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167戶重點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情況分析

    重慶市企業調查隊最近就我市重點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我市167戶重點企業,有122戶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日趨完善。

    從改制企業的類型看,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有限責任公司(除國有獨資外的有限責任公司)是企業的主要形式,分別有34戶和43戶,各佔公司制企業的27.9%和35.2%;其次是國有獨資公司,有29戶,佔公司制企業的23.8%;此外,中外合資公司和港澳臺合資分別有14戶和2戶,各佔公司制企業的11.5%和1.6%。

    從改制企業的組織結構建設上看,董事會的建立情況最好,在公司制企業中,董事會的建立面達95.9%,其中,34.4%的公司制企業已設立獨立董事。從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制企業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企業和港澳臺合資企業的董事會建立面最廣,均達到100%;其次是國有獨資和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建立面分別為93.1%和91.2%。 從獨立董事的建立面來看,53.5%的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獨立董事,其次是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建立面為32.4%,中外合資和國有獨資公司,建立面分別為21.4%和17.2%,2戶港澳臺企業未設獨立董事。

    在股東會的建立方面,在“新三會”中,股東會的設立面最低。僅有71家企業成立了股東會,佔公司制企業(不含國有獨資公司)的76.3%。從不同類型的公司制企業看,股份有限公司均設立了股東會,但還有23.5%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和85.7%的中外合資公司制企業未按《公司法》的要求設立股東會。

    在監事會的設立方面,改制企業成立監事會的有100戶,佔82%。從不同類型的公司制企業看,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面最高,達100%,其次是國有獨資企業,設立面為93.1%,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和合資企業的設立面分別為79.4%和18.7%。

    從以上三方面看出,股份有限公司的“三會”建立情況最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建立面均達100%,其他形式的公司制企業“三會”的建立各有不同程度的滯後,改制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

    分流富餘職工 剝離服務機構 我市重點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

    近年來,為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競爭力,我市企業在分流、減員工作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據重慶市企業調查隊對我市重點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市重點企業加大職工減員分流的力度、企業辦社會性服務機構逐步剝離,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

    (一)企業富餘職工分流力度加大

    1、公司制企業富餘職工分流效果明顯。據調查資料顯示:截止2002年底,167戶重點企業中,有53戶企業已無富餘職工。其中有49戶是公司制企業,佔公司制企業的比重為40.2%,同比上升了11.7個百分點,其餘4戶是國有企業,佔國有企業比重為8.9%。從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制企業看,無富餘職工比例最高的是中外合資企業(含港澳臺合資企業),比重為62.5%,同比上升了26.8個百分點;其次是其他有限責任公司(除國有獨資以外的有限責任公司),比重為58.8%,同比上升了28.8個百分點。

     2、提前退休和內部消化是主要的分流手段。在114戶有富餘職工的企業中,73.4%的企業採用提前退休方式分流富餘職工,71.9%的企業根據自身空缺崗位需要,對富餘職工進行職業再培訓,從而達到內部消化的目的。從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看,國有企業採用提前退休和內部消化的比重分別為70.3%和75.6%;國有獨資企業採用二者的比例分別為68%和64%;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採用二者的比例分別為78.6%和85.7%;股份有限公司採用二者的比例分別為75.6%和67.9%;合資企業採用二者的比例分別為83.3%和66.6%。

     (二)社會性服務機構進一步剝離

    1、五成多企業已無企業辦社會性服務機構。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02年底,167戶重點企業中,56.3%的企業已無企業辦社會性服務機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8個百分點;從行業看,房地産業均無企業辦社會性服務機構,批發零售貿易業無社會性服務機構的比重為88.2%,電、氣、水業無此機構的比重為80%,郵電運輸業無此機構的比重為66.7%;建築業無此結構的比重為50%,製造業和採掘業無此機構的比重分別為50.4%和33.3%。

    2、企業辦社會性服務機構的分離力度加大。在有企業辦社會服務機構的73戶重點企業中,21.7%的企業已將社會性服務機構全部從企業中剝離出來,分離率在50%以上的佔26%,分離率在50%以下的佔26%;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9戶企業沒有將企業辦社會性服務機構從企業中剝離。

    重點企業加快改制步伐

    據重慶市企業調查隊對我市重點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深入,企業改製成效逐步明顯,促使更多的未改制企業加快改制步伐。

