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設備: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  

    左運超是廣東三向教學儀器製造公司的業務經理。與許多同行一樣,他帶著自己的産品趕赴長春參加7月底開始的第二屆中國職業教育裝備展示會。讓他多少有些遺憾的是,自己“蠻”欣賞的一種産品沒有帶到長春。

    這種産品叫“透明教學實驗電梯”。結構與真電梯一模一樣,身高3.2米,只是大小有差別,是專為電梯製造維修專業設計的。

    體積大是不方便攜帶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更簡單:“這臺設備便宜的要5萬多元,貴的8萬多元。全國相當一部分大中專學校都開設電梯課。我們從2000年開始生産,兩三天可以生産一台。迄今為止,只賣出30來臺。”左運超説。

    便宜一些的設備命運也好不到哪去。左運超所在的公司還生産一種變頻調速實驗裝置,一套只要1萬多元。可按照教學要求,是兩人一套。一個班60來人,這筆賬算下來,少説得四五十萬的投入。有幾個職教院校投入得起?

    職業教育是花錢的教育。與普通教育不一樣,它更注重實踐,把生産搬到學校,教學儀器的重要性更是一般院校不能比擬的。“職業教育不能寫在紙上,它必須建立現實的模擬平臺。很難想像如果沒有設備的支撐,還談什麼職業教育的發展?”一位在教育系統長期從事設備採購的工作人員説。

    一位多年從事職業教育的老師介紹,職教的儀器既要求基本倣真,又要適用於教學,比如汽車模型,要切成兩半,一半便於學生觀察內部結構,一半還要正常運轉。這種模型經過特殊加工,可能比市場上的實物還貴。再加上行業的特殊性,職業教育必須適應市場需要調整專業,其專業更新速度要快於一般學校,儀器的更新率也比較頻繁。

    教育部公佈這樣一組數據:中等職業教育經費在整個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中所佔比例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00年的8.4%。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經費從1997年的32億元下降到2000年的17億元。民辦中等職業教育經費從3.83億元減少到0.83億元。由於投入跟不上發展的需要,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普遍較差,設施不足,設備陳舊,明顯落後於生産服務業實際。全國職業高中實驗室達標率只有53%。

    教學儀器的落後直接影響教學成果、方法和水準的高低。張則鋼副教授供職于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由於有在德國工作的經驗,他對兩國的職業教育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10年前,他從德國回來時,帶回一個便攜的模擬電子模組實驗箱。裏面的電子模組可以隨意移動,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隨意組合。

    這次展會上,有一些高職院校購買這種實驗箱,但對多數學校而言,還是固定的實驗儀器。讓張教授感慨的是,他剛從德國回來,德國已經把這種實驗裝置改成了立體的,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我們的實驗儀器,基本都是固定在一起,不能移動。老師説這項成果是對的,學生只能驗證對錯,不能妄加改動。這只是重復性、驗證性的實驗,職教與它最大的差別在於開創性和先進性。”張教授説。

    張教授供職的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可能是國內設備最充足的高職。有著中德兩國政府合作的背景,單是設備一項的投入就達5700萬馬克,按照20世紀80年代末的換算比率,接近兩億人民幣。在其他學校看起來貴重的機器,比如100多萬元的設備,中德的學生可以隨便使用。開始,張教授也不能理解德國人的嚴格要求,比如,一個電工考試要花去1萬元,所有的材料都是全新的。德方的理由很簡單:技術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點馬虎。如果考試過程中出差錯,是學生技術不過關,還是材料磨損帶來的後果?“德國人給我帶來這樣一種理念:工業生産不能拿産品來練,而是要生産出合格産品。”“我們不比外國人笨。差就差在教學設備和教學理念上,只有教具、教法、教材、教師和教學理念達到五統一,才能真正辦好職教。”張教授説。(原春琳)

    

     《中國青年報》 2002年7月29日

    


專家:中國應加強職業教育 豐富自身人力資源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顯現“四大優勢”
職業教育面臨尷尬 中專為啥沒了吸引力?
職業教育20多年為中國輸送5000多萬高素質人才
首屆中國職業教育展在長春開幕
拓寬就業渠道 中國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激烈角逐 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開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