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結構調整亮點頻現

    剛剛逝去的2001年,是我國農業結構調整最關鍵的一年,全方位優化結構,推動了我國農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走上了以提高素質和效益、增強競爭力為中心的發展軌道,帶動和加快了農業經營體制和管理方式的轉變。

    新世紀的第一年,我國農業加大了種植業的結構調整力度,優質專用産品明顯增加。據農業部預計,全國優質專用冬小麥麵積8700多萬畝,比上年擴大1200多萬畝,優質小麥品種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率的提高,逐步替代了部分進口。東北玉米含水量下降了10到15個百分點,明顯提高了品質,形成了飼用、食用、加工專用玉米共同發展的格局。“雙低”油菜籽面積7000萬畝,比上年增加1000多萬畝,已佔油菜籽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蔬菜、水果、蠶桑、茶葉、花卉、中藥材等園藝産品,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亮點和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

    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預計全年肉、蛋、奶産量將分別達到6309萬噸、2288萬噸、1029萬噸。奶業發展尤為突出,預計産奶量比上年增加12%。據有關部門預計,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將達30%,僅此一項,農民就可每人平均增收30元左右。同時,我國健全了有關畜牧業的法規及品質標準體系,加強了對“瘦肉精”等藥物殘留的監控。

    我國漁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增長。預計全年總産量可達4370萬噸,漁業産值有望突破 ?億元(現行價)。水産品作為我國主要的出口農産品之一仍然保持了較強的增長態勢,美國、南韓、歐盟和香港地區形成了我國水産品出口的新市場。

    隨著農業産業化經營步伐加快,一大批龍頭企業發展起來,通過“企業+農戶”的模式實施産業化經營,把企業與養殖戶按利益分配機制聯繫起來。目前,全國共有規模較大、專業化程度較高、運作比較規範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4萬個左右,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6萬多個,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51家。各類産業化經營組織帶動農戶5900萬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25%,平均每戶從事産業化經營增收900元。“訂單農業”開始成為産銷銜接的重要形式。據初步統計,全年各種類型的訂單農業面積達2.8億畝,比上年增加8000萬畝。

    我國農村産業結構逐步優化,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各地重視農業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在努力提高農業生産效益的同時,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産業,組織勞務輸出,形成了多元化的農民增收渠道。去年預計有7800多萬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比上年增加5%。鄉鎮企業克服市場需求不足等困難,就業人數與上年持平,現有1.28億勞動力在鄉鎮企業就業。由於農民增收渠道拓寬,養殖業、鄉鎮企業合進城打工的工資性收入增加,農民收入出現了恢復性增長,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全年增幅預計在4%以上。

     新華社 2002月01月04日


農業結構調整中的“好”與“多”
溫家寶:紮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雲德奎:農業結構調整=“特色+規模+檔次”
李鵬:必須重視農業結構調整
2000年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