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首頁
宏觀經濟
行業動態
地方經濟
農業經濟
企業風雲
IT浪潮
專家視點
失去紐約的網際網路時代

    網際網路時代的首都在哪?有人説在矽谷,有人説在西雅圖,但直到“911”事件發生,我們才想到:它是紐約。

    雖然大部分的創意發明誕生在矽谷,現代網際網路企業的代表人:微軟、亞馬遜(Amazon.com)、星巴克咖啡(Starbucks),落腳在西雅圖;但這些企業的資金、人才、資訊,甚至第一套産品或服務的推出地絕大部分都落在紐約;就以9月4日惠普和康柏的合併為例,惠普位於矽谷帕拉奧圖(PaloAlto),康柏位於德州休士頓,但兩家CEO就是要飛到幾千公里外的紐約,宣佈這樁網際網路科技史上最大的並購案。即使“911”後,比爾蓋茲發表微軟WindowsXP新作業系統的大事,也選在廢墟一片的紐約。

    虛擬國度的最佳前哨

    但紐約真正的首都位置,是標定在網際網路企業經營者的心裏。網際網路企業長期瞄準、經營征服的市場遠景,就是一片數十個紐約市拼圖而成的未來世界。

    發明Internet的TCP/IP溝通標準,被稱為Internet之父,現任長途電話公司WorldCom副總裁)瑟夫博士曾描述:有了Interent,世界就像是一個分享同樣價值、協同合作的地球村。它累積財富,創意取勝。不同國家、語言的人口,用最好的點子,過最人性的生活。這是西元2000年前科技世界對全球化社會的想像,而這個虛擬國度在真實世界的最佳前哨,就是紐約。

    紐約人口931.4萬,48.8%白人與來自80個民族的移民,合力創造4930億美金生産總值、曼哈頓金融圈人平均國民所得122,000美元的超級都會,它有586座高過90米的摩天大樓,219家跨國銀行與600家媒體,上千家的.com公司和超過300家廣告公司。美國財星五百大企業,有42家總部設在世貿大樓5公里方圓之內。資本世界的經濟、生活和價值觀,就由曼哈頓島下的光線電纜、頭上的衛星電波,輻射到全世界。

    別以為創業風潮僅在矽谷,紐約近年新設高科技創業公司成長率超過矽谷,全球第二顧問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調查:容易找到投資者、産業親密度、一等一的科技基礎建設、廣告的夥伴,與優越的品質生活,是4000家紐約“矽巷”(SillconAlley)網際網路企業落腳的五大理由。

    而高達417公尺,頂上有美國3大無線電視發射臺,包容4萬名世界年薪最高的上班族;聚集華爾街券商、國際跨國公司、財務巨擘、世界科技公司總部的世界貿易雙塔(1&2 World Trade Center),更是小紐約的縮影。

    世貿大樓的崩毀,既是觀光客心中紐約天空線記憶的消逝,也是網際網路時代對繁榮地球村未來的夢想幻滅。全球無數的股票賣單由Internet主幹線蜂擁而至,使道瓊工業指數創下61年來單周16.06%的最大跌幅,這些世界資金的撤退,不是恐懼美國的災難,而是自“美好的全球化”假設藍圖中全面撤退。

    失去紐約的網際網路時代,世界新秩序開始重組。由經濟、國際政治、産業、科技,自由與安全的法哲學辯論、時裝、心理學,甚至到Starbucks喝杯咖啡的悠閒,中産階級生活形態都像抹去塵土的高傲紐約人一樣,全部重來。

    全球化的邪惡面浮現

    重來的第一道課題,是褪去糖衣的全球化真貌。

    由1992年美國步出波斯灣戰爭的不景氣後,世界進入空前繁榮的網際網路時代。政治上,在“不再有核戰”的氣氛中,全球化跨國貿易巨幅成長。經濟上,各國紛紛大幅削減國防經費的支出,民間、銀行的資金紛紛投入提升生産力的科技創新,跨國並購、投資蔚為風潮。科技上,美國政府于1991年開放Internet,成為商用化的溝通媒介,使全球商務的資訊溝通零阻力;半導體工業次微米技術的突破、GSM行動電話成為世界標準。加上.com公司興起,軟硬體供應鏈公司跨國合作,網際網路時代將世界各國和平共榮牽在一起,全球化榮景呼之欲出。

