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雲量增多——從全球的角度展望2004年的中國經濟

美國政府推行的貿易保護政策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隨著美國的政治體制已經回應製造業就業機會正在減少的事實。紡織品配額再度被提起,高關稅可能再度被用來保護美國輕工業工人的就業。在2004年,中國的出口將受到明顯的影響。

為了保持國民經濟的健康增長,中國需要放慢房地産的增長步伐。現在,房地産的增長速度已經是GDP增長的三倍,房地産的減速將使GDP的增長減少兩個百分點。在未來兩年,中國應該拉動消費,房地産消費已經佔據了家庭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嚴重超出了它應佔的比例。當房地産增長速度與GDP增長速度相匹配時,消費部分佔家庭支出的比例應該恢復正常。

展望2004年的中國經濟,“天空的雲量在增多”。美國總統的選舉將很可能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這將影響到中國的出口。隨著威脅中國改變匯率體系的聲音增多,跨國公司對在中國設立工廠將有所猶豫。我認為,為了阻止金融崩潰,中國房地産行業的增長必須儘快減緩。

在2003年上半年,在中國的GDP增長中,出口可能貢獻了五個百分點,房地産可能貢獻了三個百分點以上。可以想像的是,在2004年,這兩部分對GDP的貢獻將可能被削減一半。

從2004年起,消費將可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亮點。在8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家庭儲蓄存款增長了19%,存款數量可能達到今年GDP的90%(相當與10.3萬億人民幣),而在1998年存款數量只相當於當年GDP的68%,在1992年此比例只有45%。此外,公房正在以今天市場價格的1/3--1/4的價格銷售給住戶,這將增加房地産佔GDP的比重,增加量可能超過30%。我認為,中國的家庭將成為支撐持續性消費浪潮的強勁發動機。

無中生有的保護主義

在過去三年裏,美國製造業的就業機會急劇減少至1470萬個崗位,而在此前的15年裏就業崗位一直維持在1700-1800萬之間。尤其是當總統大選來臨的時候,美國的政治系統內就更加感覺到了這一現實造成的強大壓力。一些貿易保護措施將不可避免,除非通過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來增加崗位,進而改善美國的整個就業形勢。

美國將可能再度引入紡織品配額或者維持MFA配額現狀,高關稅很可能將再度被用來保護美國輕工業工人的就業,就象當年的鋼鐵業一樣。也有可能在其他的行業挑選一些産品徵收高額關稅。在策略上,全美製造業協會將可能用301條款來挑選和選擇被要求徵收高額關稅的商品。美國不大可能將高關稅只單獨強加在中國的産品上,因為那將把對某産品的需求直接轉移到其他國家。

“MBA資本主義”的失敗

美國的政治家認為:現在,中國盯住美元的匯率體制是他們經濟增長困難的主要障礙。當美國的政治家們考慮採取可能的行動時,這一爭論的有效性將不再顯得那麼重要。

很多美國的製造商知道:適度的人民幣升值將不可能改變他們的競爭地位,或者説它所帶來的只是將需求轉移到其他的低成本國家,比如説越南。這就是為什麼在選定的産品上,他們急切的推動數量性的限制進口措施或者高關稅。

美國的製造商們顯然明白,在通常情況下,把中國作為一個靶子進而推動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相對來説是很容易的。經濟現實能告訴我們為什麼他們採用這樣的態度,美國的商品在全球市場上都失去了他們作為品質標準的地位,現在,他們只能用價格來拯救自己。這意味這美國的製造業應該把製造業的工資降低到和發展中國家一樣的水準,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認為,美國政府幾乎沒有選擇,除了訴諸於保護主義來儘量挽救他們的製造業就業酒會。

美國如何失去了他們的競爭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美國的政治家譴責它們的強勢美元政策,但是,美國也正在失去它在那些和它工資水準相似甚至更高的國家的市場份額,汽車工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過去的二十年裏美國採取了MBA資本主義制度,這導致金融官僚主義而不是企業家支配著強大的美國企業。這一點已經給美國的競爭力帶來了災難性後果。美國的商學院可能永久地徹底地破壞了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不確定性威脅投資

所有針對中國的聲音,尤其是期望中國人民幣升值的聲音,將可能打擊外國投資者對中國作為全球供應基地能夠保持穩定的信心。在SARS危機之後,跨國公司已經開始關注來自中國的供應集中度問題,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情緒在很多國家正在上升,這使得跨國公司對在中國進行絕大部分生産所引發的風險有所擔憂。

在中國加入了WTO之後,涌向中國的直接投資浪潮隨之而來。這開啟了中國提高生産率的時代,雖然在更早以前,我們不能補給生産率的增長,但是,我估計在1998—2000年期間,總的生産率增長大致應該在4%以上。

迅速的生産率增長和超越了技術限制的無限勞動力供應聯合在一起,使得中國成為獨具優勢的生産基地,所以一個趨勢出現了:某一個産業中的企業突然間都一起轉移到了中國。不論什麼時候,一個産品的生産被發現在中國高效地進行著,都是因為在其他地方如果靠如此低的成本生産同樣的産品是不可能的。