    ---改制面擴大。在167戶企業中,有122戶企業已實行公司制,佔73.1%。從不同行業看,改制面擴大最快的是建築業企業,公司制企業佔其企業總數的75%,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個百分點;其次是七大行業以外的其他類企業,公司制企業佔該行業企業總數的62.5%,同比增長了12.5個百分點;批發零售貿易業的公司制企業佔其企業總數的64.7%,同比增長了5.9個百分點;工業的公司制企業佔其企業總數的76.2%,同比增長了2.6個百分點。

    ---改制意向明確。在45戶沒有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國有企業中,82.2%的企業準備實行公司制,其中,40%的企業正在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行公司制改制工作。但有6戶製造業企業,1戶郵電運輸業企業,1戶漁業企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改制意向。

    ---看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現代企業制度,是企業發展的一種新機制,它有利於增強企業的活力,有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的企業成效明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已得到企業的認同,多數企業看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調查數據顯示:122戶公司制企業中,73.8%企業對改制效果評價較好或很好;總體的167戶企業中,89.8%的企業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看好,一成企業預測一般。

    ---三大主要因素阻礙企業改革的推進。當前,公司制良好的發展態勢,促使更多的未改制企業加快改制步伐,但改制工作的推進還存在不少的不利因素。從調查結果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歷史包袱沉重、市場體系不健全”是我市重點企業推進改革的三大主要障礙。排在第一位的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認同率為59.3%;其次是歷史包袱沉重,認同率為44.9%;市場體系不健全的認同率為35.3%。

    重點企業勞動效率明顯提高

    據重慶市企業調查隊對我市167戶重點企業跟蹤監測結果顯示,2002年,167戶重點企業分流富餘人員工作取得進展,勞動效率明顯提高。

    調查顯示,2002年,167戶重點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4.0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7%。從控股情況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1.8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8%;集體控股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8.0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5%;其他控股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40.0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

    從主營行業看,建築業增勢尤為明顯,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18.6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8%;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60.71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2%;工業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3.8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5%。

    從登記註冊類型看,國有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10.1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2%;公司制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9.4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1%。

    從企業規模看,特大型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1.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大型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4.7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8%;中型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7.1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2%;小型企業每人平均實現營業收入14.5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6%。

    勞動效率的提高,較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富餘人員分流工作的深入。據調查,2002年我市167戶重點企業分流富餘人員14881人。隨著勞動效率的提高,企業的從業人員勞動報酬也得到相應提高。截止2002年底,從業人員每人平均勞動報酬為1298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19%。

    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加快

    改革勞動、人事、分配製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又適合我國國情的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據重慶市企業調查隊對167戶重點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情況追蹤監測表明,2002年我市重點企業在加快推進現代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一、絕大多數企業推行勞動合同制度

    據調查,在167戶重點企業中,已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有163戶,佔全部重點企業的97.6%。從企業控股情況看,國有控股企業仍有4戶企業未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其他各類經濟形式的企業已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

    二、大多數企業實行競爭上崗

    為徹底打破長期存在的“大鍋飯”狀況,改變人浮於事、效益低下的局面,多數企業均實行優勝劣汰、競爭上崗、職工能進能出制度。據調查,在167戶重點企業中已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制度的佔83.8%。從控股情況看,國有相對控股企業、集體控股企業已全部實行競爭上崗,但國有絕對控股和其他類型控股企業分別有21.7%和2.9%的企業未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制度。

    三、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實行公開競聘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準,實行公開、公正、公平的職工能上能下用人制度,近八成的企業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實行了公開競聘。據調查,在167戶重點企業中,對內部管理人員公開競聘的佔79.6%。從控股情況看,集體絕對控股企業和其他類型控股企業實行公開競聘內部管理人員的比例達100%,國有相對控股企業佔80%,國有絕對控股企業佔73.3%。

    四、大多數企業能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為更加完善企業的職工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維護職工自身的合法權益,從而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大多數企業都能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據調查,在167戶重點企業中,能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佔83.8%。從控股情況看,其他類型控股企業能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佔91.4%,比全部平均水準高7.6個百分點;國有絕對控股企業為82.5%,國有相對控股企業為80%;集體控股企業為50%,比全部平均水準低33.8個百分點。

    五、多數企業“工人”、“幹部”界限淡化

    據調查,在167戶重點企業中,已有59.3%的企業完全打破“工人”、“幹部”的界限。從企業控股情況看,“工人”、“幹部”界限淡化的其他類型控股企業佔65.7%,比全部平均水準高6.4%個百分點,國有相對控股企業佔60%,國有絕對控股企業佔57.5%,集體控股企業佔50%。

