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名校” 青年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出現新動向  

    7月20日,2002年湖南省高校招生諮詢見面會在長沙市雅禮中學舉行。記者在現場看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的諮詢點被考生及家長圍得水泄不通,而一般院校特別是專科學校門庭冷落。

      記者注意到,民辦高校招生諮詢也存在“名校現象”。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作為湖南規模最大、有特色的民辦高校,備受考生及家長的青睞;而有些民辦高校則受到考生的冷遇。

      記者在現場遇到從婁底趕來諮詢的小康,他是復讀生,去年就考上了本省一師範大學本科專業,因為學校和專業都不理想,就沒有到校報到,而是選擇了復讀。他説,今年非上名校熱門專業不可!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個考生,他們大都表示了上名校的願望,上不了全國名校,也要上地方名校。有的甚至表示今年如不能遂願,寧可復讀明年再考。

      據了解,2001年湖南省內外院校本科階段錄取湖南新生64637人(其中國家任務招生57043人,國家任務定向招生7594人),實際到校新生只有45802人,有1萬多人沒有報到入學。專科階段學生到校率更低。

      這麼多大學新生沒有報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絕大部分是因為院校或專業不理想而選擇復讀。今年湖南報名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總人數是自1989年取消預選以來報名人數最多的一年,達25.81萬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往屆生增加,增加了2.2萬人,增長47.7%,而應屆生僅增長了11%。

      據媒體報道,北京去年有部分600多分的考生因沒被有清華、北大錄取而選擇了復讀;湖北省去年有近5000名上線生因沒考上心目中的名校決定今年再戰。

      有關人士認為,這種現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國高校經過幾年的大幅度擴招,已大大緩解了廣大青年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青年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出現新變化,已不再滿足於上大學,而是上什麼樣的大學;另一方面,考生的自主意識大大增強,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對高等教育的調節作用越發顯著。這種調節作用不僅體現在人們對高校的選擇上,更體現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上,後者又反過來制約著前者的選擇。

      儘管今年高校繼續擴招,但升學競爭繼續加劇。就湖南而言,一方面考生人數增加,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一些名校宣佈今年不再擴招,武漢大學不但不擴招,本科生反而比去年少招1000人。湖南增加的1萬多人的本科招生計劃大多來源於17所省屬本科院校的二級民辦學院、新批的本科院校或專科學校併入本科院校。二級民辦學院儘管降分幅度大,但收費不菲,不僅要收取一次性辦學經費1萬元,每生每學年在學費的基礎上另加收學費補貼4500元。

      毋庸諱言,一些高校新生報到率低,既浪費了高等教育資源,又加大了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升學壓力。

      各方人士建議:一是要加強對考生的引導,加強青年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二是有關部門應積極調整高考錄取政策和高校管理制度,以便更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利益。目前大學生是繳費上學,是高等教育市場的“消費者”,在學校、專業、課程選擇方面,他們應該有更多的自主權。三是加大對一般高校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品質,增強其對考生的吸引力。如果一些高校的辦學條件得不到及時改善,即使高校升了格,盲目擴大招生,也會受到考生冷落。四是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對高等院校的辦學品質的促進作用。 ( 吳湘韓)

    

    新華社 2002年7月24日


北京青年報:高等教育是否已走出“緊缺時代”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短期高等教育在曲折中發展
中國大學:離高等教育全球化還有多遠?
亞洲38所大學學生在香港交流高等教育經驗
擴招:引發高等教育品質觀更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