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美經貿關係回顧 
王勇

    2002年中美貿易和直接投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增長幅度超過2001年。

    根據中國海關最新統計,2002年1至10月,中國向美國出口564.9億美元,從美國進口219.2億美元,前10個月中美雙邊貿易額達到784.1億美元。有專家估計,中美全年貿易額將達到創紀錄的920億美元,大大突破2001年的805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出口增長23%,大大超過中國從美國進口增長的幅度。如果按照美國商務部對前10個月的統計數據,雙邊貿易額為1188.3億美元,中國仍居美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國的地位,但也繼續保持美國貿易逆差最大來源國的排名。

    2002年,中國成為全球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美國連續3年成為對華投資最多的國家。美國對華投資項目數、合同金額和實際投資額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1至8月份,美國對華投資項目2066個,比2001年同期增長25.6%;合同美資71.4億美元,增長50.5%;實際投資額34.7億美元,增長31.6%。迄今,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合同金額達到752.6億美元,累積實際投資也達到383.6億美元。

    中美經貿關係加速發展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因素導致的。

    2002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中國“入世”加大了國內市場開放的力度,大大提高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中國經濟所謂的“磁吸”效應進一步發酵,在跨國公司全球佈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美國最大的500家企業已有300多家在中國投資。根據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80%的在華美商相信,中國入世將“積極”或“非常積極”地促進美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79%的企業表示將增加對華投資,擴大業務與業務的地理分佈。

    美國經濟出現回暖的跡象,美元持續堅挺,保持鉅額貿易赤字。與2001年相比,美國經濟有所恢復,消費總量回升,從而相應帶來從中國的進口。物美價廉的中國進口産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居高不小的失業率造成的社會和政治壓力。

    中美政治與外交關係在“9.11”事件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經貿關係營造了良好的氣氛。美國對華政策基本回到以“接觸”為主的政策上來。2002年,兩國元首實現互訪,與此同時,雙邊經貿高層磋商多次會晤,均有助於提高兩國工商界對未來的預期。僅江澤民主席10月22日訪美前夕,中美工商界就集中簽署了47億美元的合作、合資和採購合同。此外,美國商務部長埃文斯訪華,舉行第14次經貿聯委會,農業部長也訪問了中國。

    2002年中美經貿持續發展,還表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

    在中國加入WTO的帶動下,兩國産業交叉滲透和合作進一步加強。中美汽車業的合作是兩國産業合作上升到新臺階的一個典型表現。上汽與通用汽車全面合作,進軍中國重型汽車和微型汽車,打造中國“重車巨人”和“微車巨人”。中美合作還帶動了中國汽車國際化的發展。在通用汽車的幫助下,上汽集團獲得南韓通用大宇汽車技術公司10%的股權,同時上汽與通用合資企業計劃于2003年底向加拿大出口高檔發動機。其他産業合作的例子還有,中石化與埃克森美孚公司達成戰略同盟,開拓入世後的中國油品市場;青島啤酒與美國最大的啤酒製造商安佈公司簽訂了戰略性投資合作協議;中國制皂並購美國電池生産商莫泰克等。産業合作的勢頭還表現在家電、航空業、高新技術開發等領域。多元化、多層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産業相互依賴格局正在形成。

    經貿摩擦有增無減,但是解決途徑發生變化,從過去以雙邊解決為主轉向多邊與雙邊機制並舉。中國用以解決糾紛的手段明顯增多,體現了加入WTO帶來的機會的一面。2002年3月,布希政府為了國內選舉的需要,宣佈對進口鋼材實施“201”保障條款,中國與歐盟和日本等名列其間。為了抑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中方與歐盟等在WTO框架內進行政策協調,聯合向美國施加壓力,同時于5月宣佈了價值9400萬美元的貿易報復清單。目前,美國迫於壓力,把歐盟、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多種産品排除徵稅清單,中方也提出了排除要求,但至今未獲美方同意,中方將就此繼續進行交涉。

