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IT産業基石,出路何在?
胡紅軍

     儘管我國IT産業發展很快,但是其産業基礎———專用設備的製造,卻是我們的弱項。長此以往,必將嚴重制約資訊産業發展的後勁。

    在分享我們的“方舟”、“龍芯”帶來的喜悅之後,該是關注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了

    如果把軟體比作資訊産業發展的大腦,那麼積體電路就是資訊産業的心臟,電子專用設備(生産資訊終端産品的生産線及相關配套設備)則是資訊産業發展的基石。就在我國資訊産業進入快車道發展的時機,國內規模空前的電子專用設備和材料展覽得到眾多關注,業內專家指出,“現在,我們要關注專用設備的製造,否則資訊産業就會像‘沙灘上的房子’很難有一個更加美麗的未來”。那麼振興我國IT業發展基石,出路何在?

    發展重任艱巨

    以積體電路為主的資訊産業以及其專用設備製造的發展幾乎運用了當今科學最新的成果和最為尖端的技術。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越先進的設備其物化的現象越明顯,這使得簡單的模倣根本無法學到其技術的精髓。

    長期以來,我國電子專用設備製造業處於艱苦的自主創業過程中,基礎和運用科學水準亟待提高,加上人們的關注不夠等原因,設備製造落後於國際先進水準。而國內積體電路等IT終端産品生産商們的專用設備幾乎靠進口來更新發展。從一般的積體電路製造企業的資本構成來看,固定生産資本往往佔總資本的60%—70%左右。

    據業內人士透露,從國外僅購買專用設備中的一種最先進的光刻機每台就得花費1000多萬美元,而現在投産的8英寸積體電路的整條設備幾乎全部進口。如中芯國際的資本投入14億—15億美元,其中約有10億美元專門用來從國外購買設備,據悉購買的設備還不是國際最先進的水準,加上設備製造技術關係到國家的自主、自立和安全,可見設備製造已經成為我國IT業發展的基礎和當前面臨最為重要的問題。

    立足自主創新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我國的設備製造有了一個相對較好的發展環境。據悉,在十六大報告中,我國明確了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方針;國家的“十五”計劃及2010年發展展望都將自主創新列為首要問題予以考慮。人們開始關心設備的生産,同時國家還在電子發展基金中加大支援設備製造業的發展,這幾年我國的基礎學科和科技人才培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據悉,我國自主研製的積體電路專用設備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和世界水準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資訊産業部王勃華處長認為,“在世界頂級的製造和設計者中,中國人佔相當大的比例,只要有一定的條件,我們可以完成相關的任務,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貢獻”。這裡一定的條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充分的精力和足夠的財力,需要大家的進一步關注和堅決的支援,需要各行業的密切配合,加快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發展。

    我們只有不斷追求創新,通過社會各界的支援和國家的扶持,自主創新才會給專用設備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一個發展的原動力。

    全力開拓市場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被激發。這一點在資訊業中表現最為明顯,據悉,我國積體電路2001年需求增長了20%,世界同期卻下降了33%。以後幾年,中國市場發展將進一步加快。

    我國已經成為資訊産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利潤來源,成為製造業發展最為理想的場所,成為跨國公司重點開發的市場之一,IT業的公司紛紛在華設立製造工廠和研究機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已經形成資訊産業相對集中的發展格局,根據資訊産業發展要求相關産業反應迅速的特點而形成的群聚效應,包括專用設備製造在內的資訊産業的生産和佈局必然隨之在這些地區形成。就連矽谷的人員都在驚呼,上海及其四週(包括蘇州)數年之後將會對矽谷構成威脅。

    巨大的市場和發展前景給我國專用設備製造業提供了機遇,國內企業擁有較好地緣優勢,較為良好的客戶資源以及專業的人員,這都是跨國企業所望塵莫及的,建立合作企業共同發展是內外企業要想成功的前提。據悉,中韓合資生産積體電路塑封機的富社三佳公司和中日合資生産自動封裝系統和塑封模具的三佳山田公司分別於2001年和2002年在安徽銅陵投産。

    通過資金和技術的交流,國內外企業各取所需,雙方只有這樣才能在日益發展的中國市場獲得較多的利潤,同時加固我國IT業的發展基石。

     經濟日報 2002年11月21日


中國5-10年內建成“世界IT産業基地”
中國已形成完整IT産業鏈
中國IT強國夢
我國正成為全球IT製造中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