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01年IT業大事記

    過去一年世界政治、經濟環境風雨飄搖,香港經濟當然亦難獨善其身。自網路熱退潮後,連帶3G拍賣、數位港項目也乏人問津。2001年,香港本地的IT業慢慢回歸實質,寬頻覆蓋面雖仍未達到理想程度,但速度已提升至6Mbps。網路公司裁員倒閉潮不斷,但能成功轉型的,卻已找到一線生機。在企業紛紛涉足電子商務時,香港特區政府亦步亦趨也推出一系列基建及法規配合。

    

    現在和各位對香港IT界過去一年的大事一一重溫。

    

    寬頻服務獲提升

    

    香港的電訊基建向來完備,但在推行寬頻服務(香港稱寬頻)時卻一波三折,多家服務供貨商雖承諾將把網路覆蓋面擴展到香港大部分家庭,但實際上,截至2001年年底,使用電話撥號上網的用戶仍佔大多數,約為200萬戶,而使用寬頻的則只有約60萬戶。

    

    雖然用戶人數增長速度不如預期迅速,但頻寬卻“提速”的很快,截至2001年底,一些供貨商已能提供速度達至6Mbps無限次上網,使得普通用戶一家大小都能享受到寬頻上網的服務。與此同時,有關服務收費卻逆向下調,學生價可低至每月100港幣以下。但有業界人士指出,2003年寬頻上網速度可提升至40Mbps,因此沒必要趕著使用6MB服務。(不過筆者仍是使用36kbps上網,真是……)

    

    除了寬頻的“量”獲得提升外,過去1年,寬頻的“質”也在大力改進中。例如陽光文化及新浪合營寬頻內容;香港電視廣播公司與上海電信合作,為後者提供寬頻內容;Now.com.hk捲土重來,近日更傳簽約買入某傳媒機構的內容,網上播放2002年世界盃賽事。

    

    3G牌照塵埃落定

    

    2000年乃至2001年初,3G拍賣仍是香港的熱門話題,事隔不足1年,國際電訊市場氣候逆轉,3G牌照也戲劇性地由包括香港移動通訊在內的4家公司“當然入選”。日本最大的行動電話公司——日本電信電話公司行動通訊網(NTT DoCoMO)雖終於2001年10月推出全球首個3G服務,但效果成疑。香港4家3G供貨商的總投標價高達1400億港幣,不知何日才能回本。

    

    網路公司榮辱互見

    

    2001年網路公司“承接”2000年遺緒,倒閉裁員潮不斷,就連AOL及Asia Online也要結束香港業務。

    

    不過,網路公司又不至於是哀鴻遍野,這裡不能不提成功轉型的tom.com。2001年,tom.com在王兟帶領下,繼續收購傳統媒體業務。Tom.com在收購內地的《三聯生活週刊》後,又揮兵直指台灣的《PC Home》、城邦文化及尖端出版等,希冀成為大中華地區結合網上、網下的大型傳媒平臺。中國入世、國足晉身2002年世界盃、北京奪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等利好消息,都預示了未來幾年中國的廣告業將極為蓬勃,以tom.com目前涉及的業務來説,預計廣告收入將十分可觀。從投資者多次追捧tom.com,使該股從谷底拾級而上,可見前景甚為看好。大概許多人都想不到,tom.com這“雞肋之作”,在短短一年間,竟有起死回生之象。網路是否已死?看來還是要看商業策略及管理素質而定。

    

    “Game Room”熱潮襲港

    

    去年南韓電影、電視橫掃香港及其他亞洲不少國家、地區,但“韓流”的影響似乎不止在影視界,在南韓大受歡迎的電腦遊戲網吧(香港多叫Game Room或Game場),也已進佔香江。

    

    自首家Game Room開業以來,在短短1年間,在香港各區就開了許多的game場,收費便宜,入場費某些地方還包括汽水飲料在內,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逗留。香港的Game Room和內地的網吧有所不同,這裡絕少是為要上網、收發email或玩ICQ等而去,大部分都是純粹是為玩網路遊戲。

    