    農業貿易成為中美經貿交涉的重點。中美1972年恢復貿易關係以後,農産品貿易曾一度佔據重要地位,但隨著中國農村改革的成功,中國糧食産量大幅提高,減少了美國糧食的進口。但是,在中國入世談判的最後階段,農業貿易再次成為中美雙方爭論的焦點,特別是在開放中國農産品市場以及農業補貼等問題上,中國開放農産品市場難以逆轉。為了保護國內農業和食品安全,中國有關方面于2002年開始對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實施安全審查的條例。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之一,佔世界市場的34%,中國是美國大豆最大的進口國,美國對華出口量與中國自産大豆量基本相等。中國認為,安全檢驗條例並不違反國際貿易協議,是合理的,但是美國大豆協會和農業部則認為,轉基因條例增加了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影響了美國的大豆出口。最後,經過交涉,中美雙方達成協定,推遲安全檢驗條例的執行,並簡化有關申報和審批手續。與此同時,中國出口美國的農産品(主要是洋蔥)也開始衝擊美國農産品市場,引起美國公眾和媒體的關注。2002年中美農業實際貿易量少於預期,但是不能排除今後摩擦增多的可能性。

    隨著中國加入WTO,中美經貿關係正向縱深方向發展,其發展勢頭迅猛,難以阻擋。但是,一些敏感問題如果處理不當,仍有可能抑制蓬勃發展的勢頭。

    中國履行“入世”協議的問題仍沒有渡過“危險期”。中國入世第一年為履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得到WTO和多數成員國的肯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2002年12月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也肯定了中國取得的“重大進展”,不過報告也強調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進一步關注,即農業貿易、智慧財産權保護和服務業的開放問題。為了保障中國履約和開放市場,美國國會立法要求政府嚴格監督。為此,美國政府已從三地(華盛頓、北京和日內瓦)構築多層監督資訊體系。應當説,入世第一年進口和投資對中國國內産業的衝擊最小,但是,隨著過渡期保護措施的取消,中國國內産業毫無疑問會面臨更大的衝擊,屆時履約問題又可能成為中美經貿糾紛的焦點。

    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難以在短期內糾正,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按照美國方面的計算,2001年美國貿易逆差達到830億美元,超過對日貿易逆差額690億美元。2002年前10個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即達到831億美元,全年可能突破930億美元。中美貿易不平衡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主要的因素來自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這些投資在向中國轉移加工生産線的同時,也把它們與美國的貿易逆差“出口”到了中國。中國已經連續幾年超過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逆差來源國。在整個90年代,美國國內的保守派、勞工組織和人權組織等利益集團不願看到中美經貿關係的順利發展,一直試圖對中國的“正常貿易關係”地位即最惠國待遇附加條件,經貿問題被高度政治化了。隨著中國加入WTO,美國宣佈給予中國“永久性的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但是,貿易問題的政治化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尤其是貿易不平衡問題可能引發嚴重的政治後果。其實,中國對美出口取代的主要是其他國家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對美國國內産業的影響並不大。此外,物美價廉的中國産品對於美國抑制通貨膨脹,緩解中下層收入下降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很多美國有識之士承認的。

    政治與外交因素仍有可能干擾中美經貿關係的正常開展。在某些時候,有可能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一直是美國對外政策辯論的重要議題。美國國內有所謂“遏制派”與“接觸派”之爭。雖然“9.11”事件緩解了美國保守派在對華政策的鷹派色彩,但是,他們在聯合中國反恐的同時,仍強調要警惕中國經濟高度發展給美國安全利益帶來的損害。此中最積極的是美國國會美中安全審查委員會。7月,該委員會發表了首份年度報告,對中國經濟對外資産生的“磁吸”效應表示強烈關注,要求政府警惕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高技術産品的過度依賴,同時建議受到中國競爭影響的國家相互協調,抑制中國“磁吸”效應的影響。必須對美國對華“遏制派”對中美經貿關係造成的影響給予高度關注。

    綜觀2002年,中美經貿關係正向廣度、深度和高度邁進,這是中國開放市場的結果,更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貿易和投資是中美經貿發展的兩個輪子,這兩個輪子之間又彼此促進、帶動。隨著中國“入世”協議的進一步落實,中美間經貿關係將會進一步加強,並可能把雙邊關係帶到一個更加穩定的新階段。

    (王勇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中國網 2003年1月20日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工作組第三次會議在京閉幕
江澤民會見美眾議院美中議員交流代表團
江澤民應約與布希就朝鮮核問題通電話
唐家璇同鮑威爾通電話,重點討論朝鮮核問題
江澤民:台灣問題對中國和中美關係太重要了
唐家璇應約與美國務卿鮑威爾通電話
中美聯辦尼克松訪華30年展 江澤民布希致辭
我軍控司長認為防擴散合作將成為中美關係亮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