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擴招第一代”--2003屆畢業生心聲記實

     4年前的“高校擴招”,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的就業壓力,增加了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4年後,當初那批因為“擴招”而受益的學子,現在需要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甚至是失業的尷尬。2003年全國的大學畢業生將達212萬人,比2002年增加了67萬人。“擴招第一代”的命運在此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

    能夠反映大學生心聲的,是“《多收了三五斗》之大學生就業版”這篇文章的流傳。葉聖陶先生當年的那篇名作,記錄了豐收後的“谷賤傷農”,現在,大學生用它來自嘲:主角由賣米的農民,替換成求職的大學生,甚至題目也被改成了《多招了三五成》。

    其實,就業問題只是大學“擴招”帶來的問題的一個方面。“擴招”是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邁出的關鍵的一步。由於在校大學生的劇增,隨之帶來的問題集中表現為:我們已有的教育資源擴充了麼?擴充的比例能不能與大學生擴招的比例相當?短時間內擴充的教育資源能保證品質麼?不管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如何,都有個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據教育界專家指出:我國高等學校的毛入學率,將在2005年從1999年的10.5%提高到15%左右,即進入高等教育發展“大眾化”階段。大學擴招仍將繼續前進!

    不知道是哪個普通話不標準的,分不清平舌音卷舌音,把“擴招”説成了“擴糟”。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毫無疑問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是,如果以犧牲高等教育的品質為代價來實現這個“進步”,那麼“擴招”就無疑是“擴糟”了。

    筆者走訪了部分學生和教育界人士,看看他們是怎麼看待我國高校擴招的。

    是“擴招”給了我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湖北某職業技術學院大四學生余磊)

    高三下學期了,我的成績一直在班級20~30名左右徘徊,按我的這個名次,考大學是無望了。大概是在1999年4、5月份吧,班主任給我們帶來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今年大學擴大招生近80萬,也就是説,如果運氣好的話,我們班要比去年多考取3~4人!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中等偏上的同學一下子都來了精神。這是一次多麼難得的機會啊。我老家是農村的,父母都是農民,還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常常告誡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不要再像我們這樣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沒出息!

    高考我發揮不錯,9月上旬接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想,如果不是因為擴招,我就要錯過這班車了。

    感謝擴招給了我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或許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大學的大擴招,像我們這些不入流的大學的畢業生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但是不管怎麼樣,是擴招圓了我的大學夢。這是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少不了的一步。至少大學給了我一個較高的競爭起點,給了我希望和前行的方向。

    我在大學裏等畢業證書

    (安徽某師範學院大四學生柳風)

    我死乞白賴地呆在學校裏,背一背老師的考試範圍,也一樣拿一等獎學金,但我從來都沒有真正笑過,我為自己悲哀,我為這樣的教育悲哀!但是我還不能滾蛋,也沒有勇氣滾蛋,我還要圓父輩們來不及實現的大學夢!

    大學,原來叫“象牙塔”,現在改叫“玻璃城”了。我本以為怎麼説也可以找到一點“大象來此一遊”的蹤跡,誰知道,尋尋覓覓,找尋了4年,留下的還是像玻璃一樣的空白與透明。

    這也叫大學?那些像我們一樣年輕像我們一樣沒有學問的老師,能叫導師?把幾本爛書堆積在屋子裏由幾個什麼主任什麼書記什麼博士的家屬看著,就叫圖書館?隨便搞個什麼樣的人到報告廳做個表演就要學術講座?組織一些本該小學生玩的遊戲就是繁榮校園文化?本來是一所中專學校,換了一個校牌,其他什麼都不變,就是大學了?天,我暈!不指望在這樣的學校裏學到什麼東西,花那麼多的錢、那麼寶貴的幾年時間,死在這裡,純粹是為了那張畢業證書。

    “擴招生”和“擴糟生”僅一字之差

    (浙江某經貿學院大四學生羅宇威)

    2002年12底,我去了趟廣州,好幾家單位負責招聘工作的領導看了我的資料,都對我搖頭:“不是很正規的學校啊,如果不是擴招,你能上大學麼?”我老老實實地回答他們:“我們學校是擴招後才有專科升上去的。”和他們的對話就沒有再繼續下去,他們一句“下一位”就把我打發了。

    難道我們擴招進來的都很差勁麼?不過話又説回來,如今遍地是人才,人家還愁招不到人?前幾年流行的是“本科生像條狗,研究生滿街,博士生抖一抖”,而今流行的是“研究生像條狗,博士生滿街走,博士後抖一抖”,人家瞅不上我們擴招生還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擴招生”和“擴糟生”僅一字之差啊!