    這個全球化的理想國,奠基在美國無限強大的前提上,也跟著2座睥睨大西洋的世貿大廈,墜落于當初荷蘭人與印地安人初次交易的歷史岩磐。

    美國科技的領先,使美國成為世界生産力成長速度最快、經濟最強大的國家,也成為網際網路時代工業國的價值核心。它輸出最新的科技,也進口全世界貨幣,美元因而成為全球投資人最佳投資工具,各國必備的避險武器;它輸出紐約和好萊塢的生活價值,也進口世界最厲害的人才,把美國的創新能力磨得更尖更亮。

    在美國新經濟的繁榮中(過去5年平均經濟成長率3.87%,失業率4.77%,通貨膨脹率僅為2.55%),融入這個網際網路地球村的國家全部脫胎換骨,例如擁有匯豐銀行與和記黃埔的香港、Nokia的芬蘭、Samsung(三星電子)的南韓、Flextronics(世界第2大專業組裝廠)的新加坡。

    整整十年,矽谷和紐約的Nasdaq,成為世界網際網路世代工作、生活、價值的重心。直到“911”後,世界的美國夢破滅,全球化的邪惡面浮現。

    911三個字,既是美國官方的求救電話號碼,也是1922年英國人征服巴勒斯坦人的黑色紀念日。科技與In-ternet並沒有塑造共存其榮的晉世價值(Sharingvalue)。世界被另一種運用先進科技、跨國資金的恐怖主義攻擊,而且脆弱不堪。“全球化正在加速,好的、壞的都是。”鑽研國際政治的東吳大學副教授郭正亮指出。科技的網際網路時代並沒有能力解決古老的歷史與政治恩怨,而網際網路科技國的經濟強勢,也引來弱勢國家、個人的攻擊。

    10年太平盛世已經結束

    美國《商業週刊》在“911”事件後提出警告:美國重新將國家安全置於優先地位,將切斷科技創新最重要的活水———資金與人才;而緊縮原本自由的機場、海關、邊境關防、空運、物流,將使強調速度的新創公司失去與巨人競爭的能力。而加入美國網際網路經濟的國家,也將同步加入反恐怖組織的行列,過去10年雙倍成長的跨國貿易,旺盛的國際並購,都將畫上休止符。

    世界重新架構防禦工事,帶來思維更新的第二道題:全球經濟,進入新不確定年代近10年,在天下太平的樂觀心理下,國家資源由政府部門大量流入私人部門(企業與法人),促成美國網際網路經濟過去8年的強勁成長。根據統計,在1992年時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中,在20.4%是由政府支出所創造,其中就有5.2%是來自國防工業;但時間來到200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下滑到17.6%與3%,創下1948年後最低水準。美國的資金與資源,轉而投向企業生産力提升的科技與設備創新上,即便是股市泡沫瓦解,光是由紐約證交所與Nasdaq股市創造的私人企業公司價值,還是上漲了31%。

    美國的繁榮當然也造就歐洲、亞洲等科技産品出口國的繁榮。除了歐洲擺脫80年代高失業率的困擾,中國更以破紀錄的輸美貿易出超,推升驚異的7%年經濟成長率。天下太平,企業依據的成長預期可以無限繁榮,冷戰時期企業經濟考量的“風險管理”,也在網際網路時代轉而為“科技管理”,因為落後科技演化的進度,才是CEO的最大風險。

    由半導體摩爾定律,到無線通訊的藍芽和3G的規格,就是沒有人注意到1993年第一次世貿大廈被炸、1998年美國非洲兩座大使館爆炸案背後萌芽中的恐怖主義。

    “911”事件,將使美國正式進入“衰退”(recession,亦即連續2年經濟成長衰退),即使紐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格林斯潘奔波歐洲中央銀行聯合降低利率,但是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確認:“那一個10年,已結束!”

