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網路教育呼喚服務標準

    一向長于做市場、善於出新招的科利華公司最近又拋出一顆“炸彈”。在近日由該公司與《中國遠端教育》雜誌聯合舉辦的“網路教育發展現狀及問題”專題研討會上,該公司副總裁鄭永柏博士作了題為“網路教育發展的新階段:網路教育服務標準”的專題報告,並首次提出“網路教育就是服務”。這一概念一經提出,就引起了業界人士的廣泛討論。

    網路教育就是服務

    鄭永柏在分析了當前網路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後指出,從表面上看,目前網路教育的參與者很多,也很熱鬧,但多數人仍停留在探討“網路教育好不好”、“網路教育有何重要意義”等問題上。而在實踐中,網路教育早已超越了上述問題和層次,並迫切需要更深一層的思考和理論指導。為此他提出,當前網路教育已從網站建設和課程開發為中心,發展到了以服務為中心,“網路教育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必須加緊制訂出一系列網路教育的服務標準和教學品質保證體系”。他認為,從網站建設型到服務提供型是網路教育的一次飛躍。

    鄭永柏認為,教育的産品並不是學生,而是為學生提供的服務,網路教育本身更是一種服務。“網路教育發展的初期,人們認為僅僅建一個網站就可以了,而隨著網路教育的發展,服務將會處於核心的位置,如何制定和規範網路教育的服務標準已成為當前網路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網路教育的一個突破口”。

    科利華副總裁陳建翔博士從“新經濟”和“新教育”的角度,對“網路教育就是服務”進行了再一次論證。他提出,傳統經濟可以概括為産品經濟,以産品的製造和銷售為核心。而新經濟的本質是服務經濟,是為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搭設一個服務平臺。網路教育正是新教育的序幕和起點。它的核心和本質也應是服務。

    “過去我們只承認産品價值,不承認服務價值;只承認硬的東西,不承認軟的東西,認為軟體是硬體的陪襯。這也説明,中國目前的市場還不成熟,還沒有完成由産品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化”。

    他認為,學校教育的功能正發生改變,不是“造就”學習者,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為學習者提供幫助,“21世紀的教育就是要服務於學習、服務於學習者、服務於學習化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教育必須轉變功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服務,網路教育則更是要以“服務”為生命線。

    爭論背後的思考

     “網路教育就是服務”的概念一經提出,即刻引起教育界人士的爭論和思考。反對者認為,教育本身是一項神聖而嚴肅的事業,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和鍛造接班人的韆鞦大業,將網路教育定位在服務上將有損於網路教育的形象和發展,使網路教育庸俗化,更容易讓人將其與普通的服務業混為一談。另外,如果承認網路教育就是服務,那麼教育從根本上是不是就是服務呢?其理論依據又是什麼?

    “網路教育就是服務”的提出引發的另一個敏感話題是:教育的産品究竟是什麼?是學生,是服務,還是別的什麼?教育的産品能否像別的商品一樣進行買賣?購買者又是否有權利對教育産品的品質提出要求或是進行投訴?……

    對此,鄭永柏提出,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而任何學校所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都不可能成為學校的産品,因為任何學校都無權將學生作為自己的産品進行買賣。如果把教育産業的産品理解為人才,那麼我們就無法解釋學生交費受教育這個經濟現實,因為學生總不會交費購買自己。顯而易見,學生交費的目的是為了購買服務。

    北京明標企業管理諮詢中心王化義認為,教育行業有市場問題,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教育行業向市場提供了什麼,即學校的産品是什麼這一問題,教育界的説法卻莫衷一是。許多人不認為學校有産品;而有些人認為學校的産品是“學生”,是“人才”。學校的産品究竟是什麼?似應研討。從狹義的學校教育講,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以使受教育者發生預期的變化的活動。這清楚地説明瞭學校教育的過程,並不生産、製造學生,而是要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學生是個載體,學校各種活動的過程使這個載體上的承載物産生了變化和增值,這些變化和增值的部分,才是教學過程的結果,才是學校的産品。學校的教學過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硬體、軟體,還提供了服務。就其主導成份而言,是服務。所以他認為,學校不是製造業,而屬於服務業,學校的産品應當確定為教育服務。

    清華大學熊澄宇教授則闡述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教育是一個過程,涉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兩個方面,教育本身不出産品。如果一定要引入産品的概念,就需要有生産單位。從這個意義上説,學校就是教育的生産單位。從生産流程分析,需要有原材料,經過加工才能獲得産品。學校進口的是新生,出口的是畢業生。自然,新生是原材料,畢業生是産品,而教育只是加工過程。這是從生産的角度來表述。而這種表述是否合適,還需要商榷。

    他認為,“網路教育就是服務”這種説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偏概全,以網路教育的一部分工作或某一階段的中心工作代替了網路教育的全體,“這對網路教育的良性發展是不利的”。

    熊教授指出,網路教育目前在中國還處在政府試點階段。網路教育不僅是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涉及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體制等許多方面的變化。網路教育的出現是科學技術這一新的生産力對教育領域現有生産關係的挑戰,“而目前我們還有許多基本問題沒有解決:硬體環境、課件與資源庫、教學和管理平臺、産業機制、智慧財産權、學分互認等等。因此,在網路教育目前的發展階段,不要強調了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不要提太多的限制和約束,要給發展留有足夠的空間。發展是硬道理。”

    尋找突破口

    北京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余勝泉博士指出,即使我們繞開上述各種爭論不談,也必須面對目前網路教育的現狀和問題。他認為網路教育應主要提供給學生在當地得不到的服務,應該給學生提供普通教育所得不到的教育,這才是網路教育的價值。而目前網路教育仍處於粗放型階段,應該深入研究到教學過程、教學心理過程中去;在教學品質方面,網路教育還缺乏教學品質的保證體系,“傳統學校對於教學有著制度化的規定,可以有效地保證教學品質,網路教育在這一點上還達不到”;另外,當前的網路教育還有待於制訂一個技術服務指標,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還有待完善,如缺少網上主持型學習,作業多長時間提交等。

    余博士非常認同服務對於網路教育的重要性,並提出服務是一種趨勢,“從國外網路教育的探索來看,在網上進行主持學習、制訂嚴格的服務標準、詳細的計劃、專人的負責這些方面已經有了一些實踐探索”。他認為目前網路教育尚缺乏制度保障,如對於網上大學,需要避免為了利益而濫發文憑;網路教育的發展,需要制定網路教育的品質保證體系、考試標準以及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激勵機制;還要保證網路教育的品牌效應。

    鄭永柏向記者介紹説,學校教育其實是有服務標準的,每年兩個學期,每週5天上課,每天6節課。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大家就會自然認為這不是學校,而是培訓班。但是網路教育的服務標準究竟是什麼大家還不知道,這將是網路教育下一階段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教育報》2001年7月29日




背著“筆電”上學,你準備好了嗎?
北外網路學院今年首次招生
南韓大力發展網路大學教育
專家提醒:上網≠遊戲+交友
我國公佈網路教育技術首批試用標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