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彩電業洗牌待何時?

    驚人相似的一幕

    7月27日上午,深滬兩市中的家電企業繼廈新電子(600057)、廈華電子(600870)、福地科技(0820)後,中國彩電業老二深康佳(0016)也發佈了預虧公告,當日下午開盤,即告下跌9.36%,幾至跌停,並帶動整個家電板塊全面下挫。次日,中國彩電業巨頭長虹(600839)彩電盈利預警公告隨之而來。長虹提示投資者説,預計公司2001年中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7月30日,長虹股票上午一開盤股價即以0.34元幅度跳空低開,並以超過7%的跌幅結束了“黑色星期一”。

    這與今年初2000年年報時的情景何其相似。當時,由於廈華虧損引發深滬兩市家電企業集體跳水,似乎已經預告了彩電巨頭將等來一個揮之不去的長冬。

    當時就有人預言,彩電業已經到了觸底反彈的時候,並聲稱購並重組將是中國彩電企業的唯一齣路。然而,今天當年初的那一幕重演的時候,彩電業似乎依然在深淵中摸索。

    不可避免的價格戰

    深康佳方面指出,導致深康佳中期虧損原因之一是彩電惡性價格戰,包括成品和元器件在內的存貨跌價損失較大,導致主營業務收入及毛利減少,而上半年清理老型號産品60多萬台,更是導致虧損的主要因素。儘管彩電廠家們幾乎都已經承認價格戰實乃賠本生意,但這仍然是企業無奈的選擇。由於長期以來市場機制不完善,缺少微觀指導,不少項目是盲目引進盲目開工,彩電業就是最典型的一個行業。高利潤階段一窩蜂跟進,造成今天市場極度飽和,庫存積壓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之所以大打價格戰,一方面是為了盡可能的減少損失,能賣一部分是一部分,一方面是為了在慘烈的競爭中保持一定市場份額,避免落馬,以待東山再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祖平指出,在國外,對過低的價格競爭,有《價格法》、《不正當競爭法》予以一定制裁,我國由於法規措施不完善,政府行業政策引導有限,使得中國彩電行業陷入價格戰的怪圈裏欲罷不能。

    市場飽和無路可走?

    國産彩電業如履薄冰,果真是市場飽和沒有銷路了嗎?就在康佳發佈預虧公告的第二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公佈了對我國27個省、市、自治區75個城市兩萬多個居民家庭家電産品的消費需求狀況的調查結果,未來5年我國城市市場對彩電的預期需求量約1億台。報告指出,2001年至2005年對電視機有預期消費的城市居民家庭中,53.3%的家庭都是出於更新換代目的。然而,值得關注的還有此前國家統計局對603種商品下半年供求關係的預測,這個預測特別指出,家電類商品仍然是供過於求最嚴重的商品。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李世銀教授認為,彩電行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研發力量不夠,産品有市場,關鍵在於投入研發資金,不斷開發新産品,使産品結構迎合消費結構,第一代産品需求已經達到飽和,但是新的需求也會産生,更新換代要求技術含量更高、使用功能更多的産品,比如現在,經歷了超平,純平等等技術,把電視與電腦,手機合為一體的新産品又將帶來新的市場。

    而曹祖平教授則指出,要找準市場,市場分析是關鍵,比如説,康佳聲稱要開發農村市場,那麼農村市場上産品價格,實用性可能都是考慮因素,而康佳在農村市場至今難見成效也證明其市場調研的不充分。

    行銷模式不能救命

    事實上,中國彩電行業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各種策略的嘗試和探索,就在長虹發佈盈利預警公告之前不久,長虹公開表示,要在全國範圍內設立500家直銷店。在成都,長虹的直銷店已經熱熱鬧鬧地開張了。

    長虹認為,這種直銷方式將減少經銷商環節的損失,成本價格將因此降低,在給消費者帶來更大優惠的同時,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契機。

    李世銀教授卻認為,一定範圍內的直銷店能夠帶來一定成效,如果行銷完全靠直銷實現,則有待商榷。社會分工導致生産、流通等各專業的劃分,就生産廠家而言,單憑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個行銷網路,成本代價太大,既想做好産品,又想做好銷售似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流通領域如三聯、蘇寧、國美都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生産和流通領域應該彼此協調找到一個利益最佳平衡點。

    那麼,生産、流通領域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在哪呢?找到這個最佳結合點,也許對中國的彩電行業會有所幫助。

    購並重組的春天何時到來?

    曾有人分析,在美國,只有伊萊克斯、惠而浦等三四家大型家電企業佔據著市場;在日本,只有東芝、新力、松下等四五家企業成為競爭的勝利者;同樣,在中國,將來肯定只有五六家乃至更少的企業成為家電業的倖存者。

    只有大規模的企業才能投入足夠研發力量來進行産品結構的調整,也只有大企業的力量才能應對來自國外大家電企業的衝擊,企業之間兼併重組,靠集體聯合的力量發展中國彩電業無疑是業內共識,但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一方面企業們決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招牌和權利,重組面臨的資産問題,人事問題,尚需要引導,另一方面少有企業能夠擁有足夠的實力收購別人。競爭因此得以繼續維持。

    那麼,中國的彩電業何時才能突出重圍呢?這一次的預虧信號是彩電業重新洗牌的信號,還是其墜入更深的谷底的一個開始呢?

    中華工商時報 2001年08月0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