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形成完整IT産業鏈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國內兩家主流IT廠商長城電腦、神州數位先後推出了採用國産CPU的網路電腦(Net Work Computer,簡稱NC)。對於中國IT産業來説,其意義在於這兩個不同品牌的網路電腦,從其應用的CPU到網路電腦本身,再到作業系統和應用系統,完全都是由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自行開發。業內分析人士就此認為,中國IT産業歷史上第一條完整的産業鏈已經形成。

    告別WINTEL聯盟

    網路電腦最初是為了挑戰WINTEL(Windows+Intel)聯盟而由Sun、Oracle等公司提出的,其特點在於“採用非Intel處理器和非Windows作業系統”作為電腦的內置軟硬體。

    在國內,基於産業政策和資訊安全的要求,國家對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網路電腦的發展非常重視。李嵐清副總理多次視察了方舟CPU和基於方舟CPU的網路電腦産品,對網路電腦的推廣應用給予了明確指示。國家科技部、資訊産業部也支援中芯微系統公司開發更高性能的下一代方舟CPU産品。

    在軟體方面,與傳統意義上不帶作業系統的“瘦NC”不同,我國的網路電腦還採用了由國內凱思公司、靈思公司開發的嵌入式作業系統,以及由北創公司、東師、國永、泰盛德、華深慧正等公司開發的解決方案。

    NC成“中國芯”最大受益者

    “中國芯”的問世,使國産網路電腦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目前,中芯微系統公司已經研製出“方舟一號”和“方舟二號”CPU,“方舟三號”CPU也將在下月初推出。其中,在大陸設計,在台灣地區進行生産、加工和測試的“方舟一號”CPU已經為長城電腦和神州數位的網路電腦所採用,成為國內第一塊嵌入式CPU。由於國內業界一度對“中國芯”的産業化前景持謹慎態度,“方舟一號”的成功,大大地鼓舞了國産晶片業發展。中芯微系統公司董事長李德磊在神州數位網路電腦發佈時表示:“方舟CPU産品的成功推出,使方舟CPU不僅在技術上、而且在産業化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最近,中科院計算所科研人員也正在將不久前問世的“龍芯”植入網路電腦,並已經研製出了神州龍芯網路電腦的原型機。“網路電腦將成為國産CPU的最佳應用方向。”中科院計算所負責人説:“計算所研製的網路電腦已經在廣東南海中小學資訊化中示範推廣。”

    帶動龐大産業發展

    除了令“中國芯”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外,國産網路電腦還在更多的方面被寄予厚望。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説:“我們希望整合北京市的産業優勢,形成以自主智慧財産權CPU為龍頭的,包括作業系統、應用軟體、生産製造、市場行銷、服務等各個環節在內的一整條産業鏈。”

    近兩年來,全球網路電腦市場開始呈現回暖的趨勢,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研究結果顯示,1999—2003年全球“瘦NC”市場的複合增長率為719%,在2003年全球出貨量將達到600萬台,而其中網路電腦市場的複合增長率為807%,在2003年全球出貨量將達到414萬台,佔“瘦NC”市場銷量的69%。

    國內最大的市場在於電子政務工程的政府採購,神州數位總裁郭為表示:“這個産品是根據政府採購的要求設計出來的。如果沒有中國的電子政務,沒有這個採購,可能我們的網路電腦業務還要往後推遲。”同時,重慶市在6月份向國家申報的863計劃項目中,最大的一個項目就是申請做網路電腦終端應用的城市。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工業大學、中國銀行、國家糧食系統都已經開始使用國産網路電腦。

    這個市場的規模被業內人士高度看好,郭為説:“如果3年以後還是40萬台網路電腦的話,神州數位就會宣告不再做這個市場了,3年以後40萬台可能還不夠我們一家去做,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到100萬台的規模。”(孫磊)

    相關資料

    所謂NC(即網路電腦),是在一個高速局域網中,把應用程式和數據存儲都放在伺服器上,NC通過調用伺服器上的資源進行工作。

    NC和PC的最大不同,就在於NC是把運算和存儲的任務交由局域網中的伺服器來完成。因此,單臺NC不需要強大的CPU、大容量的記憶體、硬碟,也不要各種介面。NC的結構也就非常簡單:主機板、CPU、顯示卡,沒有軟盤機、光碟機和硬碟,而且這塊主機板只有一般主機板的1/2大。

    《南方日報》 2002年11月12日

    


戴爾免費為客戶升級商用筆電CPU
世界上最快CPU 2.2G新奔4今日亮相
2001年CPU技術回顧與展望
CPU市場平地起波瀾
我國CPU卡晶片實現“中國製造”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