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北京工作綠卡越來越好拿嗎

    日前,山東、河南、石家莊、寧波、上海、廣州等省市紛紛出臺戶籍改革措施。與此同時,中央有關部門針對戶籍改革和人才流動的問題正在北京等地展開調查研究,而近年外地大學生留京人數也呈增長之勢,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北京的大門將越來越為外地人敞開了呢?

    ■北京引進外來人才越來越多

    據統計,2000年本市接收非北京生源11000余人,為實施這一引進人才方式以來接收人數最多的一年。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佔300余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發展注入了人才活力。而今年接收非北京生源的數字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創新高,達12500余人,僅中關村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就接收約5500人,另有4000余人為本市國有大中型企業接收。所有這些外地生都是從北京緊缺的電腦及應用、工業與民用建築、電子工程、工業電氣自動化、金融學、生物制藥及師範類數學、物理等47個專業中擇優接收的。他們之中,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達4000余人。這種放寬戶口、廣納賢才的戰略為北京的人才寶庫提供了新鮮的血液。

    此外人才引進“直通車”也在日益提速,2000年,共引進國內各類人才1100余名,其中院士、博士、碩士和高級職稱以上的有850余名,佔引進人才的77%以上,保持了北京吸引人才的優勢地位。從2001年開始到7月底,共引進人才924人,辦理《工作寄住證》1157人。

    面向全國引進人才的同時,北京市還開闢了面向世界吸引留學人才的“綠色通道”,制定吸引海外留學人員的新政策。2000年,吸引了近300名留學人員來京創業,他們大多來自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佔80%以上,所學專業多是北京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所需要的專業。

    ■北京工作“綠卡”要不要安全放開

    觀點一: 戶籍改革宜採取漸進方式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李強認為,戶籍制度是中國最有效的社會管理制度之一,也是維護我國社會秩序的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在戶籍改革的問題上,他主張一定要採取慎重的態度,採取漸進的方式,不要作激烈地變革。如果取消戶口,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青島、大連等少數熱點城市人口勢必急劇膨脹,將在交通、住房、教育甚至供水等方面産生一系列嚴重問題。

    李強説,現行的戶籍制度,對人才流動事實上已沒有多少限制了。當前應該重視的問題是,如何引導人才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動,向最缺乏人才的中小城市、西部地區流動,以發揮最大的人才邊際效應。如果人才在一些城市過分集中,就不經濟了。中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問題複雜,在戶籍改革方面不宜“一刀切”,應該允許各地試點,允許各省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政策。

    觀點二:戶口制度應該消失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認為,戶籍制度是計劃經濟的産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布票取消了,糧本取消了,農民可以進城打工了,人才流動更是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戶口原有的功能已經消失。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戶口乾什麼?鄭也夫説,戶口不僅不應當成為人才流動的限制,而且不應當成為任何一個公民流動和擇業的限制。

    觀點三:不遷戶口 讓人才自由流動

    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韓光耀説,提高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程度的措施之一是必須改革戶籍管理制的政策和思路,而改革的最終方向是實行不遷戶口,來去自由。

    現在戶口的作用已越來越小、越來越微弱了。最近進行的人口普查,好多也不是憑藉你原來居住的戶口所在地去核對人口的。城市和城市之間,同一城市之中,人戶分離的現象已越來越普遍。市場化條件下,人才按照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價值規律流動,所以,沒有開放的戶籍管理政策,人才的社會化是不可能的。

    但是目前我們在人事管理中對引進人才仍然在沿用傳統的解決戶口遷移的基本方式,否則就認為力度不夠,吸引力不夠。針對這個現象,韓光耀指出,這仍然是在用計劃經濟的辦法解決市場經濟的問題,是在強化戶口的作用。戶口不可能無限制地遷入,戶口也不可能保持長久的吸引力,以遷入戶口的辦法去吸引人才,路只能越走越窄。我們現在對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都能做到來去自由,為什麼國內不同省市之間的人不能不遷戶口來去自由呢?所以,發展的方向不是放寬遷移戶籍政策,而是淡化戶口的作用,淡化戶口的觀念,取消對人才流動實質性限制,把戶口的作用僅僅限制在統計人口的作用上。

    韓主任認為,應聘求職的個人、招聘人才的單位、政府管理部門三方面都要淡化。中國加入WTO之後,人才流動的需要,人才和國際接軌的需要,要求應聘求職的人做社會化公民,哪有發展的機遇就到哪去擇業發展,不必人走家搬。“常住”的概念是相對的,以後人們也不會只有一個居住的場所、一個居住的城市。招聘單位惟才是用,不必問戶籍在哪。地方政府部門更是要海納百川,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過去人檔一致的管理制度強化了人才的單位所有,人戶一致的管理制度強化了人才的地區所有,如果從實質作用上淡化戶籍的作用,戶籍就不會再起到制約人才流動,分割人才市場的作用,人才流動的自由度就會大大提高,人才也才會真正實現社會化、市場化。

    觀點四:要給戶口減負

    公安部戶證處的黃雙全處長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戶籍管理制度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作為戶籍制度應該只承擔兩項基本職能。一是證明公民的身份,便利公民能夠參與各種合法的社會活動。二是為國家行政管理奠定基礎,提供人口數據。然而,由於歷史等原因,中國的戶籍制度還被賦予了教育、就業等一系列的附加功能,這也是一些百姓有怨言的主要原因。黃處長認為,這些附加功能其實都與戶籍制度無關。

    黃雙全説,我們要實現居民在常駐地登記戶口,人戶一致,人在哪兒居住就在哪兒登記戶口。基本落戶條件就是合法固定的住所和穩定的職業,或生活來源。作為最基本的落戶條件,所有的公民都編制一個公民身份證號碼,制定一個公民身份證。

    被附加了太多功能的戶口給百姓的生活添了麻煩,也讓公安部的有關管理人員多了許多煩惱。目前,公安部正在與其他部門進行磋商,希望早一點給戶口減負,在改革、完善現行戶籍制度的同時,還戶口一個本來面目。(路梅)

    《北京青年報》 2001年8月20日

    

    

    

    




任用幹部無需城鎮戶口 北京首次打破戶口堅冰
戶口高考公民權利
進京私企10月辦戶口
北京出臺新規定:考生上大學戶口可不遷
廣州身份證將取代戶口簿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