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江蘇四十歲農民考取雲大研究生

    “咱村的成友寶真的考上研究生了。”消息在鄉下傳播得特別快。40歲的農民成友寶,在接到雲南大學人文學院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前,正在村南的一畦稻田邊放籠子、捕黃鱔。

    成友寶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江蘇興化市林湖鄉的一個不大的村落裏,除了侍弄3.5畝地外,他還有一個手放篾籠捕黃鱔的絕活,靠捕鱔魚一年凈收入五六百元,這是他往返雲南參加研究生復試的全部費用。

    1980年,19歲的成友寶第一次參加高考,在村裏是高考恢復後第一個參加高考的人。1979年成友寶高中畢業,畢業證書還是林湖人民公社中心小學頒發的。20年後的今天,40歲的他又成了這個村裏出的第一個研究生。

    一個農民,從農村的田埂上,一下子邁進了名牌大學讀碩士,著實讓村裏人吃驚不小。就連“最了解內情”的村民,此前也只知道成友寶去年考過一次研究生。他們不知道,這是成友寶悄悄參加的第五次考試。

    實際上,從1991年底參加自學考試,到考取研究生,40歲的成友寶走過了一段坎坷而堅定的自學之路。

    在林湖鄉苗家舍這個村落的南邊,有一條狹小而幽長的田埂小路,這條小路記下了成友寶每一個孤寂的腳步。54歲的村民羅楨宏説:“友寶心路大,冬天的早晨,在這裡讀書讀得頭上抹霜渣兒。”1994年底,成友寶南京師範大學英語專科畢業,1995年又通過了英語本科自學考試10門課程。

    成友寶的小屋在村裏的一條小河邊,平時一直無人光顧。當記者、鄰居聚來時,小屋的簡陋連村民都感到驚訝。屋裏沒有電,如果連一隻尋呼機大小的電子鐘也算上的話,家中所有的的電器就是一盞應急燈。28元一隻的這種應急燈,三年中成友寶用壞了3隻。學習和考試是他生活的軸心,每年郵購的書籍和參加考試,對成友寶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支出。1999年村裏水電增容改造,他交不起一百元的增容費,電工斷了他家的電,全村唯一未接通自來水的人家就是他家。

    過去的10年中,成友寶捕魚、種田之外就是閉門苦讀。年屆古稀的老父親,經常指責他“不安份過日子”。成友寶獨自住進小屋,唯一的原因就是逃避父親那責備的目光。但是年近古稀的老母親,卻以她特有的母愛,給予兒子極大的支援。成友寶的每一筆賣魚所得,都悄悄地交給母親掌管。

    1989年,28歲的成友寶娶妻成家。妻子比他小3歲,是位能幹的農家婦女,但是她無法理解丈夫對另一種生存方式的追求和這份追求的執著。1991年妻子提出離婚,成友寶的父親、村民,包括成友寶自己,都把同情和理解送給了這個無奈的女人。

    在這樣的氛圍裏求學,無疑是孤寂的。不過,成友寶偶爾也會在村民們平靜的生活裏激起漣漪。他的英文作品在《中學生英語》和《中學英語園地》上發表了,村裏讀高中的孩子回村説起過這種“驚奇”--這星期老師講授的英語範文是咱們村的成友寶寫的!

    “激流之下必有深潭”,一位大學教授這樣鼓勵他。成友寶説,其實他並不是一個卓而不群的獨行者。在成友寶的內心深處,有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許多人被他勤奮自學的精神所感動,而他們的來信也每每給成友寶注入力量和希望。

    北京大學胡壯麟教授出國講學期間,仍不忘水鄉這個農民,囑託他的同事田貴森教授給成友寶寫信,解答他在自學中遇到的難題。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民俗學專業四位研究生去年底曾聯名給他寫信,還留下了電話,讓成友寶隨時與他們聯繫。去年11月份,成友寶決定改報民俗學專業,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的一位教師隨即給他寄來教材,31元的書費,成友寶直到今年5月份才匯往北京……

    從一個農民,到一所高等學府的研究生,成友寶帶給我們的是一份驚喜。“志在高山行在微”,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高德正讚道,從成友寶身上,除了這樣的驚喜之外,傳遞的又何嘗不是希望和力量!(完)

    新華網2001年8月17日

    

    

    




女教師帶嬰“讀研” 課間喂奶兩頭忙
讓農民的孩子上好學
考研,您準備好了嗎?
文摘:研究生北京求職記
百色農民在人民大會堂發佈新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