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業:中外企業最後的對決?

    近日,波導、科健、廈華等國産手機上市公司相繼公佈了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國産手機出現分水嶺,相互之間差距已相當大。其中,以波導等為代表的第一集團軍發展速度非常快,已經迎頭趕上多數洋品牌。

    據資訊産業部統計,截止2002 年8月底,我國累計生産手機6400萬部,累計銷售手機6359萬部,而2001年全年才達到4384.00萬部;國産手機廠家生産手機1248.7萬部,銷售手機1215.9萬部,而2001年全年才526萬部。

    國産品牌開始蠶食洋品牌市場

    業界人士分析,國産品牌手機的崛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銷售數量和速度增長快。如波導2002年1-9月實現主營收入38.4億元,同比增長了102%;實現凈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了126%。

    二是國産手機在下半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形成井噴現象。例如據資訊産業部數據,波導今年前7個月銷售手機239萬台,接近波導去年全年的銷售量,相當於今年前7個月平均一個月銷售30多萬台。這本來已是很不錯的業績,因為去年多數國産手機連50萬台的銷售都未達到,今年也有半數國産手機難超過50萬台。

    整個中國手機市場銷售總量沒有增加,而國産品牌銷量大增,顯然有部分市場已被波導蠶食。

    市場恐慌已顯而易見,不僅是本來在中國生存就艱難的三菱、松下等二三線洋品牌受到沉重打擊,就連中國手機市場“老二”諾基亞此前在北京召開的一個新聞發佈會上也坦言,“在國産手機廠商的步步緊逼下,諾基亞今年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手機市場丟失了不少份額”。諾基亞發誓,要推出一款明顯針對低端市場的手機,價格極有可能低於1000元,甚至在800元以下,以便能重奪中國二、三線城市部分市場。

    國産品牌挑戰洋品牌的規模優勢

    業內人士分析,搶佔市場份額是波導、TCL等國産品牌屢屢發動價格攻勢的直接動因,因為多數人認為明年有可能是國産品牌與洋品牌之間的決戰年,今年則必須打下基礎。

    規模生産優勢歷來是洋品牌的法寶。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在中國的手機生産量都是1年2000萬台以上(含出口)。目前中外手機在技術和品牌上的差距日益縮小,所以,對於國産品牌手機來説,形成規模優勢非常重要,有規模優勢才有成本優勢。

    在國産手機形成規模優勢之後,國産手機與洋品牌之間的力量對比將如何變化呢?業內認為有這樣三個特徵:一是國産品牌手機還會快速增長,市場份額肯定超過50%;二是參與手機市場的廠商將會越來越多,競爭日趨激烈;三是手機的暴利時代將會徹底結束,昔日一部手機利潤高達30%至50%的“好日子”是不會再有了,手機行業將會進入一個薄利階段。

    而國産品牌之間是否會擯棄目前的針對洋品牌的同仇敵愾,而轉而相互惡性競爭呢?一種看法是,只有國産品牌佔有率達到50%以上,才有國産品牌之間的直接交鋒。今年我國新增的移動用戶數已呈現穩中略降的趨勢,但手機銷量卻仍在大增,這主要來自兩方面的需求:一是老用戶更換手機對市場需求的大量補充;其次是新增的用戶。尤其是後者,大部分屬於低端用戶,對手機價格較為敏感。國産品牌的降價部分主要針對這部分用戶,洋品牌開始“低頭”無疑也是不原放棄這塊市場。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12月11日


手機市場進入年關對決
手機市場空間廣闊 競爭加劇
時代:中國手機開始艱難時代?
國産手機:繁榮背後有危機
中國成為高速通信手機主戰場
衛報:中國的手機革命
波導手機掀起第四次降價狂潮
三季度中國手機銷售1748.5萬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