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擴招:還有多大空間

    從2002年11月下旬開始,北京、瀋陽、南京、廣州等地為2003屆畢業生舉辦的人才招聘會就已紛紛開始,各地都傳出“爆棚”的消息北京明年共畢業研究生、本專科生11.2萬人,增加了2.3萬人,增幅達26.3%,本科已成為應聘的最低門檻;遼寧的畢業生明年凈增2萬;廣州的招聘會上,不足一千個職位上萬人爭搶;南京的招聘會開場半小時涌進了3萬人……而此時離2003屆學生畢業尚有半年多時間。

    2003年是自1999年首次高校擴招的本科生走向社會的第一個畢業高峰年:畢業人數達212萬,比2002年的145萬人增加了30%。對畢業生而言,就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都是擴招惹的“禍”?

    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始自1999年,按當年統計,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60萬人,比1998年增加了52萬人,增幅高達48%。此後的2000年、2001年,擴招增幅也分別達到了38.2%和13.3%。到2002年,這一幅度下降至相對平衡的10%,但即便如此,連續四年的擴招仍使2002年高校招生的實際人數達到了1998年的2.5倍左右。有專家説,中國高校近兩年的擴招是世界罕見的。

    高校擴招是教育市場化改革的必然選擇,但是毋庸諱言,擴招在圓了更多學子“大學夢”的同時,許多問題也漸次浮出了水面。

    “現在的大學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這就是擴招的收穫嗎?”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北京大學俞允強老師更是憂心忡忡:“教學品質正在頭也不回地向下滑去”,其嚴重程度“足以使教師吐血”。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在高校並不少見的以“逃離大學”為主旨的退學、重修、逃學、混學等情形。

    另一個現象是高校擴招後的高收費。近幾年,高校學費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按1999年每人平均收入統計數據,以最低學費4300元計算,相當於一般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收入(5854元)的73%,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2210元)的195%,如果再加上住宿費、伙食費等,遠超出一個城鎮居民和農民的年收入總和,家庭的“低收入”和學校的“高收費”,導致越來越多貧困生的出現,而現行的助學貸款制度又不可能解決每一個貧困生的困難。

    一位不願被提及姓名的高校管理人士對記者説,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高校早已不是一片凈土,一時難以消除的教育制度的弊端(如經費短缺)、教育管理的不規範,使高校校園內亂辦班、亂收費、招生中權錢交易等腐敗和“亞腐敗”不斷滋生,中國人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人的社會地位和命運的傳統觀念正在遭遇無情的挑戰,教育市場中的“黑洞”使普通百姓最終成了高等教育高收費的受害者。

    分析這兩年的擴招不難發現,普通高校是擴招的主力,這就使本來就已很緊張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另一方面,在人才市場上熱門專業仍是供不應求,而一些較偏冷的基礎學科卻在不斷萎縮。大學畢竟不同於簡單的職業培訓機構,而是傳承人類文明的載體,在對高校出於各種現實考慮而進行學科調整表示理解的同時,我們是不是還應該遠慮一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呢?

    擴招=品質下降+教育浪費?

    問題到底出在哪呢?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劉慧珍教授認為:“一系列問題的出現與高校擴招並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繫,這些問題並不由擴招引起,因為有的弊端是早就有的,即使不擴招也同樣存在。把一切矛盾都歸咎於擴招不僅是非理性的,而且不利於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劉慧珍教授分析,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加並不意味著品質必然下降。美國的高等教育早就進入了大眾化時代,適齡人口的毛入學率超過60%,其教學品質之高舉世聞名,這就是每年那麼多人赴美留學的原因。

    劉慧珍説,從根本上看,這幾年的擴招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首先,它滿足了人自身的發展需求。在各種自我實現的手段中,接受高等教育被證明是較為有效的手段。前些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就是對高等教育的認可,只是由於在計劃經濟時代高校招生比例太少、入口太狹窄才使人們對高等教育産生了神秘感,相應地對高校産生近乎苛刻的要求。擴招以後神秘感消失了,人們的評價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高校擴招同時解決了許多問題,最直接的是滿足了社會對人才多樣性的要求,尤其是外資和民營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而保證了經濟發展的後勁。

    對於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劉慧珍認為:“一旦高等教育達到一定程度,延遲就業就會是普遍的現象,不能因此就認為是教育浪費。造成畢業生不能即時就業的原因很多,如社會需求總量跟不上畢業生數量的增長,專業設置與單位需求的供需不平衡,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差異等。另外,應該形成這樣的觀念,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應該只是為了就業,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僅是傳授專業知識而是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顯而易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自律性強,遵紀守法好,這是一個國家、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北京市教委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任佔忠認為,雖然目前的高校招生規模和在校人數尚不足以説明中國高等教育已完成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但大學生確已失去了昔日“天之驕子”的地位,就業市場門檻的提高迫使大學生就業選擇“下移”,這對整個社會而言,卻是一大進步。

    擴招空間還有多大?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郝克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的目標,適齡人口中的大學入學率是十大具體指標之一。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由於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必須優先發展,其中就包括高等教育。在實施人才戰略方面,國家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這也離不開高等教育。

    郝克明介紹,我國大學階段適齡人口(18至22周歲)到2008年將升至最高峰,達1.2億。屆時,按高等教育毛入學率15%的保守計算,在校生人數將從2001年的1100多萬增長至1800多萬。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牟陽春認為,作為公益事業的高等教育應優先行動,為經濟建設培養大批急需的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説,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還有著較大的空間,因為要實現到2020年每10萬人口中,專科及以上學歷者達1.35萬人的目標,我們現在還有很大差距。

    12月24日,李嵐清副總理在第四次全國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要在繼續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積極調動社會資金共同發展高等教育”,“今後幾年,高校擴招的增幅要適當穩定,與經濟發展速度大致相當,教學、後勤設施條件相適應,保證教育品質。”

    分析人士認為,高校擴招趨勢已不可逆轉,但勢頭較前三年將有所放緩。(盧生海)

    

    《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12月30日


2002年高校擴招步子放緩 公務員考試持續升溫
北京工商大學校長沈愉:誰説大學不擴招了
2003年研究生將擴招30% 本科生擴招腳步放緩
本科擴招生畢業 數城市招聘會爆棚
“擴招”如何面對社會的“驗收”
研究生明年擴招7萬 2005年在校研究生將突破百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