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了 國內農産品無恙乎?

    入世前一般認為加入WTO後,我國所有産業中受影響最大的是農業,今年是全面執行WTO農業規則的第一年,全年已經過去一大半,國內農産品市場到底受到何種影響?

    一方面,“入世”後與入世前相比較,無論從統計數據,還是從直覺上來説,我國農産品市場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國內市場上農産品價格走勢沒有改變,總體上仍然保持小幅度下跌態勢。

    另一方面,儘管今年國內農産品産量下降,但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關聯。農産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是雞蛋,完全是由於國內主産區所致。農産品價格下跌的比較多,但其中很多農産品沒有大量進口。其他農産品國內市場價格波動同樣表明農産品價格上漲下跌,主要是國內因素所致,與進出口沒有明顯的對應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國內生産的農産品唱主角。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農産品進出口的實際情況也表明城鄉居民以消費國內生産的農産品格局基本沒有變化,而且與2001年相比,消費的一些進口農産品反而下降。據資料,前三個季度我國農産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億美元,進口減少了3000萬美元,順差增加到13.3億美元,增長52.3%,其中大豆等大宗農産品進口大幅度下降,國內加工企業更傾向於選擇國內生産的農産品。農産品進出口形勢是近年來罕見的。

    今年我國農産品國內市場不但沒有受到明顯的衝擊,而且為全國進出口作出了重要貢獻。前三個季度,農産品進出口順差佔全國貿易順差近3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個百分點,是“入世”前始料未及的。

    首先,我國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具備一定的競爭力。農業生産能力的提高,確保了農産品供求的基本平衡,部分品種還存在著季節性和區域上的過剩。我國農産品數量安全基本解決,今後農業領域應對挑戰應側重於提高農産品品質,提高農産品衛生安全標準和水準。

    其次,國際農産品市場價格大幅度上揚,為我國農産品進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農業一直是受氣候影響比較大的産業。自去年以來,主要農産品出口國家發生了嚴重乾旱,農産品産量大幅度減産,受此影響,世界農産品價格普遍上漲。國際農産品價格的上漲,使進口商進口農産品無利可圖,是我國“入世”第一年農産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第三,在遵守WTO規則前提下開始學會對農産品進口實施管制。2001年我國大量進口大豆,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國、巴西等國家將轉基因大豆輸入到我國。“入世”前我國對轉基因生物等高科技産品缺乏認識,進口時只看到價格低的一面,而沒有認識到轉基因與非轉基因農産品單産水準存在明顯差異,二者無法在同一的價格水準上競爭。尤其這些産品是否對人類健康有害,短期內還無法確定。今年我國也參照世界多數國家的通常做法,實施了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外國出口商向我國出口轉基因農産品,除提供原産國的安全證書外,還要提供産地國官方批准的種植或上市的安全評價有效文件。經過一定程式後,在得到國內進口許可後,進入市場需要貼上標簽,便於識別。這一措施有效地保護了國內農産品生産者,維護了國內農産品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

    從今年農産品市場運作情況來看,國內市場農産品價格走勢仍然由國內農業生産和供應影響主控,從目前來看,尚不能完全否認“入世”對國內農産品市場的影響。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居民食品消費價格,城市比農村下降的幅度要大。一般來説,進口農産品首先影響城市食品市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跌比農村快,因此城市的農産品市場受進口影響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另一方面,我國農産品價格持續下跌,與國際農産品市場價格走勢剛好相反,與我國宏觀經濟仍處於收縮階段,通貨緊縮趨勢沒有扭轉有很大關係。

    從長期來看,今年農産品進口沒有對國內市場産生明顯衝擊,並不意味著我國農業面臨挑戰壓力的減輕。今年世界農産品市場發生的一些有利於我國農産品進出口的變化,可能很快就會消失。一些有滯後效應的因素可能很快就會顯現,要求我們應有心理準備,切勿盲目樂觀,麻痹大意。我國人多地少,農民素質不高,財政支農能力有限,農業競爭力弱,受國外農産品衝擊的壓力始終是存在的。我們仍然需要練好內功,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素質。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李國祥)

    《中國經濟快訊週刊》 2002年第四十五期

    

    


農産品明年關稅變化不大
程國強:農産品貿易不能盲目樂觀
山區農産品流通問題思考
我國建立首個農産品國際標準數據庫
中國入世農産品未受衝擊
中國農産品市場化程度接近80%
2003年農産品、工業品和紡織品出口配額總量
農産品價格監測範圍將擴大
把脈農産品出口困境
農産品供求形勢發生根本性變化
中國農産品應戰“綠色壁壘”
農産品加工業發展行動計劃(全文)
中國農産品拍賣創下新紀錄
我國將建國家農産品加工體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