    六、企業分配製度多樣化

    企業的分配製度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據調查,在167戶重點企業中,實行經營者年薪制的佔40.1%,實行經營者持有股權期票制的佔13.8%,實行崗位工資為主的工資制佔86.2%,實行科技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的佔51.5%,實行職工持股分配製的佔10.8%,實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佔22.8%。從控股情況看,實行了上述六種分配製度的國有絕對控股企業分別佔33.3%、6.7%、83.3%、47.5%、5.8%和22.5%;國有相對控股企業分別佔40%、30%、90%、50%、20%和20%;其他類型控股企業分別佔65.7%、31.4%、94.3%、68.6%、25.7%和25.7%;此外,集體控股企業只實行了經營者持有股權期票制和崗位工資為主的工資制,分別佔50%和100%。

    推進企業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政府積極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大力推進企業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在推進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重視予以解決。據重慶市企業調查隊對我市重點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情況調查顯示: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歷史包袱沉重、市場體系不健全是當前推進我市企業改革的三大主要障礙。

    排在第一位的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需要相應的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相配合,但現行的社會保障範圍窄,社會化程度低,對企業改革的推進構成很大的阻力。在此次調查中,59.3%的企業將社會保障不健全列為推進企業改革三大主要障礙之一。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直接表現為失業、養老、醫療保險工作薄弱,加大了職工的後顧之憂,增加了“雙分”工作的難度。此外,尚有部分企業不能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勢必削弱現有的社會保障能力。

    其次是歷史包袱沉重。由於歷史原因,給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企業的生産發展步履艱難。近年來,各級政府大力改善宏觀環境,企業“減負”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於涉及企業面廣,企業“減負”仍是一個不容忽視問題。在調查的167戶企業中,44.9%的企業認為沉重的歷史包袱給企業改革工作的推進帶來較大的阻力。從企業規模看,特大型企業的認同率最高,達85.7%,其次是小型企業,認同率為60%,大型企業的認同率為51.6%,中型企業的認同率為27.3%。

    第三是市場體系不健全。目前,我國的市場體系還不完善,尤其是與企業生産經營息息相關的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市場競爭不規範,仲介組織機構不健全,相關服務不到位等原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企業改革步伐。調查結果顯示:26.7%的國有企業認為市場體系不健全阻礙企業改革,國有獨資企業的認同率為31.3%,其他有限公司的認同率為40.6%,股份有限公司認同率為47.6%,中外合資企業的認同率為28.6%。

    除上述三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外,還有33.5%的企業認為要進一步推進企業改革進程,政府需要加快轉變職能;33.1%的企業認為企業自身應儘快建立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21.6%的企業認為要進一步明確投資主體,並明確其應承擔的責任。

    改革有實質進展 國有資本進一步退出

    據重慶市企業調查隊對我市167戶重點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跟蹤監測表明:隨著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入,我市重點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國有資本從一般行業的退出步伐逐年加快,以法人資本控股、參股的形式已為大多數企業採納,愈來愈多的外商和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到國企改革中來。

    調查顯示:167戶重點企業2002年註冊資本金合計386.43億元,其中國家資本金144.04億元、集體資本金1.63億元、法人資本金170.17億元、個人資本金31.21億元、外商資本金39.38億元,所佔比例分別為37.3%、0.4%、44%、8.1%、10.2%。從資本金各類構成的變動情況看,國家資本金、個人資本金呈下降趨勢,2002年比上年分別下降2.1、1.5個百分點;法人資本金、外商資本金呈上升趨勢,2002年比上年分別提高2.4、1.2個百分點。集體資本金與上年持平。從資本金的構成變動可以看出,我市國有企業改革正力求通過外商、民間等非國有資本的引入來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減少國企改革中出現的 “翻牌”公司,昭示著我市國企改革向混合所有制方向發展的步伐又邁進了一步。

    由於股權結構的更加優化,使國有資産“人人關心,人人不管”的産權虛位現象得到一定遏制,實現了國有資産的增值保值,增強了國有資産的控制力。2002年,167戶重點企業資本保值增值率達到108%,實現利潤30.65億元,比上年增長39.3%,實現資産利稅率6.1%,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重慶市企調隊)

    

    國家統計局 2003年5月14日


我國現代企業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加快上市公司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周小川: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上市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檢查工作啟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