    科技供應鏈國家連帶受創

    亞洲商業經濟研究(CommercialEconomicAsia)顧問公司總經理菲爾(EnziovonPhie)指出:雖然戰爭也會帶來經濟成長(美國珍珠港戰役第一年經濟成長率大幅衰退)2%,但隨後3年,分別成長2.6%、3.6%、7%),但成長的主力勢必會轉化為國防與物資的運用,離網際網路時代的民生科技將漸行減速。更加嚴格的移民政策,表示美國將犧牲移民帶來的經濟成長(貢獻美國經濟成長率的1/4),使網際網路新經濟停頓,美國企業協會(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主席MarvinKosiers就警告:美國國家支出的轉向,將重創企業生産力的成長,而美國一旦科技創新力停滯,將連帶使美國地球村的網際網路物質供應鏈國家受創,回頭傷害美國跨國企業,因為美國各企業的盈餘,有1/4來自這些國家,由可口可樂到pentium4電腦;由STARBUCKS咖啡到NIKE新球鞋,災難之際,世界天涯若比鄰,美國機械與家用品巨人TYCO的執行長柯思洛斯基(DennisKozloeski)指出新的不確定年代,將使跨國投資減緩,科技投資減少,網際網路世界必須開始分散市場,忍受較低但也困難的經濟成長率。從小在紐約成長、對美國經濟復原深具信心的月涵投資總經理谷月涵指出:美國作為世界經濟中心的位置,必須改變;紐約作為金融中心的位置也是!在美國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區(StevenRoach)的眼中:要擔綱世界經濟成長下一個發動機,中國是深具活力的候選人,但是要論規模,比不上美國,而且科技産業未必是最大受益者。

    快速開展了一個研發腳步

    不確定的年代,企業該如何面對未來?面對這個第三個課題,老牌經濟學家的答案,還是創新,英國《經濟學家》雜誌指出:90年代縱橫世界的科技新經濟,隨著股市狂潮消褪、美國經濟逆轉,第一章正式完結。但好消息是:科技迴圈不會一次走完;他們樂觀預測:世界網際網路科技産業經歷這次大衰退後,會在2010至2015年再次興茂。《經濟學家》的科技研究室做過調查:歷來每一次科技創新,都帶來新經濟,由於“紡織機、制鐵、蒸汽機”(1780-1840)、“煉鋼技術與鐵路”(1850-1900)、“電力和內燃機”(1900-1950)、“石化、電子、航太”(1950-80),歷史上每次創新迴圈部至少有35年,即使其中有世界大戰與瘟疫、城市大火,也沒有阻擋住科技進步。關鍵點是必須許下創新的承諾。

    智霖科技(xilinx)台灣區總經理賴炫州就指出:經歷“911”事件後,位於矽谷的這家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的危機處理,就是快速開展“下一個研發腳步”,它們打算把自己招牌的可程式化邏輯陣列柵(PLD)産品,集合21家IC設計夥伴,打造成客戶更快開發産品的應用平臺,方便設計,也更快地量産。“這是一個契機,智霖由製造産品變成服務業。”他説。

    網際網路時代的腳步並沒有停止,Nokia執行長奧里拉(JormaOllilla)就指出:“任何成功的企業,都有B計劃。”被視為全世界“最‘美國’的歐洲公司”的Nokia,絲毫沒有放棄全球化的努力,歐里拉心中的B計劃,就是在手機上開發各式各樣的傳輸方式,除了傳送機上的告別留言,也傳送各種影音和即時資訊。

    公司位置就在倒塌世貿大樓的經濟資料公司Ecomno-my.com,複業的第一件事,就是狠狠下修紐約市的經濟成長率。預估2001年經濟成長率由前一年的6%,下修到1.4%,2002年更只有0.7%。

    但別忘了,他們快速回到工作崗位上,就是經濟成長的動力。這家公司的報告,涵蓋美國15,000個城市的經濟狀況,是外國企業進入美國最佳的虛擬工具。紐約的網際網路首都角色,可能再也回不來。但下一個網際網路科技的勃發點,也許普及在每一個適中規模的城市,在各個種族的電腦或上網工具前,希望那時,科技真正地帶來和平與長期繁榮。“在紐約,可同時看到最窮困與最富有的人。在那裏,深刻感受到人類‘生命食物鏈’的串聊,幫助我安心地面對許多事!”總部也在紐約的所羅門美邦(SalomanSmiihBarnev)台灣分公司投資部門主管戴章揮,總結了“911”的網際網路世代反省。

    《國際金融報》 2001年10月17日


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最新趨勢
“感謝給了我們網際網路”
邵亦波:網際網路沒有冬天
我國首次發佈網際網路絡資訊資源數量調查報告
網際網路是革命性泡沫?
網際網路最新的20個數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