對抗的原因,找出癥結所在,並適當反思其中的問題,根據情況作出適當的合理調整,同時吸取教訓。

    加強溝通 與孩子進行誠摯的交談,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也讓孩子體驗到父母或老師的一片良苦用心,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及時解決問題。

    如果兒童從小不聽管教,有了不良行為也未及時干預,問題會愈加嚴重,甚至導致違法犯罪。因此,對孩子要從小注意教育,既要解決違拗問題,又要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在孩子情緒平靜時,父母要説清道理,使其養成講道理的好習慣。

    記住:沒有管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管的大人!

    《生活時報》2001-09-21

    

    




兒童性教育悄悄開張
人體知識上了《淘氣包》兒童性教育悄悄開張
上海參加小班化教育試點的小學已超過50%
聯合國兒童問題特別會議將召開
調查顯示二成兒童有孤獨傾向 專家剖析“排斥兒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