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世界矚目

    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字,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態勢,國際地位大大提高。從1989年至2001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年平均增長9.3%,大大領先於世界3.2%、發達國家2.7%以及發展中國家5.2%的速度,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1989年以後,由於我國的幣值穩定,按美元計算的國內生産總值一直呈穩定增長之勢,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也明顯加大,從1989年的2.2%上升到2001年的3.7%。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資料表明,到2001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已躍升到世界第6位。

    隨著經濟總量的擴大,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每人平均GNP(國民生産總值)水準也提升較快。按照世界銀行的三年平均匯率方法計算,1978年我國的每人平均GNP只有190美元,1999年達到780美元,由低收入國家首次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2000年已升至840美元。在世界銀行計算的207個國家和地區中的每人平均GNP排名也從1978年的第194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141位。

    我國主要工農業産品産量居世界的位次逐年上升,躍居世界領先地位。到2001年,農産品中穀物、棉花、油菜籽、水果、蔬菜、肉類、蛋類、魚類等産量列世界第1位;羊毛、茶葉産量居世界第2位;麻類産量居世界第3位;大豆産量居世界第4位;甘蔗産量僅次於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3位。工業産品位次提升更快,1989時鋼産量還僅位於第4位,化肥産量居第3位,2000年已升至第1位;發電量從第4位升至第2位;糖産量從第6位升至第3位;原油産量保持世界第5位。我國大多數農産品每人平均産量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準,略高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一些工業産品,如鋼、煤、水泥和化肥等每人平均産量已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準,但發電量、原油和汽車等每人平均産量,與世界平均水準還有較大差距。

    我國商品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206.4億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5097.7億美元,增長了近25倍,佔世界的比重從1978年的1.5%,上升到1989年的3.7%,2001年達到4%。在世界上的排位,1978年為第25位,1989年上升到第14位,2001年僅次於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和英國,列第6位。中國服務貿易額也增長很快,在世界上的位次大大提高。從1989年到2001年,服務貿易出口額從65億美元增加到310億美元,從世界第23位上升到第11位。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品質不斷提高。2001年外商直接投資達469億美元,是1989年的14倍。近幾年來,中國利用外資總額一直列發展中國家首位。

    改革開放以來,居民食物消費水準提高較快。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89年我國居民平均每天攝取的食物熱值、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別為2642大卡、64克和50克,均未達到世界平均水準。1999年三項指標分別提高15%、30%和64%,達到3038大卡、83克和82克,全部超過世界平均水準,與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的差距大大縮小。此外,2000年,我國文盲率從1989年的15.9%下降為6.7%,低於同期世界平均24.9%的水準。2000年我國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已達到71.4歲,高於世界平均期望壽命67歲;1999年我國嬰兒死亡率為33.2‰,低於54.5‰的世界平均水準。

    《人民日報》 2002年11月14日


從十六大報告看中國經濟走向
樊綱:中國經濟可以再高增長二三十年
中國經濟增長十大因素
世界銀行公佈中國經濟半年報 
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新跡象
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輝煌13年
16大專題網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