    情非得已,不把我當大學生也無所謂

    (山東某師範大學大四學生黎雨秋)

    過去考大學被人們稱為過獨木橋,我看現在就業也快成獨木橋了,萬一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要能夠留在城裏(我家是農村的),拾易拉罐我也幹!人家不把你當大學生,你硬要説自己是大學生,有用麼?

    記得《人才市場報》曾經舉行過一次“如何看待大學生擦鞋匠、兩種就業觀念大碰撞”的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大學生甘做擦鞋匠,這是就業觀念的積極轉變,如果這樣的話,就業之路就要大大寬廣起來了!

    然而,如果大量大學生都有這樣的觀念,麻煩也不會小:國家花近20年時間栽培一個人才,這太不值得了!更為重要的是,因為許多大學生“視力都不是很好”,所以很有可能他們擦的皮鞋不比人家沒有學歷的人擦得亮!

    “象牙塔”緣何變成了“玻璃城”

    (海歸學者孫傳釗教授)

    我對時下的大學大學生很失望,我是1990年代初期出國的,9年後回來就找不昔日的大學了。想當年,一片樹葉掉下來,砸到5個學生,有3個是“部長”,3個是“詩人”(其中有一個既是“部長”又是“詩人”),而今呢,“部長”比原來多了,“詩人”比原來少了,甚至是很難發現,看到他們這樣像個中學生一般在大學裏消磨青春,我很痛心。“象牙塔”緣何變成了“玻璃城”?

    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利器。“擴招”是件好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重點大學和一般高校,本來就存在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擴招”之後,非但沒有縮小這種差距,反而擴大了這種差距,從教學硬體到教學軟體上都在擴大差距,不少地方性大學,根本就沒有充分做好“擴招”的準備,但是在高等教育被譽為21世紀最關鍵的一個商機面前,他們一點也不肯讓步,這樣的“擴招”,這樣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利器麼?

    我為大學生説真話

    (南京某高校學生處張處長)

     “擴招”以後,高校英語四級的一次性通過率有所降低,學生在大學二年級時英語四級一次性通過率在“擴招”以前一般為50%,而“擴招”後下滑為20%到30%左右;學生在大學四年級時的四級通過率“擴招”前為80%以上,“擴招”以後則為50%,這就意味著擴招後第一屆畢業生有近一半的人拿不到大學英語四級證。

    “擴招”,在某些人眼裏,已經變成了“擴糟”,隨著大學一步步向“寬進嚴出”邁進,我們還能不能以原來的標準權衡當代大學生?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大學,有沒有意識到這部分學生的先天性之不足?

    師資問題恐怕是大學擴招帶來的最頭痛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絕不是兩三年就可以解決的。不少高校解決師資難題的一條捷徑是大量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但是如果一畢業就站上講臺,徒有“助教”之名,而行“講師”之職,似乎有很多不妥。至於因為“擴招”導致教室不夠用、圖書館不夠用、實驗器材不夠用等等就更不必説了。這樣一來,先天不足是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得不到良好的後天教育也是事實,我們還能期望大學生怎麼樣?

    真的希望,以後再也聽不到大學生“我在大學裏等畢業證書”的嘆息!(劉俠風)

    《21世紀人才報》2003年2月25日


全國高校擴招15萬人 部屬重點院校全不擴招
為確保教學品質 北大清華今年研招不擴軍
北京普高今年擴招1萬人 每人平均受教育10年
新華社:200萬大學畢業生考驗中國就業市場
高校擴招:還有多大空間
本科擴招生畢業 數城市招聘會爆棚
“擴招”如何面對社會的“驗收”
北京明年繼續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近1萬人
研究生明年擴招7萬 2005年在校研究生將突破百萬
本科畢業生增2.3萬 高校擴招繼續顯就業壓力
研究生明年擴招 考研大軍迅速“膨脹”
當代中國教育結構體系研究
中國著名高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