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比較優勢不容樂觀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屆一年,紡織行業在享受自由貿易回歸後遞減配額好處的同時,也暴露出自身創新能力弱、結構調整慢、生産管理粗放等弱點,産業的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的發揮空間日益萎縮。但無論如何,1至10月紡織品507.17億美元的出口額還是令人鼓舞。”

    盤點中國紡織行業入世後一年來的情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極為客觀公允,但仍按捺不住紡織行業蒸蒸日上的形勢帶來的喜悅。日前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紡織行業目前的各項指標及生産銷售情況同入世初期的預測基本吻合。

    據杜鈺洲介紹,入世一年來,中國紡織品的出口額增長幅度較大,紡織品出口增幅大於服裝出口,表明企業內部採取的壓錠減員增效、扶持骨幹企業效果明顯。國內紡織品競爭力有所提高,從一年來的國際貿易情況可見,中國在紡織行業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技術精良的大跨國公司參與中國市場的熱情高漲,對中國信心很足。此外,中國紡織工業技術改革步伐加快,工作重點已逐步轉移到提高國際競爭力為中心的工作中來。事實表明,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在WTO的整體框架下,發達國家對華反傾銷明顯增多。海關的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對美、日、德、法、意、英、荷、加、澳、紐西蘭等10國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60%左右,對我國發起反傾銷最多的正是這些發達國家,而且遭受這些國家反傾銷的産品主要集中在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行業,紡織服裝産品首當其衝。對此,杜鈺洲介紹説,由於原料價格同國際接軌、流通費用降低、技術進步等原因,單位産品價格降低,使中國紡織品頗具價格競爭力。面對反傾銷,我國紡織服裝業缺乏規模效益的單純的價格競爭行為,帶來了利潤流失和丟失市場兩方面的壓力,使比較優勢進一步受到損害。

    “綠色壁壘”已逐漸成為當今國際貿易中主要的非關稅壁壘,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出臺一系列環保法規和標準,對進口日用産品特別是紡織品等加強安全衛生檢測。近年來,美國、歐盟相繼提高標準,對紡織品中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殺蟲劑、有機氧化物等含量實施嚴格限制。我國對紡織服裝的毒性檢測和環境污染鑒定起步較晚,加之對産品環境標誌的認證重視不夠,致使標有“中國製造”的紡織服裝品在國際市場上常常被“找麻煩”。

    杜鈺洲介紹説,我國紡織品服裝的開發創新和設計能力十分薄弱,適應世界個性化市場不足,出口數量雖然增長,但創匯額卻未有增長。尤其是化纖産品在開發創新方面與國外相距甚遠,服裝則基本以中低檔為主,附加值低,盈利能力有限。如果説我國低檔紡織品和服裝在國際市場上尚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話,依靠進口棉紗、染料或直接進口布料打造的中高檔紡織品和服裝,在生産成本、創新設計等方面則均明顯處於競爭劣勢。

    杜鈺洲認為,我國應對紡織服裝業的比較優勢持謹慎態度。在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相當長時間內,不能指望紡織品服裝出口會有大規模增長。當務之急是,要完善紡織服裝及相關原料産品的生産標準,提高自主研發設計水準,增強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以練好“內功”來鞏固比較優勢,拓展國際市場。此外,提高紡織品出口産品附加值,我國紡織工業必須通過創新,提高紡織品服裝新産品的研發和設計能力,把握市場細分的特點,注重個性化審美的時尚趨勢,進一步創立中國紡織品服裝品牌,提高産品的國際競爭力。此外,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説,為提高紡織品出口産品附加值,我國紡織工業必須通過創新,提高紡織品服裝新産品的研發和設計能力,把握市場細分的特點,注重個性化審美的時尚趨勢,進一步創立中國紡織品服裝品牌,提高産品的國際競爭力。

     經濟參考報 2002年12月6日

    


中國紡織服裝業走進新時代
服裝風景等待品牌來亮麗
服裝業愈加發達 針線日益淡出百姓家
中國服裝業:在危情十字路口艱難抉擇
轉變中的中國服裝業
服裝業漫吹綠色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