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調整機構意在中國 中美經貿面臨考驗
張傑

上周初,美國商務部長埃文斯在底特律經濟俱樂部演講時宣佈,布希政府決定在商務部內成立一個不公平貿易行為調查小組,對非法傾銷以及補貼等反競爭行為進行調查。埃文斯在會上雖未指名道姓地説這個小組是專門針對中國而設立的,但中國卻是他所談不公平貿易行為時提及的惟一國家。美國媒體稱,這是繼布希總統9月1日勞工節發表演説和美財長斯諾兩周前亞洲之行批評中國貨幣政策後,美國政府對華發出的最嚴厲抱怨和指責。中美經貿關係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美機構調整意在中國

底特律是美國現代製造業誕生地,而且也是拉動美國經濟增長和製造業發展的老工業基地。在美國福特汽車誕辰一百週年紀念日之際,商務部長埃文斯的這番宣傳活動似乎別有用意。埃文斯稱,將要成立的這個不公平貿易行為調查小組設在商務部國際貿易局的進口部,負責處理使美國工作流失的貿易壁壘問題。

此外,商務部還將增設兩個助理部長職位,一個主管貿促事務,同時兼任美“海外商業服務”局主任,負責加快落實布希提出的“國家出口戰略計劃”,幫助美國中、小企業進入國外市場;另一個新設助理部長將直接負責美國的製造業發展,並主管商務部新成立的“工業分析辦公室”,該辦公室將負責審查政府有關規定對製造商産生的影響,估計兩個新職位的人選要到晚些時候才會宣佈。埃文斯稱,這些措施只是布希政府將於今年秋季提出的促進美國製造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報告的一部分。

過去幾個月中,美國商務部、財政部和勞工部的官員分別走訪了美國國內20多個主要城市,與製造業者舉行圓桌會,聽取他們的意見。美國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商務部機構調整是布希政府因國內製造業政治壓力不斷上升之舉,但矛頭則是指向中國。早在7月份時,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了對美商務部等政府部門的撥款法案,當時眾院法案就要求商務部設立一個專門處理對華貿易糾紛的特別辦公室。這一要求雖然在埃文斯講話中沒有明確提及,但據此前美國貿易官員透露,商務部在進行與貿易有關的機構重組中確實有在進口局設立一個中國事務特別辦公室的打算,負責處理與中國産品有關的貿易補救措施案件。美國預計,隨著美中雙邊貿易額的增長,兩國間由於不公平産品定價爭議引發的貿易糾紛將會增加。美官員當時曾強調説,設立該辦公室的目的不是要以限制中國産品對美出口為目標,而是幫助美國的中、小企業利用美國的貿易補償法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但美國一些貿易專家認為,埃文斯的講話大部分是公關性質,是藉以向美國民眾表明政府關心國內製造業下滑和工人失業的情況,從而緩解國內政治壓力。這種政治作秀有些類似日前美國幾位參、眾議員聯合提出的要求對來自中國的産品加徵27.5%的進口關稅的提案。這一提案雖然措辭嚴厲,但即使是這些提案的聯合提案人,也沒有幾個相信提案能真正在國會通過。美國聯邦參議院財委會主席格拉斯利已公開表示,他反對由國會兩黨議員提出的對從中國進口的全部産品加徵關稅的計劃。他認為,美中間這一爭議最好通過外交渠道或世貿組織來解決。美國媒體説,目前這一提案能否在國會通過前途未卜,因為一些資深議員尚未對此貿易保護措施表態,也不清楚美國國會對這一提案的支援度有多大。

美國指責缺乏根據

美國國內的政治現實表明,美國製造業下滑時首先會對國際貿易發難。美國2004年總統大選將近,政治因素對貿易的影響也正變得更加明顯。美國內一些人出於各種目的,渲染和炒作人民幣匯率和美對華貿易逆差問題,但卻無視中美雙邊貿易對兩國經濟都帶來機遇的事實。

美國著名研究機構凱托研究所的貿易政策中心副主任格裏斯沃爾德對記者説,美國一些人對發展對華貿易的擔憂與指責缺乏根據,美中貿易對兩國來説是互利互惠的,對中國産品設置進口壁壘不僅損害中國貿易出口,而且也不利於美國經濟,對中、低收入的美國家庭來説更是如此。

按照美國官方統計,中國是對美貿易增長最快的主要貿易夥伴。2002年,美國與其前十大貿易夥伴中的7家貿易額出現滑坡,而只對中、韓、意三國的貿易額呈增長之勢,其中美中貿易額增速最快,同比增長21.15%,遠遠超過美韓、美意貿易額的增幅。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美國整體貿易出口下降,但同期對華出口卻增長了14.4%,應該説這是兩國經濟互補、互利的結果。今年上半年,美中雙邊貿易又有新發展,1-6月美對華出口12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9%。因此,美國商務部長埃文斯在指責中國時也不得不承認:“中美是現在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中國進口的美國貨比美國其他任何貿易夥伴都多。”

説到貿易平衡問題,一些美國人問:“為什麼中國總是順差?”其實去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僅有303億美元,今年上半年的個別月份,中國對外貿易還出現了逆差。中國對外貿易實現順差只是近幾年的事,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的對外貿易還是逆差。過去10年裏,中國國內市場經濟體系逐漸完善,生産力獲得解放,勞動生産率上升,企業國際競爭力也大幅提高,中國對外貿易才得以從逆差轉為順差,這與人民幣匯率沒有直接聯繫。

格裏斯沃爾德先生説,雖然中國目前是世界第6大貿易出口國,但美國一些人忘了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6大進口國,隨著國內需求的增長,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鋼材進口國和世界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之一。格裏斯沃爾德認為,發展對華貿易雖然會使美國一些企業破産,但這是全球化和優勝劣汰的自然結果,這將使美國具有優勢的産品和服務在世界市場上更加精益求精。

美國製造業界誇張地稱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産品如洪水氾濫,但去年美國進口中國産品的價值只有1250億美元,佔美國進口總額的10%和美國10.4萬億美元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格裏斯沃爾德先生説,美國人拿自己收入的1%來購買中國質優價廉的産品有何不可?美國製造業界和一些國會議員還指責中國正成為世界製造工廠,美國企業都到中國投資去了,從而帶走了美國的製造業和就業機會,但這一指責更經不住推敲。目前美對華直接投資還相當有限,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的年均投資在10億美元左右,而美國國內製造業的年均直接投資則高達2000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對華投資額還不到投入自己製造業的1%。截止到2001年底,由美國控制的在華製造業投資總額約為70億美元,佔美國所有海外製造業投資的2%不到,比起美國在荷蘭的350億美元製造業直接投資也少得多。因此,怎麼能説中國是造成美國製造業下降和就業機會減少的主要原因呢?

説到底,一些人真正反對的是從中國的貿易進口,而並不是真正關注美國的貿易不平衡,這種思想在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的評估報告中暴露無遺。這個由美國國會在2000年批准建立的委員會,負責監督對華貿易情況,研究對華貿易對美國安全的影響。該委員會去年的一份報告説:“如果中國變得富有但不自由,美國也許會面對一個對我們的民主價值和對我們懷有敵意的富有而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會與我們直接競爭對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力。”由此看來,故意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和指責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不僅是美國總統大選玩的一種政治遊戲,其深層原因更是一些人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杞人憂天。

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9月23日

 


外交部發言人就中俄石油管道、中美經貿關係等問題答記者問(全文)
2002年中美經貿關係回顧 
入世為中美經貿帶來雙贏
江澤民主席訪美前夕中美經貿合作項目在紐約簽約
中美經貿開演“對衝性遊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