    其實,香港電腦的普及率、乃至上網滲透率都居亞洲地區前列位置,照理人們在家裏也可輕易上網。至於選擇去Game Room的,主要還是可以三五成群一起玩,而且,網吧的上網速度也較家裏的快。

    

    只是目前Game Room的經營者仍是良莠不齊,治安環境欠佳,據聞香港特區政府也有意修訂相關法例,禁止網吧24小時經營。業界如不自律,就算政府不立法規管,相信也難吸引更多人去玩。

    

    港産電影數位化

    

    港産電影在全球電影舞臺的影響力愈來愈小,和80年代的黃金時期相比,本地電影業似已步入“夕陽工業”的道路,這和世界上許多地方媒體業方興未艾的情況截然不同,港産電影似乎已走進了死衚同。但2001年香港電影似乎找到了新方向,即是向數位化進軍。

    

    當中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可謂是相當成功的例子,此片在內地、香港的很多市場都相當賣座,許多人説這是“星爺”又一代表作。另一“代表作”,則要數大導演徐克的大作《蜀山傳》,但代表的是數位科技過分濫用,反而帶來相反效果的反面例子。該片從頭到尾都是使用數位科技拍攝,相信許多人和筆者一樣,看完後,頭暈腦脹要一會兒才清醒!

    

    而在耶誕節和新年假期推出的影片:《拳神》及《2002》,亦採用了大量數位特技,看起來,港産片都力求在科技上取勝,不過,單憑電腦科技是否就能贏取觀眾的心?如果不在內容及演員的方面多下功夫,未來港産片都只將淪為次等貨色。

    

    特區政府擬轉型為“電子政府”

    

    特區政府在推行資訊科技方面,一直有意仿傚新加坡經驗,新加坡將在未來3年斥資3000萬坡元(折合人民幣1.34億元),以建立一個“電子化社區”,香港特區政府亦步亦趨,2001年也“大興土木”,擬建立一個“電子政府”(E-Government),即將香港特區政府多項服務電子化。

    

    香港特區政府在前年推出公開密碼匙基建及數位證書計劃,原擬在2001年內會有20萬香港市民申請,但由於配套服務未及推出,雖然申請費僅為50多元港幣,較預定收費為低,但市民反應只為一般。

    

    此外,為推行公共服務電子化,香港特區政府推行了一個綜合各類政府服務的網站─ESDlife.com,提供繳費、申辦身份證、申請車牌等各類政府服務。儘管香港特區政府電子化為市民帶來許多方便之處,可惜的是,一般市民對使用電子服務的認知度仍然不夠。

    

    引來各方注視的“數位港”工程仍在施工階段,預計2002年初建成第一階段工程。微軟、康柏等雖已明確表示將提交租用數位港寫字樓申請書,但年前“甚囂塵上”的網路公司卻鮮有響應。 IIT媒體“大瘦身”

    

    1999年至2000年是香港IT媒體的黃金檔期,轉入2001年,則已見淘汰賽展開。首先,IT資訊在電子媒體上慢慢銷聲匿跡,再次報紙的IT版面亦一縮再縮,從最高峰的洋洋數大版,減至一至半版。不少電腦版記者亦要“轉型”至其他版面工作。

    

    至於報道電子商務的中、英雜誌亦接連停刊。此外,網上IT內容供貨商也買少見少,就連昔日老大CNet香港網亦大幅裁員,目前生死未卜。

    

    暫時能在市場上站穩陣腳的主要是報社附屬電腦週刊,業內具有江湖地位的仍能依靠IBM、惠普等大公司的廣告支撐住。

    

    長遠而言,資訊科技終將成為知識經濟社會的支柱産業,相關的媒體的存在及發展事在必然,問題是誰能順順噹噹地捱過“寒冬”而已。

    人民日報 2002年1月07日

    


IT業2001年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新聞事件
2001年最活躍的十大IT技術趨勢
證券公司IT投入情況分析
裁員、並購、合作…… 中國IT業2001悲歡年景
八成IT專業人精神壓力達極限
IT2001:理性“上帝”造就理性廠商
美國IT業11月失業人數超15萬
品味2001年IT業並購大餐
2001年IT熱點大盤點
IT業總裁談大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