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校熱衝著保送而來? 別讓奧賽與高考掛鉤  

    近日,在南韓參加第14屆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下簡稱“奧賽”)的四名中國選手,以三金一銀的優異成績再次獲得了獎牌總數第一,使中國在資訊學這一學科的奧賽中,與其他學科一樣延續著令人欣喜的輝煌。然而,欣喜之餘,率隊參賽的中國電腦學會執行秘書長杜子德,對國內奧賽未來發展的趨勢表達了他的擔憂。

      杜子德近來在辦公室屢次遭到“騷擾”———有家長不遠千里,帶著某某熟人的條子和一定數目的現金,試圖讓他開恩,給增加一個省級學科奧賽一等獎的名額。

      據了解,從去年年初開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陸續出臺規定,凡是取得各學科奧賽省級一等獎的選手即可免試保送上大學。依據各學科奧賽舉辦時間的長短和參加人員的總體規模,各學科奧賽省級一等獎的名額不等,但全國30多個省區市加起來,最少的學科也有500多個一等獎(即保送)名額,最多的可達四位數。

      雖然獲獎名額不少,但由於有“保送上大學”這一令人心動的剛性規定,許多人還是希望名額多多益善,各門學科競賽的組委會都因此遇到了找關係走後門的麻煩事。

      這一保送政策還直接刺激了各地“奧校熱”的回歸。一度受到人們指責的現象重新出現:奧校招生對全社會開放,出競賽題的教師以“全真”的吸引力直接到奧校為學生輔導,家長趨之若鶩,一些對某學科根本不感興趣,或課堂知識還掌握不好的孩子,在家長的“驅趕”下被迫到奧校訓練和強化。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學生在各學科的中學生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屢屢取得優異成績,曾使國內掀起了一股“奧校熱”。那一階段奧校的辦學過程中,許多頭腦發熱的家長不惜重金把學無餘力、或對某項科目根本沒興趣的學生硬塞進奧校,使許多孩子在繁重的課堂學習之外還要接受艱深的競賽訓練。後來終因社會反應強烈,大多被取締。如果説那一次的熱潮多少還有一點“培養高精尖人才”的追求,眼下的“奧校熱”,目的更為功利:就衝著保送而來。

      在業餘時間,給那些學有餘力並對某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及參加競賽的機會,是加強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杜子德的憂慮在於,奧賽與高考掛鉤,表面上看起來是對這一活動的高度重視,但極大可能會改變競賽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進而使之成為高考的附屬品。

      專家們還指出,在世界性學科競賽中能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絕大多數,各門功課的成績也很優秀,且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不會懼怕一般形式的考試,所以沒有必要保送。

      另外,值得關注的還有,儘管各學科奧賽一等獎的最後審定權在中國科協下屬的各學科、學會組成的組委會,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認的也是全國組委會的審定結果,但省級競賽的組織實施是在各地方進行的。

      不少事實已證明,“直接保送上大學”這一規定,給有些地方在競賽組織中弄虛作假,以及搞不正之風提供了機會。沒有很好的監督措施,將使考試的結果失去真實性和權威性。高考是在政府嚴密的組織監控下進行的,是由法律約束的國家行為,但每年仍有人作假舞弊,何況一個民間活動?

      “直接保送上大學”的規定,還給競賽組織者的出題、考試、監督、評分等工作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以負責組織全國青少年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NOI)的中國電腦學會為例,負責命題等工作的科學委員會成員,來自幾所名牌大學,均為兼職人員,在本單位有各自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從事競賽工作只是他們業餘時間的公益性勞動,根本沒有可能去外地監督考試。

      有關人士還指出,由於涉及到保送名額的多少,各學科奧賽的全國組委會也需要考慮各地利益的平衡。比如,在分配一等獎名額時,只能是以平均主義為主,而不是依據各地在全國的實際水準來評定獲獎等級。有的省份優秀人才很多,卻因為名額有限,許多優秀學生被關在一等獎大門之外;而有的省份總體實力較弱,但照樣能在大鍋飯中分一杯羹,這實際上造成了新的不平等。

      專家們還特別指出,縱觀各學科奧賽的成員國,包括美、英、德、法等發達國家以及我國的港、澳、臺地區,沒有一個地方有將奧賽獲獎的學生直接保送上大學的規定。

    

    《中國青年報》 2002年9月3日


小升初保送名額能賣大錢 交易雙方竟願打願挨
曾獲省一等獎的一名湖北考生破格自薦上北大
保送北大卻意外落榜 程式出錯招生辦助其圓夢
輪椅少女大學畢業 將保送研究生
憲法平等權案塵埃未定"矮人"被川大保送讀研
江蘇:對口單招生可保送上大學
山東:180名學子以競賽獲取高校保送資格
山西:部分學生具有保送資格
14歲少年申請保送研究生
澳門200多名高中生今年被保送到內地高校學習
排名倒數也能保送讀研 保送研究生黑幕有多黑?
女博士狀告母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