假設沒有政治衝突對市場力量的干涉,中國應該能得到任何一個適合在中國生存的産業50%的市場份額或者更多,實際上,我們看到了在某些輕工業産品上中國擁有這樣的市場份額,比如,鞋子、玩具和服裝。家用電器和通訊器材正在成為下一步可能擁有相似市場份額的産業。但是,現在看起來,政治因素的影響有可能打斷這一進程。儘管在2003年中國吸引的直接外國投資(FDI)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但在2004年中國吸引實際外國直接投資的步伐可能會放緩。

吸引FDI的減少可能會對中國的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在2003年的前八個月裏,佔中國出口份額65%的外資企業出口增長很快,如果FDI減緩,中國的出口也將放緩。國內的公司將努力填補外國公司所退出的份額,但是,他們可能將在進入國際市場方面面對更大的困難,因為他們很容易遭受外國消費者的歧視,甚至是在通過海關的時候都可能會受到歧視。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許他們可能會在進入海外市場方面取得成功,這將導致特定産品的價格受到中國生産成本結構的影響。這種力量最終將要求跨國公司再回到中國市常

房地産過快增長威脅金融穩定

自從中國1998年引入住房抵押貸款以來,房地産行業迅速起飛。新開工建設項目和每平米銷售價格都以每年增長24%的速度飛速上升,這大概相當於GDP增速的三倍。我們估計今年房地産的銷售大概佔到GDP的9.2%,而1998年只有3.9%,房地産行業將直接佔到自1998年以來的中國GDP增長部分的1/5,依我看來,其乘數效應達到1.5-2。我估計,自1998以來,如果不把出口計算在內的話,房地産佔據了GDP增長的絕大部分。

房地産繁榮即將衰退

到2003年末,12億平方米的地産將封頂,我估計與之相關的貸款將佔到房地産開發商銷售價值的80%或者更多,這意味著投放開發貸款將達到2.3萬億元,建築材料生産商為了償還他們的貸款,也在等待房地産商人的的收入。我個人認為,如果房地産行業再以GDP增長速度的三倍增長兩年,中國將面臨金融危機。

中央政府試圖通過限制信貸的增長來阻止這種可能性的發生,銀行部門宣稱在2003年上半年向非金融機構的貸款增加到1.9萬億,而2002年全年的貸款總量只有2.8萬億。中央政府試圖把信貸水準維持在2002年的2.8萬億之下,所以,2003年下半年的貸款額度將只有9000億元。我估計宏觀環境的緊縮將削減房地産業增長的一半,也就是説,今年的房地産業增長將只有12%。

這樣的緊縮可能足夠及時的阻止了金融危機的發生,但是為了確保金融穩定,在未來,房地産行業的增長將不得不和GDP的增長保持在同一水準上。據我計算,這將減少中國GDP增長速度至少兩個百分點。

消費應保持強勁

中國的家庭財富一直處在較低的均衡狀態,並且家庭財富的積累不得不超過了消費的增長。這是為什麼零售業的增長落後於家庭儲蓄增長的原因。零售業和家庭消費的之間的急劇背道而馳發生在2002年,2003年還在繼續。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房地産行業佔家庭支出的比例在快速上升。

當宏觀緊縮降低房地産業的增速時,家庭對消費的支出也應該恢復正常。去年,消費佔GDP的比例達到了創記錄的歷史新低,只有28%,今年很可能將再次打破歷史最低記錄,可能只有57%,但是,降溫房地産行業將扭轉這一趨勢。

公房正在以今天市場價格的1/3-1/4的價格銷售給住戶,這部分的財富再分配將增加房地産佔GDP的比重,增加量可能增加房地産行業佔GDP總量的30%以上。這種中國家庭“資産負債表”的變化將推動消費進入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

此外,如果出口受到打壓,政府可能通過刺激消費來做出反應。在1998年,政府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住房供給。當投資水準已經很高的時候,政府改變經濟困難的唯一可能的選擇就是拉動消費。

增長應保持彈性

在經濟展望中,中國正在面對自1999年以來的最大不確定性的時期。現在的情況比1998年可能更具有挑戰性,可以預見的困難就有全球經濟的疲弱可能拖累中國的快速增長。

中國正在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盡可能的實現現代化。在過去,通過改革越過了主要的困難,現在,中國也應該能夠找到正確的路徑克服困難。

首先,中國可能繼續探索採取措施儘量減少來自美國的政治壓力。舉例來説,增加農産品的購買將可能贏得美國以農業為主州府的友善。

第二點,中國應該宣佈一個給予國外投資者國民待遇的時間表,中國的成本結構盡可能低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而不再是通過讓步。

第三點,中國應該對外國投資開放更多的行業。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中國的金融行業可能改善中國金融業的效率,並且引起西方投資者進一步參與中國發展進程的興趣。

第四點,中國應該宣佈一個開放其資本帳戶的時間表,當然,這可能需要一個相應的金融改革時間表。

第五點,中國應該更多的參與全球事務,這樣可以增加經濟事務談判的籌碼,中國在朝鮮核問題談判上已經為國家獲得了相當客觀的收益。(摩根斯坦利 謝國忠,編譯 李雲龍)

證券日報 2003年10月13日


李恩強:對宏觀經濟形勢及政策取向的幾點看法
法媒體説東南亞從中國看到亞洲經濟前景和希望
中國經濟發展“東西互動”戰略思想産生始末披露
李義平:關鍵是經濟增長的品質
姚景源:下半年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