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聚焦心靈環保

    教育部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要把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好。

    到底多少大學生有心理問題?

    某專科學校一位女生僅僅因為晚上自習回來,寢室同學沒有開門,第二天就買了兩公升汽油倒在寢室的地板上,用蠟燭點燃,釀成火災……

    這樣的例子近期屢屢見諸報端,我們在採訪中也發現,近年來大學生由於心理問題引發的休學、退學乃至自殺、兇殺等惡性事件呈上升趨勢。這一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以及高校穩定的突出因素。好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的確,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競爭機制被引入日常生活中,人們長時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大學校園也不是悠悠的“象牙塔”,學業上的優勢不再、感情上的糾葛叢生、同學關係的緊張、自我角色的迷失,使一些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在心理上十分痛苦。

    根據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課題組的調查,大學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佔16.51%,女生比例高於男生,不同年級的學生中,二年級比例最高,來自非城市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比例高於來自城市的學生,其中邊遠農村學生的比例最高。

    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會曾對29所高校進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發現在3422份有效樣本中,有極少數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川大學2000年11月至2001年1月對8000余名一年級新生進行了心理測試,從測試結果看,有少數學生存在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情緒波動大、焦躁不安、過於憂慮、身心疲乏等。

    據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長靳諾介紹,大學生的總體心態是健康的,但一些學生的心理壓力加大,在生活、學習、交往、成長、情感等方方面面反映出來的問題日益突出。儘管一些高校近年來已經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德育工作體系,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或諮詢的專門工作機構,開展了相應的教育教學科研和實踐活動,受到了師生的廣泛歡迎。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特別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充分認識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通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來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誤區?

    近期有調查顯示,大約有30%的大學生心理有問題;甚至有媒體報道説,有70%的人心理不健康。面對這些聳人聽聞的説法,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林崇德笑言,“這些數據夠嚇人的”,“這是媒體給人的一種錯覺”。

    其實,這種“錯覺”僅僅是表面的。我國高校學生心理教育工作雖然已經經過了導入期、探索期、起步期和推廣期四個階段,目前已步入全面發展期,但心理健康教育畢竟是“舶來品”,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有人説因為現在許多人心理不健康,所以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林崇德教授認為這是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上的最大誤區。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明確指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加強和改進高校的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林教授看來,“心理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人所有素質的基礎”,只有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德、智、體、美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其次才是糾正一些心理不太健康的現象。

    ——對心理是否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不僅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而且個人在身體上、心理上以及社會行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狀態。但這畢竟只是概念層面,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測量指導不科學、不統一,導致一些調查認為心理不健康的人佔31%,有的人甚至提出有70%的人心理不健康。林教授認為,這會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有的大學生分明心理沒問題,看了這些數據後,愣是把自己的情況向書中所述的內容靠攏,僅根據一些“蛛絲馬跡”就以為自己有“強迫症”、“變態人格”,有的甚至已經開始吃藥了。林教授認為,絕大多數大學生心理是健康的,即使有部分學生心理存在問題,從他們要求開展心理諮詢和輔導的迫切願望來看,“要求健康是主流”,否則,他們就會認為心理諮詢沒必要。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目前社會上普遍強調醫療模式,其實,過度強調治療和矯正並不是件好事,應該堅持“重在建設、立足教育”的方針,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建設、教材建設、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研究,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出發點,堅持正面教育。

    ——理論誤區。現在有些心理教育工作者不是採用適合中國國情的心理教育方法,而是用弗洛伊德的比較陳舊的觀點來分析學生的問題。比如,有些人動輒就分析人幼年時的戀父、戀母情結,用泛性論的觀點來分析性的問題。

    ——與德育的關係問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剛毅的性格,更好地適應改革開放的社會生活狀態,從這方面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二者不能完全等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方向性,道德教育具有規範性,法律教育具有強制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細緻性,可以確定人的行為規範,因而那種認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應取消德育的提法是不對的,決不能用一個問題代替另一個問題。

    ——課程化傾向。林教授認為,心理教育可以開課,可以搞生動活潑的講座,可以適當地組織一些活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普通課程,不是教育計劃的組成部分,更不能考試。心理健康教育應突出針對性、實踐性和實效性。比較好的方法是針對某一專題開展,比如“如何克服考試緊張”、“大學生的戀愛問題”、對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等等。(未完待續)

    《中國教育報》2001-09-06

    

    




“北漂”學子 京華尋夢
同居女孩親身經歷:大學生披婚紗無人喝彩
大學女生宿舍裏曾經的朗讀時代
飄在歌聲中的是我淡淡的憂鬱……
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掃描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